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2019年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0周文化

上传人:【**** 文档编号:86706909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2019年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0周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作文】2019年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0周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作文】2019年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0周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作文】2019年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0周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作文】2019年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0周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2019年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0周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2019年高考语文写作技巧点拨日积月累得高分:第10周文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周 文化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高考以“文化”为立意方向的作文,可以把文化放到一个广阔深厚的文化背景上去审视、对比、碰撞,或以文化的眼光打量事物;或以文化的心态叙述或议论自然社会之哲理;或以文化的理性批判时代的假丑恶;或以文化的智慧表现真善美。 第1天晨 读【精彩段落】一、精彩开头类型1 欲立先驳,观点更明有人说现实已被绚丽多姿的霓虹熏染的光怪陆离,早已丧失了五千年文化的厚重和亮节。其实,在摇头叹精粹的流失的同时,不妨细心感受一下新风,说不定那些被认为早已失去的经典,正在以另一种形式普照大地。 (苏三起解

2、)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学校里掀起一波又一波“洋节”的热潮,大家都热衷于过“洋节”。那么,我们的节日呢?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尊重传统)类型2 现象引题,引发思考网络上传得火热的恶搞杜甫的事件有如石子投入水中,打破了人们心头的宁静,正如诗人赵丽宏的评价:中学生涂鸦杜甫出于游戏心理。然而被现代人玩弄的不仅是杜甫,更是厚重的中华文化。人们对文化的不尊重,在她的脸庞抽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尊重文化)且看这样一种社会怪象: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鲁迅”的

3、人越来越少;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景冈山”越来越多,知道“井冈山”的越来越少人们似乎面对流行的、时尚的便趋之若鹜,而对民族文化却越来越淡忘。 (铭记文化)二、精彩结尾类型1 结尾点题,水到渠成文化的创新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制意识,大大增强了人的综合素质,使得人能够全面发展。所以我认为:文化同经济一样必须要开括创新。(文化与创新)尊重五千年的历史,尊重五千年的文化。先人的智慧有希望在现代社会一展锋芒。而唯有尊重,方可使文化的灵光慢慢闪现,唯有尊重,我们才找得到打开文化之门的锁眼。(尊重文化)类型2 含蓄结尾,余音袅袅曾

4、经那么美好而又璀璨的东西,却要被那写满功利的大楼与灯光所吞噬,她无奈焦急,却又无能为力那本不应被遗忘啊,她想唤醒,只不过却打不开厚厚的功利之墙。老树随风摇曳:树下,只留下她悲哀的脚印(文化的叹息)吟着“质本洁来还洁去”,梦中的我,逐渐幻化,化作一株绛珠草陪伴在林妹妹的身边祖国的文化是这样的精深,让我在梦中沉醉,不愿醒来。(沉醉)三、精彩片段 1.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浓缩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也被蒙上了历史的尘埃,将要被人们所淡忘。其中,以京剧,漆艺,老字号,杂技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更是在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之间踌躇徘徊。如何复兴传统文化是当今高速发展的中国不容回

5、避的问题。(复兴传统文化)2.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传统节日具有增强凝聚力、树立核心价值观、加深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是集体的文化记忆。如何拯救这些流传千年、意蕴丰富的文化记忆,让它们在新时代重现活力,是近年来包括专家学者、普通百姓在内的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节日文化)【亮点素材】1.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毛泽东)2.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愚昧无知的一层裱糊纸。(马洛利)3.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爱献生)4.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

6、。(邱吉尔)5.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里德)6.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印度)7.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8.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毛泽东)9.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毛泽东) 10. 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费尔巴哈)【范文赏读】 飘荡千年的精灵不知于何时,你幽然出现;不知于何处,你开始熠熠发光。从历史的深远处走来,带着先哲们的不朽之作,轻轻地靠近了我,不得不说是精灵。也许是在远古,或许是在更远的时代,你便流行于民间。但我真正地认识你,便是在读诗经

7、的时候。305首诗歌的确是一种文化,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之路。在战国七雄的争战中,你曾一度消沉,而等到战乱平息,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你便悄悄地带上了离骚上路。这对你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笔极为可观的财富,因为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直到今日,她还在闪闪发光,像黄金一样。不得不佩服你,因为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的东西。而你独具慧眼,早在千年前,就收容了离骚,带着屈原的怨愤与不平。你独具慧眼,与诗经、离骚携手,深味了民族的苦难,理解了屈原的怨愤。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的。时至今日,它们还在闪闪发光,如黄金一样。跳荡在“坎坎伐檀”声里的“苦难”犹在耳边,“怨愤”随汨罗江水流转千万年。在数千年的

8、沉淀中,你传统诗歌文化的分量最重,包罗最为全面。不仅表达出人民的疾苦、人民美好的向往,还将文人那种柔弱的文人蕴于其中。实在不能不说是你是精灵,古怪、亲近却又让人摸不透。但你这个精灵,不知怎的,却总爱与文人做搭档,他写了,你便检查,值得欣赏的,你便悄悄捎上,没有一丝的犹豫,尽管你的囊中已是沉甸甸的了。还记得你在途径宋代的时候吗?你一路风尘仆仆,到达宋朝时,包裹早已是满满的。但你仍旧不满足,腾云驾雾,来俯视苍生。在宋代稍做停留,满载收获后又匆匆踏上征程。实在不得不说你是精灵,行得匆匆,却从未遗漏过哪一朝、哪一代。恍若隔世,现在你悄悄地靠近了我们。等到你又起程之后,我们现在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但你依

