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语文 专题三 直面人生 报任安书(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44578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语文 专题三 直面人生 报任安书(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语文 专题三 直面人生 报任安书(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语文 专题三 直面人生 报任安书(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语文 专题三 直面人生 报任安书(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语文 专题三 直面人生 报任安书(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语文 专题三 直面人生 报任安书(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语文 专题三 直面人生 报任安书(节选)课件 苏教版必修5(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卷有益 辉煌往往与苦难相伴,而伟大经常与孤独比肩。面对宫刑之辱,司马迁毅然选择了隐忍苟活,“就极刑而无愠色”,终成就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他以生践志,以羸弱的生命为我们营造了一座座美轮美奂的精神圣殿,也给我们演绎了敢于直面生存的苦难、勇于在风雨之中守望理想与信念的悲壮篇章。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沉重书页,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话题链接逆境成才 1教材赏悟 有时活着远比死去艰难,生死之间,司马迁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他甚至连自己也不知道,这一次艰难无比的选择,让他从众多匍匐在地的小臣之中挺直

2、了文人的脊梁,从庙堂深殿的阴影里走向了民间第一史家豁然之境,为中华民族留下永垂不朽的人文辉光。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2名句赏记 人们的灾祸常成为他的学问。 伊索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巴尔扎克 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别林斯基 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之渊。 巴尔扎克 逆境有一种科学价值。一个好的学者是不会放弃这种机会来学习的。 爱默生 困难和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 契诃夫,困厄无疑是个很好的老师;然而这个老师索取的学费很高,学生从他那里

3、所得到的时常还抵不上所缴的学费。 卢梭 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浮沉。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也不会永远痛苦潦倒。反复地一浮一沉,对于一个人来说,正是磨练。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骄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着悲观。必须以率直、谦虚的态度,乐观进取、向前迈进。 松下幸之助,3典例赏析 孙膑受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原文: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注

4、】 齐国地名。一种刑法,刺面后涂上墨。偷偷载上车。,译文:孙武已死,过了一百多年又出了个孙膑。孙膑出生在阿、鄄一带,他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孙膑曾经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庞涓虽然已经为魏国服务,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里派人请孙膑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比自己有才干,很妒忌他,就捏造罪名,根据法律用刑挖去了他两足膝盖骨并在他脸上刺上字,想使孙膑这辈子再也不能在人前露面。有一次,齐国的使者到魏国都城大梁来,孙膑以一个受过刑的罪犯的身份暗中会见了齐使,向他游说。齐使认为孙膑的才能奇异,就偷偷地载着孙膑回到了齐国。齐国将军田忌认为孙膑很有才能,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5、,4时文赏读 壮哉,太史公! 读司马迁报任安书有感 中国古代散文,是作家反映生活和干预生活的重要文学样式,同时,也是人类借以宣泄情感、描绘内在心灵历程的形象图画。近读司马迁报任安书,于这一点又有更多的了解。,普通人知司马迁,大抵因其史记作为史传之文,文情并茂而气势磅礴。但史记所载者,皆为历朝历代他人之事,固然是司马迁“非公正不发愤”的思想情感的艺术结晶,终究不能让我们正面感受到作为一代史官的司马迁那傲然不羁的风采。但在报任安书一文中,司马迁以洋洋洒洒四千余言,既抒泄了其一肚皮的牢骚积恨,又直陈对当今天子汉武帝的批判。一气呵成,荡气回肠,声声呐喊,字字血泪,如泣如诉地传达了千秋万代中华民族正直文

6、人的共同心声。,“士为知己用”,是作者的心愿。但“知己”何在?封建社会中,文人不过是君主玩弄于股掌间的草芥,生杀予夺,全凭他们一时好恶,又有几个真正地重视人才呢?所以,司马迁发出了“为谁去做,又教谁来听?”的慨叹,其悲痛之意,深入骨髓。,报任安书可以说是一篇震撼千古而传之不朽的书信杰作。作者在信中历数自身处境之多艰。他又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种通达明朗的生死观,亦可说是启人至深。正是出于这种“公正”之心,司马迁虽位卑人轻,却敢于仗义执言,不以旧交浅薄,向汉武帝历言李陵降胡之身不由己。但遗憾的是,仁臣未遇明主,汉武帝不纳忠言,反降其罪,致使他受宫刑入蚕室,承受着常人所不能

