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我的父亲母亲 每课一练(人民版八年级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55679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 我的父亲母亲 每课一练(人民版八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1 我的父亲母亲 每课一练(人民版八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1 我的父亲母亲 每课一练(人民版八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1 我的父亲母亲 每课一练(人民版八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我的父亲母亲 每课一练(人民版八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 我的父亲母亲 每课一练(人民版八年级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我的父亲母亲 每课一练一、双基达标他一直讨厌他的母亲。多年来,她除了向他要钱,没有别的事,而且常常打来电话对他破口大骂。后来母亲死了,她的遗物里面有一本存折和一封信,存折上的数字高达数千万日元。母亲的遗信写道:“孩子,你从小乱花钱,我担心你会变成一个落魄的穷光蛋,因此才那样去做,一方面可以刺激你去赚更多的钱,另一方面也为了替你储蓄。你大哥一家对我很好,你的钱我一分都没花,现在你拿去好好地使用它吧!”看完信,他哭倒在地。他,就是日本著名影星北野武。据此完成14题1对于北野武的母亲,网民各抒己见。下面的看法,你赞成的是(B)A一个视财如命的人,不值得尊重和孝敬B和天底下其他的母亲一样深爱着

2、自己的儿子C爱钱胜过爱自己的儿子,把儿子当成摇钱树D偏爱北野武,让北野武的哥哥一个人承担赡养义务解析:此题考查了父母对子女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然而更多的是弥散在日常生活中。轰轰烈烈是爱,平平淡淡也是爱。选项符合题意2北野武原来一直讨厌他的母亲,是因为(D)A他母亲一直不爱他,一点也不关心他B北野武长期没有跟母亲生活在一起C他母亲厚此薄彼,偏爱北野武的哥哥D母亲打他、骂他并不停地问他要钱的方式掩盖了母亲对他的深爱解析:父母对子女的爱的方式不同,北野武没能正确理解母亲的爱3看完信,北野武哭倒在地,这是因为( D )A母亲留下数达千万的巨额遗产,北野武激动不已B北野武为自己忙于拍

3、戏,没有见上母亲最后一面而懊悔C母亲过世了,再没有人打骂北野武了,更没有人再向北野武要钱了D北野武过去一直没有体会母亲对自己的爱,现在终于收到了母亲的爱解析:此题考查了子女对父母的爱的理解,选项符合题意4北野武在母亲过世后才收到母亲“迟来的爱”,这告诉我们,要感知父母的爱,要求我们(A)仔细领会父母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的良苦用心要懂得父母对我们的爱不只是体现在百般呵护上,也包含在严厉的要求中要懂得父母为子女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只要是父母的要求,我们都要服从A B C D解析:此题考查对孝敬父母的理解,孝敬父母,更要坦诚面对父母,对父母多一份理解和尊重,对父母的缺点更要诚恳指出,不是愚孝和盲目顺

4、从。选项不符合题意山高水长不如父母的恩情长。我们应该记住父母之爱的每一个细节。据此完成56题5动画片宝莲灯的插曲天地在我心用这样几句歌词来表达主人公沉香对母亲的感情:“天上的星星多么美丽,可是没有你,一切都没生气。”在沉香的心里( C )A世界上只有亲情才是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B在家庭生活中,只有母亲才爱孩子C母爱、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美好的感情D只要亲情,只要母爱,其他人的关爱无关重要此题考查了对母爱、亲情的理解,其实,在家庭中爱我们的不只是父母,还有更多的亲人,故答案选。6子女生病,最牵挂的人是谁?看右图,并指出正确的看法( A )父母对我们的关怀更多地表现在关心我们生活和学习的琐事上只有在

5、生病的时候,才能体现父母对子女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然而更多的是弥散在日常生活中病床边父母整天守护,嘘寒问暖是爱,平时父母的唠叨嘱咐也是爱A B C D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父母的爱的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然而更多的是弥散在日常生活中。轰轰烈烈是爱,平平淡淡也是爱。故排除选项。7欣欣今年13岁,最近她越来越觉得跟父母无话可说。她对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根本就不理解我!”对此,你认为小芳应该 ( A ) 尊敬父母,多听从父母的意见自己长大了,可以脱离他们的管教了转变对父母的看法,同他们心平气和地交谈理解父母,提高自我的控制力A B C D解析:13岁的欣欣正