9、旧前行!因为有了你,我国成了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的成就,灿烂辉煌;诗人词者,星光灿烂;诗的风格,艳若群芳!我心中的精灵啊,你如同岁月水流里的白莲,愈加古老,就愈发清香!我心中的精灵啊,望你能够地久天长!【借鉴点】晚 练【技法点拨】怎一个“你”字了得第二人称写作技法第二人称叙述就是文章中频频出现“你”的称呼,作者采用这种称呼有两种情况:一是把“把读者置于叙述者的对面”的视角,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用法。这种方法可以消除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感,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二是“让读者旁观,面对写作对象”的视角。如朱自清的给亡妇,把已经逝世的妻子为“你”,采用虚拟对话的方法,把叙述对象

10、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由历史变成现实,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采用第二人称视角好处有:一是能够使自己迅速进入角色,把情感调动起来并融入文章中去;二是便于抒怀,既然用第二人称行文,作者自然而然就成了抒情主人公,而倾吐式叙事、呼告式抒情极容易酿成深情美文;三是增强情感的真实性,以真情实感博得阅卷老师的好评。四是会使读者感到有一种亲切感、参与感,能作为一种加强语气、强化感情的表现手段。如飘荡千年的精灵一文,全文采用第二人称叙述,用虚拟对话的方法让历史成为现实,抒发了对古诗词的喜爱与赞美,显得真挚、动人,情味浓厚。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如何恰当运用第二人称的方式叙述呢?具体操作方式主要有: 1.在行文中,不妨假想

11、自己在对着某人倾诉。通过倾诉,表达你的喜怒哀乐。2.可以尽情地把你心中所思所想对天地万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倾诉,这样还可以增加文章的传奇色彩。3.可以用书信的形式来向某位你崇敬的人或厌恶的人述说,从而彰显主旨。4.写作记忆中的人物时,不妨以“给”、“祭”、“追忆”的模式行文,这样的文章易于发挥作者的情感。当然,任何一种叙述角度都是服务于文章主旨的表达的,恰当运用才是最关键的。【学以致用】运用以下人物中的任意一个,以“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为小标题,写一段话,要求运用第二人称,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 屈原 岳飞 林则徐 孙中山 周总理 蔡铭超 谭千秋 林浩 西单女孩 精彩呈现:北海湖畔,大雪纷飞中,

12、是谁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演绎成赤金的史诗?是你,苏武,你将大汉的嘱托铭记于心,将良知的火种撒布于心田,出使匈奴,不负大汉,不负自己,于北海边,将良知的圣火高高擎起,挥一挥皮鞭,锦帽貂裘,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的一干二净,甩一甩衣袖,冷眼睥睨着佳肴美酒,用生命的滚滚赤潮向我们诠释了良知,似一只轻鸿,犹一只白鹄,将心中良知的火种,将一颗富有良知的心高悬于历史的长空。 第2天晨 读【精彩段落】一、精彩开头类型1 追问开篇,扣人心弦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脑海中不再有“文化”二字的出现?又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血液里流淌着的中华文化开始一点点地消失?不经意间,文化丢了,它在霓虹灯闪

13、烁的都市中迷路了,它在有着众多追捧者的奇异同类面前退缩了。它悄悄地找了个隐蔽的洞穴,从此躲起来了。(迷失的文化)朋友,当你沉浸在“情人节”的玫瑰花香中的时候,你可想过,牛郎织女正在一路奔波,在“七夕”时,即将相会在鹊桥之上? 朋友,当你头戴红色圣诞帽,挤在小教堂里不亦乐乎的时候,你可记得,重阳那天携着双亲登高远望遍插茱萸时的一幕一幕?(文化的追问)类型2 假设开篇,反思引路文化处处都在,知识无限宽广。在浩瀚无边的知识世界里我们能做一些什么呢?写字、画画还是读书?知识是我们处处需要的,每时每刻都要用到的。如果没有知识和文化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人类会怎么样呢?(假如没有文化)“滚滚长江东逝水,

14、浪花淘尽英雄”,或许,那古老的铁血丹心的生活早已驾着历史的战车悄悄逝去,但是,负载其上的中华民族灿烂而辉煌的传统文化,是否也一去不复返?(守望腾飞)二、精彩结尾类型1、思想升华,引人深思文化,只有我们用心去感受,才能发现其中独特的魅力。特别是民族文化,更是熔铸在我们骨血里的东西,是我们精神上的支柱。如果只浮在表面,不去领悟其精髓,那民族的凝聚力便会渐渐消失,而这个民族也会变成一个名存实亡的空盒子。当今的我们,不应该只追求物质的富足,而更需要去接受文化的熏陶,追求精神上的享受。(遗失的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有义务好好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那些并未了解的文化,应丢弃戒备之心,尝

15、试接纳和吸收其中的精华,将中国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享受祖先留给他们的文化财富。(中国文化)类型2 叙述作结,意蕴绵长夕阳的余晖从天上洒落下来,洒落在这片已经历沧桑的古老城区,在夜幕来临之前,这由岁月沉积而成的城区还在挣扎着发出微弱光芒。只是在老城区之外的新区,那无数的灯光似乎要将夜空照亮,而老城区,也似乎要被这新生的灯光吞噬。(守望)我合上字典,唤来我的孙儿,将汉字这最古老的文化重新细细教与他们,让他们接下这接力棒,将汉文化传承下去,让汉字洗净外来文化侵袭的铅华,让我们心里一直坚守汉字这片文化土壤并发扬光大。(汉字瑰宝)三、精彩片段1. 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中华文化)2. 中国的节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尽的民曲,品不够的香茗。新春佳节,寄意于合家团圆;清明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