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案 粤教版九年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62653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案 粤教版九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案 粤教版九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案 粤教版九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案 粤教版九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案 粤教版九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案 粤教版九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教案 粤教版九年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学习时间】两课题【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执政党,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掌握党的性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了解我国国家性质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核心,掌握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了解我国的治国方略,理解依法治国含义,掌握依法治国的目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性;了解我国政府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及其原因;掌握人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途径和要求;能力目标: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系统归纳知识的能力;运用人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途径和要求等相关知识,懂得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感受中国特

2、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内容【学习难点】正确行使监督权(方式、途径及其要求)【学习过程与环节】第一课时:教材内容的学习、理解、掌握复习巩固与导入:5分钟一复习巩固:上一课题我们从经济上学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相关内容,需要我们巩固以个几个问题的理解与掌握:1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党和国家提出了“四个尊重”的方针,其内容是什么?(结论:尊重劳

3、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结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3我国目前的小康是怎样的一种状况?(结论: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4全面小康的宏伟蓝图是怎样的?(结论:“六个更加”,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5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结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通过先富帮带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二导入新课学习:本课题我们将从政治角度来认识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相关内容。新课教学:时间:共35分钟明确学习目标:时间

4、8分钟一知识目标问题化:(5分钟)组织学生阅读、分解本课题的学习目标,着重将知识目标分解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方面的相关问题,即目标问题化。(提醒学生共有16个“是什么”和1个“为什么”问题)待全体学生做完后,由一名完成较好的学生(即标出了17个问题的学生)进行公开展示。即:1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4个是什么)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党的性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个是什么;2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3个是什么)我国的国家性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3个是什么;3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5个是什么)我国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的含义、依法治国的目的、依法

5、治国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重要性5个是什么;4政府依法行政,人民有序参与:(4个是什么和1个为什么)我国政府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人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人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人民行使监督权的要求4个是什么;为什么对人民负责是我国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1个为什么;二问题的转化:(3分钟)师:我们可以将哪些内容转化为“怎么办”类型的问题?1可以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转化为“怎么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2可以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转化为“怎么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3可以将“人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途径和要求”转化为“人民如何行使监督”?师:我们还可以将哪些内容转化为“为什

6、么”类型的问题?可以将“依法治国的目的、重要性”转化为“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本环节的学习目的: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一情境自学:时间:17分钟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情境自学雏凤清声。(12分钟)1独立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的填空;2将内容在教材相应位置勾划出来;3对应学习目标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落实(一一回答)这是本环节的关键。引领学生回答知识目标的相应问题:(5分钟)略,见导学案及问题转化的讲义。本环节的学习目的:学生基本掌握并理解本课题的相关基础知识。二合作探究与展示:

7、时间:8分钟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拓展探究群凤和鸣”部分的三个问题:问题1: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包括哪四个方面的内容?2分钟(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标题,可以从四个方面归纳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即:“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和政府依法行政、人民有序参与”四个方面)本问题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问题2:你是如何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2分钟(学生通过阅读教材P45-P46相关内容,即可掌握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6字方针”,即:有法可依:制定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必依:法律制定

8、出来后,必须遵守和执行;执法必严:就是严格执法,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指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执法机关是审判机关法院和法律监督机关检察院);违法必究: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遵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处。拓展: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任何人的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本问题的学习目标是:理解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已,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问题3:当你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履行或没有正确履行其职责时,你会怎么办?4分钟(该问题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有一定

9、的难度,他们很难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往往只能从“人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一个方面来进行说明,即:通过信访、电子邮件、电话、找人大代表反映情况,以及通过媒体舆论监督等。因此,待学生展示时,应充分地给学生以提示,应当分别从人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途径及其要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说明。)即:首先,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履行或没有正确履行职责时,我们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其次,我们可以通过通过信访、电子邮件、电话、找人大代表反映情况,以及通过媒体舆论监督等途径行使监督权;第三,当然,我们在行使监督权时必须合法、有序,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本问

10、题的学习目的:一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人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途径和要求;二是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检测提升:时间:2分钟要求学生完成检测题,并对相关内容进行说明。第1小题:正确选项是D。说明:选项A“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选项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在初级阶段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兴国之要;选项C“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也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之一。本问题的学习目的: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第2小题:四个论断都是错误的。说明:论断A“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中,“人民当

11、家作主”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论断B“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错误的,“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论断C“人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是批评、建议、申诉、控告”中,“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检举”是人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而不是途径,人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应该是“通过信访、电子邮件、电话、找人大代表反映情况,以及通过媒体舆论监督等”;论断D“通过媒体舆论监督是人民行使监督权的唯一方式”中,“媒体舆论监督”只

12、是人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方式”,除此之外,人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还包括“通过信访、电子邮件、电话、找人大代表反映情况”等。本问题的学习目的: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复习上一课时学习内容;通过完成金牌学案的相关内容,对本课题的学习进行巩固)一导学反思:时间10分钟(要求学生围绕5个问题复习上一课时学习内容,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1请说一说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其领导和执政方式;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是什么?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有哪些?4人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方式和要求分别是什么?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理解?二完成金牌学案的相关试题。(见金牌学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