2.9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62192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9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9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9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9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9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9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9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9新文化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即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历史影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教学方法】讲述法、讨

2、论法、问题探究法、归纳分析法、比较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 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导入新文化运动一课。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简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2.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前期)情况如何?3. 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的内容是什么?简述传播情况。4.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如何?它有何历史意义?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1)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

3、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2)窃取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把“孔子之道作为修身大本”,尊孔复古逆流到处泛滥。(3)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2.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前期):(1)时间:1915年。(2)领导阶层:中国进步知识分子。(3)领导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4)斗争目标:尊孔复古的封建文化。(5)两面旗帜(口号):民主和科学。(6)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7)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3. 新文化运动后期:(1)背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

4、命的胜利,使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2)后期内容:宣传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地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4. 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历 史意义: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四、合作探究,质疑解惑:

5、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 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预设问题:1. 动脑筋 “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空造出来的”。判断一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2. 活动与探究 阅读分析:有人说:“胡适所主张的文学革命且限于文体形式方面的改良”。请阅读下面胡适的两段文字,在小组里,谈谈你对上述意见的看法。3. 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 新文化运动“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或者“新”的含义是什么?)5.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如何?五、思维拓展,问题延伸:1. 对四次近代化探索联系和区别的理解:(1)联系:都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努力。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

6、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而新文化运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以后又一个层次的学习,即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2)区别: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和都反对封建主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戊戌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方式要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是采用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3)探索的经历:从学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 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2. 新文化运动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隋唐初年它已被神化为儒教,核心为三纲五常。由于儒学适应了中国封建社

7、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近代以来,在寻求强国御侮之路过程中,思想界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热潮,但中国封建统治势力十分顽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为了其特殊的政治目的,又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把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因此,要反封建,就要在思想领域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推翻封 建 制的精神支柱。3. 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比较:共同点:从性质上看,前后两个时期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从领导者方面来看,前后两个时期有些领导者是相同的;从形式上看,两个时期都是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提高了人

8、们的认识。不同点:从性质上看,前期属于纯粹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则带有大部分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从领导者上看,前期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来倡导,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后期他们当 中的一部分人继续领导,但已经转化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加入了一批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毛泽东等。从内容上看,前期主要是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从阵营上看,前期表现的较为一致;后期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引起了一些争论,尤其是问题 与主义之争,使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从范围上看,前期主要局限于局部地区、少数知识分子;后期则进一

9、步扩大了区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当中来,且马克 思主义还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从作用上看:前期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一定的社会启蒙作用;后期影响深远,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因素。4. 近代化的主要内容(18401919年): (1)思想的近代化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思想和政治制度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士大夫: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地主阶级洋务派:奕、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主张“师夷长技”。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实行维新变法运动,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

10、级政体,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主张民主、共和,用武力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出四提倡,四反对,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以空前解放;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2)政治的近代化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戊戌变法时期对旧制度作了不少改革。变法本身虽失败,但它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用武力推翻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

11、临时约法,规定了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但没有贯彻执行下去。(3)经济的近代化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近代化的开始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中国近代企业。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使中国无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 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民 族资本

12、主义发展的短暂的春天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一些海外的资产阶级和海外的华侨投身于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因此,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短暂的发展,它使中国的无产阶级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4)军事领域创办近代的军队和军事工业19世纪中后期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19世纪末,变法维新运动时期,训练新式军队。六、归纳概括,感悟提高:歌谣小结: 新旧思潮起冲突,青年杂志运动搞。民主科学摇大旗,陈李胡鲁做代表。四提四反波澜起,思想文化有生机。十月革命送曙光,马克思主义响中国。新文化运动载史册,中国思想大解放。【达标测试】 见问题训练评价单。【板书设计】第9课新文化运动1.领导阶层 2.领导人物: 3.斗争目标: 4.运动背景: 5.运动口号: 6.主要阵地: 7.主要内容: 前期内容: 后期内容: 8运动性质: 9影响: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