7、忍受的耻辱。而他之所以忍辱含垢而甘受宫刑不即死,为的便是“发愤著书”,并最终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千秋功业。,作者自言:“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但是,他受腐刑之辱,忍闺阁之耻,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此番胸襟,又何输于驰骋疆场,策马杀敌的猛士?又何辱于宗族乡里? 虽为书信,报任安书思路阔大,一股勃郁磊落的不平之气,喷薄而出,引发千古共鸣,其回环往复的雄伟气势,可说是司马迁虽遭遇一生坎坷却卓立于世的真实写

8、照。掩卷之余,不由从心里发出长叹:壮哉,太史公!,常识链接知人论世 1识作者 司马迁(前145约前90),字子长,我 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司马迁10岁于长安 求学,20岁开始漫游,足迹踏遍全国。后 任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 随驾西巡,并奉命出使巴蜀。38岁时继承父职做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图书典籍,历时五年,至太初元年(前104)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李陵事件被捕入狱,翌年遭受宫刑。出狱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倾注毕生精力完成了史记。,2知背景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任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今属河南)人。年轻时比较贫困,

9、后来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举荐,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前91)朝中发生巫蛊案,江充乘机诬陷戾太子(刘据),戾太子发兵诛杀江充等,与丞相(刘屈氂)军大战于长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 (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乱中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任安入狱前曾写信给司马迁,希望他尽“推贤进士”之义。直到任安临刑前,司马迁才写了这封著名的回信。,3解文体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构十分完美,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

10、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书信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书信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就是此类。,4拓常识 三木:指加在颈、手、足三个地方的刑具枷、梏、桎。 五刑:指墨、劓(y)、刖(yu)、宫、大辟五种酷刑。 五辱:髡、杖、箠楚、拶(zn)、笞(ch)。,基础梳理 一、字音辨识,二、通假字,同“已”,已经,同“棰”,杖,同“剃”,剃光,同“贯”,套上

11、,同“抢”,撞击,同“磨”,磨灭,同“佚”,散失,同“抵”,同“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同“网”,法网,三、一词多义 1要 张良出,要项伯(动词,同“邀”,邀请) 北收要害之郡(形容词,重要) 2固 蔺相如固止之(副词,坚决,一直) 请略陈固陋(形容词,固执) 3望 丁卯三月之望(名词,农历每月的十五) 日夜望将军至(动词,盼望),4恶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动词,中伤) 天下恶乎定(副词,怎么样) 5若 若望仆不相师(副词,好像)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介词,至,至于) 6就 草创未就(动词,完成)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动词,靠近,引申为承受) 7厥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副词,才) 思厥

12、先祖父(代词,他的,他们的),8通 以通其狂惑(动词,达,引申为抒发)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副词,普遍) 9务 惟陈言之务去(副词,一定,务必) 是故知不务多(动词,要求),四、文言虚词,五、古今异义 古义:_ 今义:勤劳而踏实 古义: _ 今义:男子的配偶 古义: _ 今义:陷入不良的境地,难以自拔,诚恳的样子,妻子和儿女,陷身,古义:_ 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古义: _ 今义:卑鄙龌龊 古义: _ 今义:谈话时使用的言语,与“书面语”相对 古义: _ 今义: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人,不寻常,地位卑微,名声不佳,言语,推荐人才,古义:_ 今义:建立 古义:_ 今义:尘土,动词,立

13、身、从事,污秽之处,这里指监狱,六、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名词用作动词,穿,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鄙陋之见,为动用法,为而死,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轻视,七、文言句式 (1)判断句 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_ 李斯,相也 _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_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_ _ (2)倒装句 教以慎于接物 _ _ 灌夫受辱于居室 _ _,“也”表判断,“也”表判断,“乃”表示判断,“者,,介词结构后置,“于接物”作形容词“慎”,介词结构后置,“于居室”作动词“受,也”表判断,的补语,翻译时放在形容词前边,辱”的补语

14、,翻译时放在动词前边,(3)省略句 草创未就 _ 教以慎于接物 _ 声闻邻国 _ (4)被动句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_ 韩非囚秦 _ 文王拘而演周易 _ 重为乡党所笑 _ (5)固定句式 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_,(书)草创未就(省略主语),教(之)以慎于接物(省略宾语),声闻(于)邻国(省略介词“于”),“于”,表被动,“囚”,被囚之义,“拘”,被拘之义,“为所”,表被动所”,表被动,“无乃乎”,译为“恐怕吧”,对点直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解析 A项,“暴”读p;B项,“强”读qin;C项,“臧”读zn。 答案 D,2下列各项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 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 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则仆偿前辱之责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A B C D 解析 剔剃;失佚;枪抢;责债;摩磨;底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