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6课《现代诗两首》课件 (新版)语文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726369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3.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6课《现代诗两首》课件 (新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8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6课《现代诗两首》课件 (新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8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6课《现代诗两首》课件 (新版)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8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6课《现代诗两首》课件 (新版)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8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6课《现代诗两首》课件 (新版)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6课《现代诗两首》课件 (新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6课《现代诗两首》课件 (新版)语文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是故乡明,华夏民族是最恋家的民族。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是一抔黄土,都寄托着游子深厚的情感,纵使到了天之涯、海之角,也难以割舍。别离之愁、思归之渴,这种情结如同生命一样古老而常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几千年来,“乡土情结”几乎是游子的普遍心态。一纸乡书、一句乡音,往往让人们激动不已。故乡与游子,似乎是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现代诗两首,6,新诗,1. 学习目标,2. 作者简介,3. 背景透视,5. 相关资料,6. 检查预习,7. 听读课文,9. 句段品析,10. 疑难探究,11. 板书设计,13.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14. 拓展延伸,15. 教材习题讲解,4.

2、文体知识,8. 整体感知,12. 本课主旨,16. 课后作业布置,(难点),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反复朗读,把握诗歌的基本思想,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重点分析借物抒情的写法;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点),来自点拨,席慕蓉,作家,蒙古族,1943年生于重庆,现居台湾。席慕蓉的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语言清新隽永。代表作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等。 纪弦,原名路逾,笔名路易士,1913年生于河北,现居美国。当代诗人,现代派诗歌的倡导者。与覃子毫、钟鼎文并称为台湾现代“诗坛三老”

3、。主要作品有诗集在飞扬的时代青春之歌摘星的少年等,散文集小园小品终南山下等。,来自点拨,席慕蓉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从事绘画、写作。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也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个性化对象。“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时刻思念着故乡,于是写成了长城谣。 一片槐树叶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远离大陆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映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来自点拨,新 诗,新诗指“五四”前后产生的白话诗歌,是与

4、传统诗歌(旧诗)相对而言的。新诗可以从表达方式、体裁、形式等不同的分类角度分为若干种,但一般都具有形象性、抒情性、凝练性和音乐性的特点。,蹲踞 敕勒川,部分来自点拨,j,ch,夹道 夹被 夹肢窝,ji,ji,g,记少余多法,“夹”只在“夹肢窝”一词中读“g”,在表示“双层的(衣被等)”的意思的词中读“ji”,如“夹被”,在其他词语中均读“ji”,如“夹道”“夹板”等。),i( )口 山din( ) 荒mng( ),部分来自点拨,隘,巅,莽,部分来自点拨,1隘口: 2蹲踞: 3荒莽: 4些微:,狭窄的山口。,极其荒凉。,蹲坐。,一点儿。,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

5、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现代诗两首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说说你对这两首诗题目的理解。,部分来自典中点,【答案】(1)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 晶,象征着中华民族,是作者人生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谣”是歌谣,是对长城的歌颂。 (2)“一片槐树叶”是指作者借夹在书中的故国的一片槐树叶,以此为题目点明诗人吟咏的对象,简洁明了。,部分来自点拨,怎样理解“无情”“蹲踞”“冷眼”这几个词的作 用?,【答案】无情:指面对战争,长城屹然不动,成为历史的见证。 蹲踞

6、:突出了长城的伟岸身姿。 冷眼:冷静客观的态度,写出了长城面对人世的恩 怨、成败荣辱,冷静对待。,部分来自点拨,2、作者为什么要使用第二人称来写长城?,【答案】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承载着我国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它经历了我们民族的耻辱与光荣,对于台湾的诗人来说,长城就是祖国,长城就是家乡,长城就是日思夜想的爹娘!她要诉说的,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用第二人称“你”便于直接倾泻内心激荡的感情,把心中的长城置于眼前,面对面地倾诉火热的衷肠。,部分来自点拨,3.说一说“总”和“一便”在诗中的表达效果。,【答案】本题可运用品析词语表达效果法解答。“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之情;“一便”写出了

7、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部分来自点拨,4、长城为什么使诗人唱不成声,写不成篇,而一提 起就烈火焚起?,【答案】作者视古老的长城为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会日夜牵肠挂肚,魂牵梦绕。长城在诗人心中,早已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象和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民族苦难历史和丰富民族遗产的象征,因此才会让多情的诗人歌不成声、赋不成篇,却又挥之不去,成为一种情结。,部分来自点拨,5.请你说说“长城”的象征意义。,【答案】长城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作者心系长城,心系故乡,视古老的长城为自己的人生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歌不成声,赋不成篇,又魂牵梦绕、挥之不去。这种情结便借助长城的“躯体”“面

8、容”,长城的“云”“树”“风”传递出来。,部分来自点拨,理解象征意义法。 象征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征,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理解,阅读方法解密,部分来自点拨,1. 第一节明明可以用一个简单的陈述句表达,为什么诗人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各个修饰语各有什么含义?,【答案】意在说明诗人当时睹物生情而又极为复杂矛盾 的感情。“全世界”指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使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2.全诗以什么为意象?寄托了诗

