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47791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1课 窦娥冤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 汉 卿,窦 娥 冤,1、知识与技能:把握剧情,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和戏剧的主题;鉴赏品味关汉卿本色的戏曲语言;鉴赏夸张和想象的浪漫主义手法。掌握元杂剧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梳理,把握剧情;品读精彩段落,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通过比较阅读,理解本色语言和浪漫主义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古代戏曲的曲词美;理解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体会其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的人格。,教学目标,元 杂 剧,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 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 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 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 的名

2、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 明宫调。 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 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 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体裁特点,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 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 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 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 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 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 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 的形式。,内容上,杂剧的每一折均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 唱是元杂剧的主要部分,包括宫调曲牌名称和曲词

3、。剧本里唱词前面都标明宫调与曲牌的名称,如正宫端正好、商调集贤宾,“正宫”、“商调”是宫调名称,“端正好”、“集贤宾”是曲牌,即曲子的名称。曲谱是固定的,戏曲家按谱填词即可。元杂剧规定一折戏只能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首尾一韵;还规定一本戏由一个角色唱到底,其他演员只有道白。男主角唱的叫末本,女主角唱的叫旦本。,体裁特点,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 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 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杂是杂角,如孤(官员)、祗(zh)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

4、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元杂剧角色,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知人论世:,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

5、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楔 子: 窦父赶考,孤女受难。 第一折: 父子逼婚,窦娥不从。 第二折: 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第三折: 怒斥天地;三桩誓愿。 思考:窦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地方看出来?,整体把握,人物分析:,人物分析:窦娥性格 学习内容:第三折刑场三愿 找五个人分别扮演剧中人物进行角色朗读,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窦娥的婆婆出门讨债,许久没有回来,她为婆婆担心:“婆婆

6、索钱去了,怎生这早晚不见回来?”(P6),善良的窦娥,审讯的时候,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一旦昏官要对她婆婆施刑逼供,她怕婆婆挨打受罪,情愿认了死罪:“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P10),赴刑场时,她怕婆婆看见了自己这副模样心里难受,不走前街而绕道走后街:“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P11),断然拒绝张驴儿死缠烂打的追求,面对张驴儿的嬉皮笑脸断然骂道:“兀那厮,靠后!”(P7) 张驴儿毒死自己父亲之后诬赖窦娥,妄想逼她成婚,威胁道:“叫我三声亲亲的丈夫,我便饶了她”窦娥回答:“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教我改嫁别人,其

7、实做不得。” (P9),刚强的窦娥,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 “是谁人唱叫扬疾,不由我不魄散飞。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打的我肉都飞,血淋漓,腹中冤枉有谁知!”(P10),刚强的窦娥,在刑场时的一系列道白和唱腔,尤其是三桩誓愿,突出地表现了窦娥感天动地的沉冤和她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既是被压迫者负屈含冤的痛苦呼喊,也是对黑暗社会的血泪控诉和抗议。),反抗的窦娥,合作探究,第三折研读,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层次梳理,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第1层(开头“

8、哎,只落得两泪涟涟”)含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第2层(“(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含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第3层(“(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结束)含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2、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

9、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阅读与理解,3、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鲁迅:悲剧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4、阅读第3层,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

10、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5、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这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 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 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6、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作用是什么?,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

11、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 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阅读与理解,7. 窦娥的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反映的是 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 使百姓有口难言。,问题探究,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相信善良的人们都希望窦娥能幸福地生活着。,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

12、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思考: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拓展延伸,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这样改,说明叶宪祖先生并没有读懂原剧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拓展,拓展延伸,查资料,掌握戏剧的种类和特点。,布置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