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和同为一家” 每课一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61359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5 “和同为一家” 每课一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5.5 “和同为一家” 每课一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5.5 “和同为一家” 每课一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5.5 “和同为一家” 每课一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5.5 “和同为一家” 每课一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5 “和同为一家” 每课一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5 “和同为一家” 每课一练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和同为一家”优化训练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填空题(1)册封南诏首领的帝王是_。(2)唐朝时在青藏高原上生活的是_人,7世纪时,统一青藏高原的是_。唐玄宗时,他们的首领_上书唐朝皇帝说已经与唐“_”了。答案:(1)唐玄宗(2)吐蕃 松赞干布 尺带珠丹 和同为一家2.“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说此话的人在位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是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C.康乾盛世D.文景之治思路解析:此题为材料解析题,首先要搞清说此话的人是谁,然后再判断是哪一个盛世局面。这句话就出现在教材上,因而不难判断说话之人是唐太宗,他在位期间被称为贞观之治。答案:B3.藏族有一首民歌,

2、名叫唉马林吉(“喂,听一听”的意思),一直到今天都广为百姓传唱。歌词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您。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表达了对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的怀念。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A.唐高祖统治时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唐高宗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思路解析:此题是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知识的再认再现和迁移能力。材料是一首轻松活泼的藏族民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材料所表达的含义,然后再判断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是唐朝和吐蕃交往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唐太宗统治时期。答案:B10分钟

3、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隋唐之际生活在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族B.突厥族C.回纥族D.吐蕃族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一定的地理知识。隋唐之际占据蒙古高原的是突厥族,一度和唐朝发生过战争。答案:B2.吐蕃是今天哪族的祖先A.苗族B.黎族C.藏族D.回族思路解析:吐蕃是藏族的祖先,从其生活的地区比较容易判断。答案:C3.唐玄宗时被册封为云南王的少数民族首领是A.尺带珠丹B.皮逻阁C.骨力裴罗D.松赞干布思路解析:唐玄宗时被册封为云南王的少数民族首领是南诏首领皮逻阁。答案:B4.图17体现南诏建筑艺术最高水平的建筑是图17A.大雁塔B.大昭寺C.渤海石灯塔D.千寻塔思路解析:

4、矗立在苍山洱海之间的是千寻塔,它是南诏建筑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答案:D5.唐朝一反“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观念,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这种变化说明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地区用兵的做法B.统治者实行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C.唐朝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始终非常和睦D.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巩固边防思路解析:唐以前的中原王朝统治者,鄙视少数民族,称之为“夷狄”,战争不断,给双方人民生活都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自唐太宗开始,采取“安抚”政策,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说明统治政策的开明。“安抚”政策是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为后盾的,不可能放弃武力,故不正确。友好交往并不排除矛盾和斗争,甚至于武力,不

5、可能始终非常和睦,这是由统治阶级的剥削本性决定的,故也不正确。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只是“安抚”手段之一,不能以偏概全,故也不正确。答案:B6.中国古代名画步辇图描绘的场景是A.汉武帝会见匈奴使者B.汉光武帝会见倭奴使者C.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D.唐玄宗会见南诏使者思路解析:步辇图反映的是唐太宗会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答案:C7.概括指出唐朝中央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呈现出的特点。思路解析:本题属于提炼概括题,通过教材中所列举的唐朝与突厥、吐蕃以及南诏交往的史实和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概括。每一个少数民族代表了一种特点,唐与突厥是先战后安抚,唐与吐蕃主要是和亲,唐与南诏主要通过册封。此类提炼概括类型题的题

6、目,最忌讳单纯罗列事实,不能从史料中走出来,概括不出特点,只抓了芝麻,漏了西瓜。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多进行概括训练,从全局着眼,提高认识问题的高度。答案:(1)战争征服后设置政权:唐初,太宗率军打败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在当地设立都督府,任用突厥贵族进行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和生活方式。(2)册封首领: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3)联姻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加强了唐蕃联系;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结婚,唐蕃“和同为一家”。志鸿教育乐园味 道语文老师发现张三上课睡觉,比较生气,于是弄醒张三问道:“你怎么上课睡觉?”可是,张三拒不承认睡觉。张三:“我没有睡觉。”老师

7、:“那你干吗闭上眼睛?”张三:“老师,我在默念课文。”老师不信,说:“那你干嘛直点头?”张三:“老师,你讲课讲得很好。”老师还是不信,说:“那你干嘛直流口水?”张三:“老师,你的课讲得很有味道。”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天可汗”所指的皇帝是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思路解析:唐太宗被北方各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意思是共同拥戴的皇帝。答案:A2.唐朝时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少数民族是A.回纥B.南诏C.突厥D.吐蕃思路解析:唐朝时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少数民族是吐蕃,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答案:D3.有关文成公主入藏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丰富了藏族人民生活B.奠

8、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C.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D.改变了吐蕃民族习惯思路解析: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的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工具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但没有改变吐蕃民族的习惯。答案:D4.曾经上书给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的人物是A.松赞干布B.文成公主C.尺带珠丹D.金城公主思路解析:此题考查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中宗时将金城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答案:C5.唐朝初年,尚未出现的少数民族是A.吐蕃B.

