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禄劝县转龙镇中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 4.2.1 民族精神,兴国之魂课件 粤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48239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7.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禄劝县转龙镇中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 4.2.1 民族精神,兴国之魂课件 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云南省禄劝县转龙镇中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 4.2.1 民族精神,兴国之魂课件 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云南省禄劝县转龙镇中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 4.2.1 民族精神,兴国之魂课件 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云南省禄劝县转龙镇中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 4.2.1 民族精神,兴国之魂课件 粤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云南省禄劝县转龙镇中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 4.2.1 民族精神,兴国之魂课件 粤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禄劝县转龙镇中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 4.2.1 民族精神,兴国之魂课件 粤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禄劝县转龙镇中学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 4.2.1 民族精神,兴国之魂课件 粤教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言对对碰,1.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顾炎武,2.与其忍辱生,( ),毋宁报国死,何香凝,你如何理解“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句话?,“中国的脊梁”就是指体现民族精神和气节、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惜奉献自己一切的人们。,第四单元 情系中华 放眼未来,4.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4.2.1民族精神,兴国之魂,备课人:饶从奎、刘大琴、韩圣兵,1、什么是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包括哪些? 2、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作用? 3、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华民族精神有哪些具体表现? 4、为什么要弘扬与发展民族精神? 5、怎样弘扬与发展民族精神?,设疑自探,活动:探究园,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P102-103,交

2、流讨论:中国人民的的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够创造出经济、军事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历史奇迹?,回顾:勿忘国耻 永远的抗战,思考:2、抗日战争胜利留给我们哪些 精神遗产?,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是不可战胜的强大动力;和平发展始终是硬道理;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指出,中国当年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夺取胜利主要是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

3、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了解】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精神,根,魂,作用?,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3、民族精神的作用,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1、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

4、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一、民族精神 兴国之魂,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十六大报告,历史典故-愚公移山,团结统一,和为贵,与人为善 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爱 国 主 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张骞出使西域、 昭君出塞 郑和下西洋、,卧薪尝胆,愚公移山、大禹治水,林则徐“虎门销烟”,勤劳勇敢,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课堂活动: 交流爱国主义的诗词格言,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2、位卑

5、未敢忘忧国陆游,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顾炎武,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10、,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团结统一,爱好和平,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判断:以下文字体

6、现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坚韧,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古男儿当自强,定于一、尚统一、一天下,和为贵;与人为善;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

7、,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知识连线,请将下列民族精神和相关的名言警句、历史典故连起来。,薪火相传,越燃越旺,议一议,回顾历史长河,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有哪些呢?,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红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民族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非典精神,发扬光大,(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主要内涵是: 坚定的革命信念,自力更生,英勇奋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其中坚定的革命信念是这一精神的主题,体现了井冈山精神的最显著特征。,长征精神:,主要

8、内涵是: 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主要内涵是: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延安精神:,主要内涵: 敢于斗争, 敢于胜利, 实事求是, 艰苦奋斗。,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主要内涵是: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敢于胜利,艰苦创业。,(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雷锋精神:,主要内涵是: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

9、服务”的雷锋精神。,主要内涵是: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大庆精神,主要内涵是: 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的精神,讲求科学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主要内涵是: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 坚韧不拔、敢于胜利”。,抗击非典精神,主要内涵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团结互助、和衷共济, 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的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主要内涵: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的载人航天精神。,抗雪灾精神,抗震精神,主要内涵

10、是: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团结协作、众志成城。,主要内涵是: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同舟共济的团结协作精神,血脉相通、心手相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扶危济困精神,迎难而上、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拼搏战斗精神,百倍努力、争分夺秒、抢救到底、绝不放弃的坚忍抗争精神,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不畏艰难、连续作战的英雄主义精神”。,想一想,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支撑着中华民族历经艰难险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宣部、教育部决定, 将每年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分四人小组思考讨论: 你认为有必要这么做吗?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

11、现实意义?,阅读与思考,(2) 只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这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至关重要伟大作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发展壮大。,学以致用,1.下列选项能体现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传统美德的是( ) A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B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C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2012年7月21日,特大暴雨袭击北京!面对突如其来的降雨,无论是否相识,无论身处何地,人们心手相牵,守望互助、用爱心和坚守、用信心和力量温暖着这座雨夜的城市,这直接体现出民族精神的内涵是( ) A 团结统一、自强不息 B 爱好和平,勤劳勇敢 C 爱国主义 D 团结友善,敬业奉献,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