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甲骨文与青铜器 教案 湘教版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60655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7.1 甲骨文与青铜器 教案 湘教版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7.1 甲骨文与青铜器 教案 湘教版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7.1 甲骨文与青铜器 教案 湘教版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1 甲骨文与青铜器 教案 湘教版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牛耕等生产工具的使用情况,理解先进生产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作用。通过分析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现象,认识到封建生产关系比奴隶制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重点和难点来源:学&科&网Z&X&X&K本课

2、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本课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教法学法:分组导学,学生自学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计:来源:Zxxk.Com课前准备:1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布置研究任务。一组:研究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二组:搜集商鞅的有关资料。三组:用历史短剧的形式表现出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四组:调查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2教师查阅书籍、报刊、网站等,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以便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资料作出评价、指导。教学过程:一、导入:国庆长假就要到了,请同学们谈谈打算怎样度过假期?你们知道上世纪70年代人们是怎样过假期的吗?四组同学进行了调查,请他们展示调查结果.通过调查,

3、我们知道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改革开放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大变革时代,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改革是怎样推动社会进步的。来源:学.科.网二、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通过学生角色奴隶、统治者、新兴地主扮演,展现大变革的时代背景1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2奴隶主大量开垦私田,改变剥削方式,成为新兴地主。3统治者统治面临危机。“公田不治”诸侯争霸三、讨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统治者,怎样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要变法改革。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四、指出当时各国都进行了变法,提问最彻底的变

4、法在哪国?引出秦国商鞅变法。二组同学介绍商鞅。以多种形式展示商鞅最主要的功绩是变法.,那么变法的具体情况怎样?三组同学表演历史剧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地点:秦王宫殿人物:秦孝公、商鞅、大臣甲、乙、丙主持人场景:秦孝公与商鞅对坐于舞台右侧,作议事状,大臣甲、乙、两边说边上。大臣甲:听说孝公要启用商鞅这穷小子进行变法,这不是乱了祖宗的规矩了吗?大臣乙:是啊,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怎么能够乱改!大臣丙:我们赶快去劝劝孝公吧!主持人:孝公心里非常赞成商鞅的主张,觉得不变法就不能使秦国富强起来,但是看到反对的人那么多,又感到为难,就把许多大臣召集到一起,让他们辩论。大臣甲:现在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官吏做起来得心

5、应手,老百姓也都习惯了。不能改,改了准会乱!大臣乙:新法是胡来,是谬论!大臣丙:古法、旧礼改不得!商鞅:你们口口声声讲什么古法、旧礼,请问这一套能使国家富强起来吗?从古以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和礼。只要对国家有好处,改变古法、旧礼有什么不对?墨守成规只能使国家灭亡!众大臣:这这孝公:先生说得对,新法非实行不可!秦国现在很多人大量开垦私田,不向国家交税,贵族生来就有爵位和田宅,整天游手好闲,百姓不愿生产和当兵打仗,地方贵族不听中央指挥。先生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革?讨论:假如你是商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学生讨论,制定变法措施。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讨论问题: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出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堂练习1、修筑都江堰的李冰是( )A.秦国人 B.齐国人 C.魏国人 D.楚国人2、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是在( )A.商朝 B. 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七、作业 基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