9、人怎样的情感?,部分来自点拨,【答案】一片槐树叶;思乡盼归。,3.你认为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什么深刻含义?请写出你的理解。,部分来自点拨,【答案】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也许指古老的中国文化,也许指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和诗人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不变的追求。,4.“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部分来自点拨,【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表面上是作者对槐树叶从哪儿来的追思,其实表达了它是来自祖国便足够了的心情。,5.结尾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部分来自点拨,【答案】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他浓浓的盼望回归故国的情感。这里槐树叶和槐花香

10、成了诗人一种思乡的情结。当诗人看到槐树叶时,思乡的情怀便开始在心中涌动、流淌。,部分来自点拨,【答案】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它见证了我们民族的耻辱与光荣。对于身处台湾的诗人来说,长城就是祖国,长城就是家乡。她要诉说的是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 用第二人称“你”,更易直接倾诉内心激荡的情感,把心中的长城置于眼前,面对面地倾诉火热的衷肠,亲切感人,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1.【难点探究】长城谣中,诗人为什么要借长城并用第二人称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故乡的一片深情?,部分来自点拨,【答案】虽然诗人忘却了这片槐树叶的具体来历,但这片槐树叶肯定是故乡的槐树叶。这片槐树叶在诗中是抒

11、情的线索,因为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打开了诗人浓浓的乡愁乡思之门。,2.【难点探究】一片槐树叶中“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长城谣,咏物抒怀,反观历史,尽显长城的沧桑 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 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一片槐树叶,现在 伤感 过去 回忆 将来 企盼,游子思乡,长城谣通过咏物抒怀,反观历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一片槐树叶由槐树叶引发情思,由欣喜而伤感,乡愁渐浓,借一片槐树叶尽情地抒发了游子的怀乡之情。,1善选意象,借物抒情。 长城谣选取长城、黄河等可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事物作为寄情的意象,在篇幅短小的诗行中,充分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 一片槐树叶借

12、助偶然发现的夹在书里的一片发黄的槐树叶为意象,尽情抒发了游子的怀乡之情。 2构思精巧,线索清晰。 长城谣中先以简练的笔墨凸现长城的沧桑,接着便直接抒发自己对长城魂牵梦绕的情感,第三节中对景色的描述,水到渠成地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表达出来。,一片槐树叶有两条线索,一是以“现在过去将来”为序的时间线索,另一条是以“伤感回忆企盼”为序的感情线索,全诗从发现槐树叶而起,以企盼重回飘着槐花香的故乡而收尾,前后照应,构思完整。 3语言质朴,浅显易懂。 两首诗均用了平白如话的语言,方便读者理解诗歌。长城谣富有民歌谣曲风味,语言质朴,毫无雕琢之感。一片槐树叶似在独白,又似在与读者对 话,语言明白易懂,又寄以深情

13、。,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乡愁 席慕蓉,一、,主要的诗句是:第二节“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有你千年的面容/有你的云 你的树 你的风”和第三节后两句“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作者通过这些诗句表达了对祖国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点拨:第二节抒发了诗人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第三节后两句写诗人借梦境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依恋之情。,二、,1.“无情”一词含义深刻而丰富。因为长城是一座建筑,所以它没有人的感

14、情,又因为修筑长城是抵御外族侵略的,它虽然起了防御作用,但也隔断了与其他民族的联系,所以它是一个无情的建筑物。另外,还可以想到,长城是因战争而建,而战争总是冷酷无情的,因此,长城也可象征战争,这样说来,长城是无情的。“蹲踞”运用比拟手法,并与“冷眼”呼应,生动地写出长城无情的神态。 2一个“总”说明诗人经常想起长城,但又从来,难以顺利地表达对长城的感情,“一”和“便”说明不提长城也罢,一提到就会激动,就会心潮澎湃,说明诗人爱长城爱得深沉。 3“应”表示是推想,也是诗人的希望。“仍然”表明延续,说明诗人经常、反复地想着长城。“流进”“不眠的梦”,说明诗人想念长城的思绪如流水,并且永不断绝。 点拨

15、:理解这些关键词时应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而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三、,因为这片槐树叶是故国的槐树叶。它正如一把钥匙,一下子开启了诗人心中对故国的深刻记忆,它寄托了诗人的思念祖国之情。 点拨:本题旨在让同学们把握诗歌主题,理解诗人思念祖国的感情,体会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手法。,四、,示例:早晨推开窗,百花争艳,一股芳香沁人心脾,隐约之中,诗人似乎闻到了槐花香。循着香味,我们和诗人一同走上了乡间小路,去寻找带给诗人疏朗心情的来源。我们走着走着,蓦地抬头一看,一大片满是槐花,如同夜间的点点星光。我们看着诗人,诗人表情激动,眼里闪烁着泪光,如同把自己置身在了久别的故国。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是我们人生中新的一天,让我们与诗人慢慢享受大自然的美妙吧! 点拨:此题是开放性习题,应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按诗人感情发展的方向,展开联想和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