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705468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唯物论,认识论,第六课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科网,学习目标,1、一个概念:实践(含义、特点、形式) 2、一个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上述材料中是谁在从事活动? 2.这些活动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 3.这些活动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探究活动,农业生产,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归纳: 什么是实践?,抗震救灾,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注意:,主体,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直接现实性活动,非纯主观思维活动,人类特有, 动物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把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注意,实

2、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想喝水 喝水,做 行动,停留在人的头脑中或口头上的不是实践。 (如思考、辩论、认识、言论等),下列各项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法官办案 全国大学生辩论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学生教室里听课 调节分配结构,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1、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3、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4、2020年远景规划的发展目标 5、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交会对接,进行推进剂在轨补加。

3、 6、小行星撞击地球 7、修建青藏铁路工程,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生产实践,在当代中国,主要表现为在社会各方面的改革,2.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如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如革命、改革等),科学实验,自然科学实验,如太空育种实验等,社会科学实验,如改革试点等,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 中,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材料一: 1992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第二步,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 “天宫一号”的发射就是在完成第二步的后续任务,并为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打基础。 中国进入太空

4、的目的主要有:一是和平利用太空,为国家的和平发展服务。二是保护国家的“高边疆”,维护国家安全。 材料体现了实践具有什么特点?,主观能动性,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材料二:中国航天发展里程碑: (1)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2)载人航天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3) 升空探测-嫦娥奔月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4)空间实验室

5、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梦的历程体现了实践具有什么特点?,社会历史性,(处于一定社会条件下),(受历史条件制约),思考:,第二: 为何开展航天活动? 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第三: 古代就有的飞天梦,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第一: 航天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主体对象手段),(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有目的有意识),(处于一定社会条件下),(受历史条件制约),3、实践的三个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

6、有社会历史性,离开他人和社会的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并不否定单个人的实践活动的存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独自在荒岛上生活了许多年,搭帐篷,种庄稼,他这种单个人活动是实践活动吗?还具有社会性吗?,小结:实践含义、特点、基本形式,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特点,3.基本 形式,生产实践(最基本) 社会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1.含义:,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不下水,怎能 学会游泳?,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

7、。,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毛泽东,(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认识是在实践中获得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名言示例:,如果你要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本草纲目记载:“砒,大毒也。”这说明,前人已经尝试过,肯定有人因此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才获得这样的认识。这种认识对于别人是直接经验,对于我们却是间接

8、经验,但这并不否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花费了27年时间才写成的科学巨著。在二十多年里,他不但阅读了八百多部书籍,积累了上千万字的札记材料,而且历尽千辛万苦,亲自采集药物标本,收集民间单方、验方。全书共收集药物1892种,药方一万一千多个。52卷的煌煌巨著,就是通过自己亲自实践和学习将这一种种药物,一个个药方积累起来的。因此被后人尊称为“药神”。,认识的来源:实践 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实践) 间接经验(学习),材料一:适应航空技术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空气动力学的迅速发展;适应农业和医学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现代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的研究,并发展起遗传工程技术。,材料二

9、: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能力,钢铁工人对浅蓝色的火焰的微小差异具有高度的辨别能力。有经验的飞行员能够根据发动机的微小变化来判断发动机有无毛病及毛病出在什么地方。,材料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什么关系?,(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第二,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推动认识的发展。,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显微镜,现代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第二,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和

10、技术手段,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推动认识的发展。,玉兔号月球车,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吃一堑,长一智 学然后知不足 书到用时方恨少 失败是成功之母,名言示例:,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自由落体实验,主观认识,实 践,客观事物,指导,改造,实践过程就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为什么

11、只有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呢?,(两种观点),(两个铁球实验),(桥梁),主观认识和认识的对象都不能充当标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名言示例:,电磁场理论的奠基者:法拉第,电磁波的发现者:赫兹,完成电磁理论的麦克斯韦,人们根据法拉第、麦克斯韦和赫兹等科学家创立的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

12、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名言示例:,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小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五课小结 1、一个概念:实践(含义、特点、形式) 2、一个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某中学生在验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时,由于客观条件影响,出现两球不同时着地现象。据此该学生认为,不能以某一次具体实践结果检验认识的正确性。支持该学生观点的认识论依据是: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13、 实践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发展的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A. B. C. D.,D,练习巩固,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一定意义上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这体现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A. B. C. D.,A,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市场地位的认识逐渐发生变化(见下表) 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推动我国对市场地位认识的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深化。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成绩说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确性,同时对市场经济地位认识的深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