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8年中考政治一轮复习七下第四单元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47836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8年中考政治一轮复习七下第四单元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安徽省2018年中考政治一轮复习七下第四单元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安徽省2018年中考政治一轮复习七下第四单元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安徽省2018年中考政治一轮复习七下第四单元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安徽省2018年中考政治一轮复习七下第四单元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8年中考政治一轮复习七下第四单元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8年中考政治一轮复习七下第四单元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人,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了解 ) 2.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理解 ) 3.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 ) 4.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理解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及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重要性。( 理解 ) 5.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了解 ) 6.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了解 ) 7.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理解 ),8.列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涉及未成年

2、人容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 运用 ) 9.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了解 ) 10.搜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典型案例,分析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 运用 ) 11.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运用 ) 12.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了解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 感受法律的尊严 ( 一 )走近法律 1.一个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是

3、一个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 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3.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 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4.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哪些?,考点一,考点二,5.道德、纪律与法律的区别。,考点一,考点二,6.法律有哪些显著的特征?( 为什么说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 )

4、 与道德、纪律相比,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 1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 2 )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 3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7.我国法律的本质( 性质 )是什么? 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考点一,考点二,8.我国法律的作用有哪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为什么生活离不开法律? )2017年第5题考查5年1考,考点一,考点二,9.我们对待法律,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法律意识? ) ( 1 )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 2 )爱

5、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 3 )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10.想一想有的中学生认为,法律只是用于打击违法犯罪的。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学不学法关系不大。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 1 )它没有认识到我国法律的作用。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化保障;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 ( 2 )法律是现代社会生活中重要的行为规范。我们未成年人需要学习和遵守法律,在法律的保护下健康成长。,考点一,考点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 1 )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 2 )所有公民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 3 )国家机

6、关在适用法律时,对所有公民的保护或者惩罚都是平等的,不得因人而异。 ( 4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考点一,考点二,( 二 )法不可违 1.我们为什么不能违法?2017年第4题考查5年1考 ( 1 )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则,尤其不能违反法律。 ( 2 )任何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什么是违法行为?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考点一,考点二,3.违法行为的类型。,4.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7、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区别。,考点一,考点二,5.对一般违法行为的认识。 ( 1 )同犯罪相比,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较小,因而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 ( 2 )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有一个共同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6.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及其主要表现。,考点一,考点二,7.违宪行为。 违反宪法的行为称为违宪行为。一切违宪行为都要受到追究。 8.什么是刑法?刑法有什么作用? ( 1 )刑法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 2 )我国刑法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9.什么是犯罪?犯罪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 (

8、 1 )概念: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 2 )犯罪的基本特征( 判断罪与非罪的标准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犯罪是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考点一,考点二,10.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 1 )区别:一般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较小,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犯罪的情节严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 ( 2 )联系: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都

9、是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陷入犯罪的泥沼。 11.什么是刑罚? 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考点一,考点二,12.我国刑罚的种类及特点。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 1 )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主刑的使用特点:只能独立运用,不能相互附加并用。 ( 2 )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四种。附加刑的使用特点:既可以作为主刑的附

10、加刑使用,又可独立适用。 13.想一想有人认为,违法就是犯罪。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比较轻微,相对刑事违法行为而言,对社会危害较小,因而称它们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才是犯罪行为。,考点一,考点二,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区别,考点一,考点二,( 三 )防患于未然 1.如何认清犯罪的危害? ( 1 )违法犯罪所付出的代价极大,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 2 )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那种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错误的。 2.刑事责任的年龄规定。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有什么联系? 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从违法行为到犯罪的轨迹。,考点一,考点二,4.为什么要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1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 2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设专章规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给我们划清了明确的

12、是非界限。,考点一,考点二,5.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2017年第15题考查5年1考 ( 1 )不良行为包括: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 2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包括: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

13、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二,7.矫治严重不良行为的方法有哪些? ( 1 )未成年人: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法律意识,正确对待家庭、学校的教育,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的习气,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 2 )家庭: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要给予更多的关怀。 ( 3 )学校: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法治教育,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及时发现,及时教育引导。 ( 4 )社会: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8.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之间有什么关系?

14、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观念支配的。道德水平高、法治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沼。遵守法律,也是践行道德的表现。,考点一,考点二,9.未成年人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 1 )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 2 )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10.

15、辨一辨有的中学生认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是不会走上犯罪道路的。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 小错是大错的开始,犯大错往往是从犯小错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就有可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所以我们要克服上述思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考点一,考点二,1.关于开展法治教育活动的建议。 ( 1 )活动形式: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法治讲座、法制宣传图片展、法制报告会等。 ( 2 )活动主题: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尊严;法在身边;增强法律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等

16、等。 2.关于加强自我防范的警示语。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考点一,考点二,3.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 1 )自身毁于成长。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发育及社会经历等原因,在思想上还不成熟,遇到各种情况后,往往意气用事,一时冲动,铸成大错。 ( 2 )家庭疏于管教。不良的家庭环境会导致子女的人格发育不健全,严重影响未成年人世界观的形成,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观因素。 ( 3 )学校教育缺失。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歧视学习差的学生,使得一些学生热衷混迹于社会、出没各种不健康的场所。还有部分学校存在管理不严、教育水平低等问题,客观上放纵了学生的违法乱纪行为。 ( 4 )社会失于管理。互联网、影视文化等大众媒体的普及传播,各种文化思潮令人目不暇接,一些不健康的传媒宣扬享乐主义,渲染暴力凶杀色情等信息,严重误导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成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原因之一。,考点一,考点二,中考链接 王某在手机上点击陌生人发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