9、回族C.突厥D.南诏思路解析:回族形成于元朝时期。吐蕃、突厥、南诏都是唐朝的少数民族。答案:B6.历史兴趣小组要考查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所要考查的地点应是A.长安B.大理C.敦煌D.拉萨思路解析:这是一个有隐含条件的题目。首先从题干中的关键字“汉藏”,弄清汉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是唐蕃会盟碑。唐朝时期,与吐蕃,即今天的藏族关系密切,唐朝皇帝先后把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并于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建立了会盟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的大昭寺门前,成为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答案:D7.“点苍山会盟”时与唐朝使团会盟的少数民族是A.突厥B.回纥C.吐蕃D.南诏思路解析:唐朝使团与南

10、诏会盟,南诏在今天的云南大理一带,依点苍山,靠洱海边。答案:D8.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思路解析: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都是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交往的重要事件,虽然发生的历史时代不同,但都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通婚不是行政军事手段,所以不可能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匈奴和吐蕃都是与中原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并没有归属于中央政府;D项与历史史实不符,只有B项是正确的。答案:B9.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写到“文皇

11、南面坐,夷伙千群趋”,其中的“文皇”是指A.汉文帝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思路解析:诗中的“夷”是古代中原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千群趋”是指共同归附,少数民族共同归附局面只是出现在了唐太宗时期。答案:C10.读图18,完成下列要求。图18 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1)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出唐朝后期居住在边疆的各族名称。(2)识别图A、在地图上用直线连接属于哪一个民族。(3)填出下列各地在今天的名称:长安今_,洛阳今_,逻些今_。答案:(1)东北是靺鞨、北方是突厥、西是吐蕃、南是南诏。(2)吐蕃。(3)西安 洛阳 拉萨11.唐太宗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比较开明的君主,深受各族人民的爱戴,他曾说

1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想一想,“贵中华,贱夷狄”指的是什么?请你以唐太宗对厥所采取的政策为例,说说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核心是什么。思路解析:本题属于论证题,用事例证明观点。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结合教材中提到的相关材料加以说明即可。答案:“贵中华,贱夷狄”指以中原民族为贵,而轻视周边少数民族。唐太宗在对待厥问题上,采取的政策比较开明。在对厥战争胜利后,反而册封厥贵族首领,同时还尊重厥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体现了唐太宗对各少数民族“爱之如一”、一视同仁的平等的民族政策。12.图19是唐朝画家_的_,图中场景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_派来的求婚使者。你能从这幅图上指出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禄

13、东赞(使者)吗?然后,从他们的表情、神态,对他们的心情进行适当的分析。图19答案:阎立本 步辇图 松赞干布在步辇上端坐的是唐太宗,在左边的第二人就是禄东赞。禄东赞的表情有些紧张,神态十分恭敬,说明禄东赞把求婚的事情看得极其重要。唐太宗的表情自然,神态安详,说明唐太宗对与吐蕃和亲之事已经胸有成竹,准备答应吐蕃的求亲。13.阅读下面材料: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唯有魏征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吴兢:贞观政要原

14、文大意:唐太宗曾经对长孙无忌等人说:“朕即位之初,有不少人上书。有人认为君主一定要大权独揽,不能把职权委任给臣下;有的则指出应该耀兵扬武,震慑周边各族。只有魏征劝朕消弭战争,注意文化建设,对百姓普遍实行仁政,中原王朝安定了,边远各族自然顺服。朕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天下太平,极为偏远的四夷都来朝贡,道路上随处可见各个地区的翻译。这一明显的效果,都是魏征的功劳呀!”完成(1)(2)题:(1)魏征为什么说“中国既安,远人自服”?(2)用事实说明魏征的见解是正确的。 思路解析:第(1)问要从中原王朝强大后,对边疆少数民族有威慑力和吸引力两方面去思考;第(2)问,通过唐朝时期民族关系的事实即可说明。答案:(1)中原王朝安定了,就必然会强大起来,国力强盛,文化发达,既对边疆少数民族产生威慑力,使其不敢心存异志,又对其产生吸引力,主动学习和接受中原文化,心悦诚服地接受中央政权的领导。(2)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唐朝和各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