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 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56350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 苏教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调歌头,古今一轮月,千载寄相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中秋词自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废。 清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题解词,词,诗歌的一种,源于唐而胜于宋。 原为和乐演唱,因此也称为曲或曲子词;和诗比较,词的句子大多是长短不齐的,因此,也叫作长短句。 词有许多不同的调,每种词调,各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如水调歌头、西江月等。 词的段落叫阙(qu),一般分为上下两阙。,婉约派 特点

2、: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李清照、李煜、欧阳修等,词的派系,豪放派 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 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宋江等,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课外延伸,丙辰 (bng chn) 宫阙 (qu) 琼楼 (qing) 不胜寒

3、 (shng/shng) 绮户 (q) 婵娟 (chn),标注字音,注意断句,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小序交代了写词的时间及缘由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2)达旦:至早晨;到清

4、晨。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写作背景,苏轼一生仕途坎坷。 第一次被贬: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求放任,贬杭州通判;三年后,任满,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第二次被贬: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第三次被贬:又因不容于新旧两党,再贬杭州; 第四次被贬:因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第五次被贬:而后新党执政再次被贬至惠阳; 第六次被贬: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dn)州(今海南),最后一次被贬时年66岁。,写作背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上阕,端起酒杯。把,执、持,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美玉建筑

5、的楼宇,指月中宫殿,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哪里比得上,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手持酒杯来寻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那些宫殿,今天晚上又是那一年呢。我想要乘长风飞回月宫,又怕那高耸的琼楼玉宇,让我难以忍受那种孤寒。起舞翩翩玩赏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么能比得上的人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转朱阁,低绮户,

6、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下阕,月光已经转过朱红楼阁,明亮亮地低洒在绮窗前,照着床上人们惆怅无眠。明月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何在亲人离别时才圆?人都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世间离别的人常在,远隔千里共赏皎洁明月。,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彩绘雕花的门户。,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只,指月亮,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辛弃疾) 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 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幼学琼林) 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 玉轮(

7、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 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 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 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 此外,月亮还有许多别致的雅号,如: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月亮在古诗中的美称,1、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关系何在? 2、作者苏轼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3、词中些哪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4、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诗句上?,再读课文,思考讨论,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上阕:月下饮酒(写景) 下阕:对月怀人(抒情),苦闷矛盾豁达祝愿,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人有悲欢

8、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的上阕把酒颂月,抒写了由幻想超尘到复归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阕对月怀人,阐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哲理.全词情景交融,笔调深婉,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中心思想,1、熟读并背诵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这首诗; 2、为本词写一篇300字的赏析文字; 3、查阅有关苏轼的资料,更加了解苏轼。,课后作业,优点: 1、原创操刀 2、PPT制作精美 3、态度OK 不足: 我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思考了关于表现本课程的一个环境限制和时间的把握问题,因此在设计的时候更多的是由我主导,由我来说课,因此在这里我会担心学生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是否透彻,自我陈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