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维护做人的尊严 学案1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62639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 维护做人的尊严 学案1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2 维护做人的尊严 学案1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2 维护做人的尊严 学案1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2 维护做人的尊严 学案1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2 维护做人的尊严 学案1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2 维护做人的尊严 学案1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 维护做人的尊严 学案1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维护做人的尊严第1课时 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课堂目标导航1掌握人格尊严包括哪些内容和法律规定。2知道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学习方法:1做好预习笔记;2注意收集与人格尊严相关的资料; 3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课前预习方案想一想:什么是公民的人格尊严?未成年人也享有人格尊严吗? 人格尊严,是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应当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权利。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也规定,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填一填: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

2、像。法律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公民依法享有的荣誉包括各种荣誉称号都、证书、勋章、奖章、奖状。公民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任何人干涉、盗用和假冒他人的姓名。查一查:保护公民人格尊严的相关法律条文。 1.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2.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课堂导学方案【与法有约】生:学习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你的人格尊严权受到过侵害吗?想一想,然后写在这

3、里:师:教学建议 1采用“外资老板要中国工人下跪”的案例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在任何时候都要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 2再现和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然后相互交流。3点评,然后小结:外商老板让中国员工下跪的行为是侵犯中国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在我国,人格尊严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公民有权利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也有义务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走进教材】生:学习活动 课本上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成以下两点:1人格尊严也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2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等。问题探究:青少年怎样做到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4、师:教学建议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炼归纳。2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自己归纳的观点,并要求学生整理完善。3师生共同探究:青少年怎样做到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小贴士:No.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探究。 No.2观点提示:正在成长中我们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要提高维权意识,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回失去的尊严。同时,每个人都要像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那样,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感悟生活】生:学习活动 阅读教材P60的材料,帮助材料中两位同学寻找相关的法律依据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并谈一谈自己对这两件事情的看法。 师:教

5、学建议1也可以再现一个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侵犯人格尊严权的案例。 2引导学生再现和反思自己过去的生活,然后相互交流。3答案提示:法律依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0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第120条:“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看法:报社的行为并非以营利为目的,也并非出于恶意,这是有益于社会的行为,李小笑没有被侵权。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所以,张成益被侵权。 4点评,然后小结: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6、姓名权和隐私权,维护自己的人尊严就是从这些权利着手。【明理践行】生:学习活动 收集并展示生活中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现象?都有哪些危害呢? 师:教学建议1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达到强化认知,懂得维权的目的。2可以创设几个学生现实生活的情境,也可以直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侵犯人格尊严的现象?都有哪些危害呢?写出自己的思考。小贴士:情境例示2010年6月,某中学的王思跃参加初中毕业考试,由于发挥失常,仅仅3分之差未能进入重点中学。但是,王思跃在初中期间一向品学兼优,年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并于九年级时荣获地区“优秀学生干部”称号。按当年中考招生政策规定,获地区级以上“优

7、秀学生干部 ”称号的考生可享受加5分的待遇,而该地区教委工作人员在查阅、审核学生中考档案时,把地区“优秀干部”换成了校“三好学生”,致使王思跃不能享受到这种荣誉待遇,也与重点中学失之交臂。王思跃心灵受到重创,并且患上头痛病,严重影响了后来的正常学习。3答案提示:从该地区教委的工作人员侵犯了王思跃的什么权利和我国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荣誉权利来回答。4点评,然后小结:公民依法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公民依法享有的荣誉包括各种荣誉称号、证书、勋章、奖状等。而该地区教委工作人员剥夺了王思跃本应该享受的地区“优秀干部”的荣誉。 课堂小结方案生:学习活动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本堂课的:知识

8、点是 ; 重点是 难点是 易错点是 小贴士:通过学习,你还有疑问吗?若有,请记录在这里:师:教学建议1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分析法律与其他规则的关系。2要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懂得依法维权。课堂评价方案1法律保障公民享有人格尊严权。下列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行为有 ( ) 给朋友起侮辱性绰号用漫画丑化老师形象 烧毁他人的日记本辱骂及变相体罚学生A. B. C D. 2009年10月26 日,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人民法院对王佳俊冒名顶替罗彩霞上大学一案做出一审公开宣判,其中,犯罪嫌疑人王佳俊之父辈判处有期徒刑4年。据此回答第2-3题。2.王佳俊冒名顶替罗彩霞上大学,侵犯罗彩霞的 (

9、) A 生命健康权 B.继承权C.公平交易权 D.姓名权 3.王佳俊之父被判刑表明 ( ) A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D违法必究4.学生小华经常嘲笑面部长有黑色胎记的同学小亮,还给他取了绰号“黑熊猫”、“青面兽”。 小华的行为侵犯了小亮同学的 ( )A肖像权 B姓名权 C名誉权D生命健康权5. 据报道,河南开封尉氏县的庞某在别人的帮助相下,冒领了张某的高考录取通知书后继续冒用张某的户籍关系上大学,工作、提干。事情败露后,庞某和其他涉事人员都被有关部门追究了相应的责任。庞某的行为侵犯了张某的 ( ) 姓名权 安全权 肖像权受教育权 A B C D6张某和王某是同事,张某开玩笑,用王某的名字在某杂志上刊登了一则征婚启示。(1)张某的行为侵犯了王某的哪些权利?(2)分析张某的行为有哪些危害?参考答案:1B 2D 3D 4C 5B6. (l)名誉权、隐私权、姓名权。(2)张某的行为是践踏他人人格尊严,损害他人的名誉,给他人造成了伤害;破坏了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同时也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的违法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