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7 辽,西夏与北宋对立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56669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0.7 辽,西夏与北宋对立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10.7 辽,西夏与北宋对立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10.7 辽,西夏与北宋对立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0.7 辽,西夏与北宋对立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0.7 辽,西夏与北宋对立 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学案精题精讲例1 澶渊之盟的议定地点澶州就是今天的来源:学*科*网A.河南开封B.河南濮阳C.安徽合肥D.安徽芜湖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例2 (2005年广西中考)澶渊之盟是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A.北宋与辽B.北宋与西夏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我夯基 我达标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1. 宋辽战争的直接起因是( )A.辽兵南下掠夺B.宋军夺取幽云地区C.辽国需要岁币D.宋真宗懦弱无能2. 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地点是( )A.汴京B.上京C.兴庆D.会宁3. 宋辽之间的长久和平关系始于( )A.设立榷场后B

2、.王安石变法后C.澶渊之盟后D.西夏建立后4. 下列对澶洲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宋辽关系史上由战到和的转折点 北宋政府牺牲人民利益换取苟安局面的产物 客观上维持了长久和平 暴露了北宋统治的腐败A.B.C.D.5.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宋朝建立 澶渊之盟 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元昊称大夏国皇帝A.B.C.D.6. 澶渊之盟前,北宋对辽的主要政策是( )A.进攻B.防御C.投降D.和亲7. 西夏向北宋提出议和的直接原因是( )A.北宋中断对西夏的粮食供应B.西夏军事上遭到重创C.西夏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D.北宋主动要求停战8. 如果你想考查辽与西夏的历史,你会去今天的( )A.开

3、封和宁夏B.辽宁和银川C.杭州和宁夏D.辽宁和宁夏9. 阅读下列材料: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请回答: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参考答案:任用汉族人为官;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10. 宋真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互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来源:学科网ZXXK(1)辽朝“与朝廷和好年深”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2)这一历

4、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当时在职的宰相是谁?(3)这一历史事件给人民带来了和平安定的生活,但也有它的消极影响,它的消极影响是什么?来源:学科网参考答案:(1)澶渊之盟。(2)1005年。寇准。(3)对北宋来说这是个屈辱条约,它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加重了北宋的财政危机。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1.唐代是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唐朝最强盛的时期,它的疆域东至_,西迄_,北达蒙古高原,南抵_。2.960年后周大将_建立宋朝,历史上称为北宋;916年,_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_称大夏国皇帝。由此历史上形成了三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5、。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1.填一填政权建立者称号都城北宋辽太祖兴庆来源:Zxxk.Com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来源:学科网北宋与西夏和辽之间的和议是经历了残酷战争的结果,北宋承担大量“岁币”,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所以这样的和议没有任何意义。来源:学,科,网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1.下列人物中属于契丹族的首领的是( )A.赵匡胤B.元昊C.阿骨打D.阿保机2.澶渊之盟发生的年代是( )A.1004年B.1005年C.1044年D.960年3.辽军大举进攻北宋时,坚决主张抵抗的是( )A.寇准B.李纲C.岳飞D.宋真宗4.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

6、其中的“宋祖”是指( )来源:学科网ZXXKA.刘邦B.李世民C.赵匡胤D.铁木真5.历史上北宋的都城是汴京,它指的是现在的( )A.北京B.南京C.开封D.银川6.北宋与西夏和辽进行了多年的战争,但最终都进行了和议,其主要原因是( )A.双方都爱好和平B.北宋战争失败被迫求和 来源:学。科。网C.契丹和西夏归顺了北宋D.双方势力均衡的产物来源:学&科&网Z&X&X&K7._年,宋与西夏订立和约;西夏对宋称臣,_每年送给_银、绢、茶叶等“岁币”。来源:学。科。网Z。X。X。K8.阅读下面材料:“大宋皇帝谨致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成信,虔诚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

7、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来源:学科网完成(1)(2)题:(1)材料中的“大宋皇帝”是谁?“北朝”是指什么政权?(2)此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应如何评价此事件?答案:(1)宋真宗。辽。(2)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大大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说,结束了辽宋几十年的战争,此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和平状态,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9关于北宋的两次议和活动(分别指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大致有两种看法:其一,认为北宋、南宋接受了少数民族政权议和条件给当时政府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

8、负担,最终导致两宋的灭亡。弊大于利,此举不可取。其二,认为议和活动是民族和睦的表现,利大于弊。请结合时代背景和有关史实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一种看法,并阐述理由。来源:Z,xx,k.Com答案:同意第一种看法。两宋时期是与几个少民族政权的并立时期。来源:学科网ZXXK(1)澶渊之盟,夏宋和议,是在少数民族不断进攻北宋政权,威胁着北宋的安全的情况下不得已而讲“和”的。(2)北宋统治者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接受了屈辱条件,这种和议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之上的。(3)每年给予少数民族政权大量的岁币,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形成积贫积弱,财政困难。(4)统治者为转嫁危机,加重对人民剥削,引起了阶级矛盾

9、激化,起义不断。同意第二种看法。北宋时期是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1)西夏、辽政权兴起之后,不断对北宋政权用兵,战争连年不断,给双方带来了巨大战争痛苦,严重破坏了当时社会生产,威胁北宋安全。澶渊之盟,宋夏和议是民族融合友好的表现。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2)和议使双方结束战争状态,维护了长久的和平关系,有利于两方的生产发展和恢复。(3)和议有利于双方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在边境设置榷场,贸易交往,丰富了少数民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物质生活。(4)和议是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表现。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促使了先进文明向边疆地区扩展,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所以“和好”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课本第56页请思考答案:西夏、北宋政权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西夏 在战争中多次取得胜利,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战争也破坏了双方的正常贸易,中断了北宋对西夏的粮食供应,严重影响了西夏人民的日常生活,西夏人民反对战争,西夏统治者提出议和。宋统治者软弱无能,同意议和。来源:Z_xx_k.Com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课本第57页想一想答案:来源:Z*xx*k.Com说明了契丹族与汉族的融合,契丹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也说明了契丹政权曾经强盛一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