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诗两首(1+x群文阅读)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08635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古诗两首(1+x群文阅读)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古诗两首(1+x群文阅读)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古诗两首(1+x群文阅读)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古诗两首(1+x群文阅读)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古诗两首(1+x群文阅读)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古诗两首(1+x群文阅读)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古诗两首(1+x群文阅读)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古诗两首(1+x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教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组单元主题:人间真情 课型:精读课课时:共两课时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

2、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教材分析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安西是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学情分析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

3、议、画、唱、写”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学习目标1.利用工具书,课前自学生字新词,会正确认读“鹤、孟、陵、辞、唯”5个生字,会正确听写“孟、浩、陵、辞”等7个生字。2.朗读古诗,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的基础上,读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背诵课文。3.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意思,明白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4.在学诗之后,产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5.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积累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芙蓉楼送辛渐学习重难点:1.会说出诗句的意思。2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评价任务:任务一:通过课堂提问,检查朗读,指名读等形式,学生能正确认读,听写本课字词。任务二:通过课堂提问,检查朗读,指名读等形式,学生能准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并读出诗中的惜别之情,熟读成诵。任务三:通过提问、检测等形式,学生会简单说出古诗大意,明白诗中表现的深厚情谊。任务四:通过背诵检测、课堂提问等形式,学生会喜欢中国的诗歌,并积累背诵一定的篇目。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活动一1. 同学们,曾经跟家人、跟朋友分别的情形,你还记得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1、2生)2.在古代,交

5、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板: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赠汪伦,生齐背)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 指导写“孟”和“陵”字。5.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6.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之”的意思是去、往;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通过释题,学生简单说出古诗讲了一件什么事。环节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活动一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

6、记住字形:孟(mng)、浩(ho)、陵(lng)、辞 (c)、唯(wi)。(完成目标1中学会5个生字)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唐代著名的诗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认清字形并关注易错生字的关键笔画,会按笔顺正确规范书写生字词。(评价目标一)环节三理解古诗体会意境活动一 1.学生自学古诗2.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3.检查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

7、尽”。(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完成目标三的诗意理解)通过各种小组合作学习及课堂提问、检测等形式,学生会简单理解古诗大意。(评价目标三的第一个目标)活动二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5.借助插图体会诗

8、的意境。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完成目标2、3)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准确、流利地朗读本首古诗,并读出诗中的惜别之情,明白诗中表现的深厚情谊。(评价目标二及评价目标三的第二个目标)环节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活动一l.谈话:听了大家情深意长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看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位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离去,看啊看啊,直到船只消失在天水之间。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会想些什么呢?2.请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交流)3.指名上台汇报交流,互相评价。(这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见了;江水啊,请把我的好朋友平安载到扬州吧,朋友,你慢慢走吧,我们会再相见的)活动二(课件回放)1.谈话:悠悠黄鹤楼,依依惜别情,

9、同学们,请合上课本,闭上眼睛,让我们用深情的诵读再替李白送一程孟浩然吧!2.播放课件。背景音乐,全班起立诵读全诗。(完成目标二的背诵)活动三: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会默读成诵,并正确无误地完成默写。(评价目标二的背诵目标)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活动一:1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谁有知心朋友?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指名回答。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

10、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3师:这浓浓的友情,这难以割舍的友情,就这样在人们之间一直传递着。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4师:看课题,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谁知道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个什么地方?师补充:安

11、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5师:这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送别诗。打开书,结合课后注释和插图,反复的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感受诗人的离别之情,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环节二指导自读释义悟情活动一:(一)自读送元二使安西1、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悒 客舍 尽 故人(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2、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第1题:浥:悒()湿润。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尽: “进”。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

12、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

13、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3、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译文: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临别的时候,劝你再喝完这杯酒,向西边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我这样的故人!(完成目标二、三)借助释词、读诗,学生能准确、流利地朗读本首古诗,会简单地说出诗句的大意,并读出诗中的惜别之情,明白诗中表现的深厚情谊。(评价目标二、三)环节三拓展训练交流积累活动一:1、试背默这首诗。(完成目标2中的背诵)活动二:2、拓展练习。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背一背。别董大【唐】高适, 赠汪伦唐李白。(完成目标4中的积累)1. 学生会默读成诵,并正确无误地完成默写。(评价目标二的背诵目标)2.学生会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诗歌并展示交流。(评价目标四的积累目标)附1: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尽 唯见 天际消失了 只见 天边依依惜别 送元二使安西朝雨浥轻尘景青青依依不舍 柳色新更尽情无故人附2: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