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3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25867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3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3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3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3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3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3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3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必 修 四,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生活与哲学,备 考 导 向,考 点 梳 理,(一)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_上的反映,哲学源于时代。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_。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_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考点剖析,精神,精华,正确地总结,2哲学的作用 (1)对人生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_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

2、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艺术,(2)对社会哲学是_的先导 _功能: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_功能: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_功能: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社会变革,批判,塑造,激励,(二)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_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前提是自然科学的_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直接理论来源是_,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

3、础上实现_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_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_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的哲学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是_。,无产阶级,三大发现,德国古典哲学,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历史观,科学性和革命性,实践性,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_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记忆小窍门真正哲学映时代,社会变革成先导 马哲确立实践观,批判汲取两来源 三个统一大变革,国化成果记心间,毛泽东思想,【易错1】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分析:真正的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

4、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易错2】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分析: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哲学,即真正的哲学才能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易错辨析,【易错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易错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分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就存在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即使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在历史观上也是唯心主

5、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开始出现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易错5】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分析: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 【易错6】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科学性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6、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核 心 突 破,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哲学的作用 (1)对人生: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对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核心考点一: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3)对社会: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解放思

7、想: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方向保证: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 精神力量:真正的哲学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哲学的三大功能: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命题点 哲学与时代精神 命题揭秘: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体现在哲学来源于时代又反作用于时代,在考查时一般会以中外名人的著名论断作为载体,设置体现类选择题考查哲学是时

8、代的反映又会反作用于时代。在考查哲学的反作用时常常会设置干扰项,比如:哲学对社会具有决定作用或者真正的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的物质力量。,A,解析 钱学森的成就和他对自己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正确,所以选A。夸大了哲学的作用。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所以说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的说法错误,不选。故答案选A。,D,解析 材料强调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符合题意。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对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正确总结,表述错误。,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核心考点二:马

9、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革命性与科学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图解,十九大新论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3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 (1)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人与周围的世界,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2)在历史观方面,

10、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在认识论方面,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形成的,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不断丰富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命题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基本特征 命题揭秘:最常见的考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或中外领导人的重要发言为载体,设置原因类、体现类选择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

11、所以是科学的哲学在于它的实践性的根本特征。,A,解析 本题考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的正确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的哲学不同,能够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所以符合题意;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因,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强调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与题意无关。,B,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故本题选B。A、C不符合题意。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它们不可能实现有机统一,故D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才出现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社会领域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承认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可循,其历史观坚持了唯物主义,所以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才出现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没有唯物史观学说。,随 堂 训 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