6、处在青春期,各方面都在发生迅速的变化,她的一些表现可能使父母不好接受。这时,她应该提高自己的控制力,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要尊敬自己的父母,多和他们交流,求得他们的理解。同时,要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父母管教自己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健康地成长,从而自觉地听从父母的教诲。8右边的漫画“孝心”、“孝心”,给我们的启示是 ( D ) A漫画中的母亲的子女对她很孝顺B不要忘了给父母过节日C作子女的应该孝顺父母D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应该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解析:此题考查了对孝敬父母的理解,漫画“孝心”体现了停留在口头上,未见行动。 9有一位母亲,为了儿子,放弃了自己原本不错的工作,风里来雨里去,骑车送儿子

7、上学,打零工赚钱给儿子交学费,儿子进城上了重点高中。妈妈想儿子,特意买了一件新衣服,到学校去看儿子,儿子却嫌母亲穿得太“土”,给他丢脸,告诉同学这是他家里的“老乡”。后来,竟提出一个无情的要求,让母亲做他的“地下妈妈”,否则就不认她这个妈!该母亲痛不欲生。据此回答:(1)这位儿子的行为( B )是只有情商而没有智商的表现是缺乏最起码的良知和道德的表现是为了维护自尊是无情无义的表现丢掉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A B C D(2)这则事例对我们的启示是( D )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法选择家贫才会出孝子有志者不嫌家贫,明理者不嫌母丑 要学会对父母知恩图报 普通的父母未必不伟大,家长职位低并不影响

8、他(她)们在我们心中的高大形象只有穿着华丽的漂亮妈妈,才能给子女“长面子”A B C D解析:此题考查了对母爱的认识及如何孝敬父母。材料中儿子嫌母亲穿得太“土”,没有认识到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旨在考查我们该如何孝敬父母。10观看右边的漫画。漫画中孩子的行为体现了( B )A子女对父母的孝敬 B子女没有尽到孝敬父母的义务C子女理解了父母的心意 D子女能够很好地体贴父母解析:此题考查了对孝敬父母的理解,选项A、C、D不符合题意。二、综合提高 11“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

9、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一首父亲在多少人的心灵深处激起了阵阵涟漪。赏析亲情歌曲,感知亲情温馨,请用“心”回答下列问题(1)感知亲情,应该记住父母之爱的每个细节。歌曲父亲记录了这位父亲疼爱子女的哪些细节?(2)你的父爱母爱一定也是温馨的。请写出几件你最难忘的关于父爱母爱的往事。(3)“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这是歌词作者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之情的一种方式。请说说你打算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解析:此题考查了对父母的爱的理解以及如何

10、回报父母。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然而更多的是弥散在日常生活中。轰轰烈烈是爱,平平淡淡也是爱。我们应该具有与家人同呼吸共患难的家庭责任感。作为父母,他们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我们也无以为报,只求能与他们同呼吸、共甘苦。生活顺利的时候,我们一起分享快乐、幸福和温馨;生活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一起坦然面对。答案提示:(1)感知亲情,应该记住父母之爱的每个细节。主要细节有:常坐在父亲肩头;粗茶淡饭将我养大;一声长叹半壶老酒;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再苦再累不张口。(2)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3)听从父母的教诲,体贴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给父母写爱心卡、献

11、爱心礼物等。12(2009年安徽)分析材料题:生活中的小事时常令我们感动,感悟亲情能让我们更多地体味家庭的温馨。 小卉是个七年级的学生,她的父母工作都很忙,工作单位离家也比较远,经常很迟才能回家。小卉就自己用微波炉把妈妈早晨准备好的饭菜加热一下,或者泡一碗方便面作午餐,然后,把下午的功课认真预习一遍,再上学。 一天,都快要到下午上学的时间了,爸爸才满面倦容地回到家。小卉赶紧到厨房。帮爸爸加热饭菜,并为爸爸泡杯茶。等她从厨房理出来时,劳累的爸爸已经躺在沙发上睡着了。小卉轻轻地把茶水和饭菜放在桌上,又拿来毛毯,蹑手蹑脚地盖在爸爸身上,然后背上书包,悄悄地关上门上学去了。 轻轻地关门声还是惊醒了爸爸

12、,望着身上的毛毯和桌上热腾腾的茶水、饭菜,爸爸的眼睛湿润了(1)从材料中的划线部分可以发现,在小卉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 (2)人人都盼望着有个温馨的家。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与父母相处?解析:材料通过家长对杜梅的批评,旨在考查对化解“爱的冲突”的理解。要做到理解与沟通。要停止对父母的抱怨、责怪,经常与父母谈心,遇事多于父母商量,与父母发生矛盾时,不要发脾气,要坚持正确原则。答案提示:(1)自立(会做家务);自觉(学习主动);善解人意;孝敬父母等。(2)尊重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孝顺父母,不顶撞父母,克服逆反心理;懂得感恩父母,心里想着父母,关心体贴父母。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多与父母沟通交流,能谅解父母的过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