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24096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课件 人民版必修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2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 历史性转折,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教材问题解答,课标要求,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学习探究区,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答案,历史叙述,1.正确探索:中共八大 (1)背景:1956年底,三大改造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2)内容: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重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坚持党的 ,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

2、拜。 (3)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民主集中制,2.严重挫折:“文化大革命”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不断发展。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 (2)导火线:姚文元发表 的文章。 (3)标志:196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 的召开。 (4)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_。,答案,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八届十一中全会,内乱,(5)对民主法制的破坏:造反派冲击党政机关,全国陷入空前的社会大动乱之中。各地建立革命委

3、员会,形成党政合一、政企合一的一元化领导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都被破坏。,易混易错,“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 “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中国要避免十年“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名师指津,“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文化大革命”既不符合马列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它不是任何科学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探究点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

4、法则的践踏,深化探究,材料 1966年8、9月,北京市被打死1 000多人。自8月27日至9月1日,大兴县先后杀害“四类分子”及其家属325人,最大的80岁,最小的仅38天,有22户被杀绝。1969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因遭受政治迫害和人身摧残在河南开封病逝,成为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文化大革命”中的一组口号:“砸烂公检法”,“打倒旧政府”,“踢开党委闹革命”,“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答案 对人的生命财产的侵犯;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陷于瘫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5、;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2)“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受严重挫折,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有哪些?,答案,答案 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制度,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应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 国家决策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二、历史的伟大转折,历史叙述,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一直处于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2.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的指导思想。 (2)政治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 上来。 (3)组织路线:形成以 为核心的

6、第二代领导集体。,答案,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4)经济上:做出实行 的重大决策。 3.意义:开创了建设 的社会主义新道路;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答案,改革开放,中国特色,历史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惨痛教训,果断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确定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实现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性转折,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探究点 中国政治建设的转折点,深化探究,材料,图一 邓小平(右)、陈云在 图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思考 (1)为什么说十

7、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答案,答案 从指导思想看,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思想路线。 从工作重心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过去的以阶级斗争为纲。 从经济体制看,开始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2)刘少奇同志平反和追悼会的召开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答案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平反冤假错案,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得以恢复和加强。,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历史叙述,1.初步构想: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强调必须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2.修订宪法

8、: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在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依法治国 (1)提出:1997 年中共 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答案,“十五大”,(2)确立: 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基本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答案,1999,宪法,归纳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形成了

9、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2)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完善。,归纳总结,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2)以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符合国情的政党制度。 (3)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4)加强基层民

10、主制度建设,并将此作为保障中国公民直接、充分行使自己民主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概念辨析,“人治”与“法治”的主要区别: “人治”的政治基础是个人专断与独裁,“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人治”在决策政策上表现为随意性、多变性、不稳定性;“法治”则表现为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从体现的原则上看,“人治”体现不平等性,“法治”体现平等性。,探究点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深化探究,材料,图一 新中国法律汇编 图二 法律下乡 图三 湖北农民正兴高采 烈地选举村委会,思考 (1)结合图片及文字说明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有何意义?,答案,答案 图一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完善,说明

11、新时期以来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框架体系基本形成。 图二反映的是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普及群众的法律知识、提高群众法制意识。 图三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以后,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保障了广大农民当家做主的权利。,(2)概括说明新时期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答案,答案 原因:吸取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完成了各方面拨乱反正,为民主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推动了民主法制建设。,返回,课堂

12、小结,反馈训练区,1,2,3,4,5,6,解析答案,1.某报纸刊登一篇题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的文章中指出:“今年的五月十六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四十年前的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政治运动爆发了。它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超越了任何一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劫。”导致此浩劫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 B.反党集团的推动和利用 C.指导思想出现重大失误 D.个人崇拜的发展和推动,解析 根据“四十年前”可知应该指的是“文化大革命”运动,而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左”倾错误。故选C项。,C,1,2,3,4,5,6,2.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

13、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B.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解析答案,解析 题干材料中“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反映了民主法制遭到破坏,“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反映出民主机构受到摧残。,D,1,2,3,4,5,6,3.“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此“隆中三策”被提炼为党的理论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解析

14、答案,解析 根据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内容的掌握,联系材料中“停止批邓、冤案一理、生产狠狠抓”等,较容易得到正确答案。,B,1,2,3,4,5,6,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其中,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重要基础的举措是( ) A.1978 年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B.1982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 义法律体系 C.1984 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1982 年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解析答案,1,2,3,4,5,6,解析 社会

15、主义建设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1982年全国人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过20 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答案 B,1,2,3,4,5,6,5.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这表明村民选举( ) A.开辟了直接选拔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D.使农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解析答案,1,2,3,4,5,6,解析 村级民主选举是扩大农村基

16、层民主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一直拥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权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但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故排除C、D两项。 城镇居委会干部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比农村直选开始得早,故A项错误。 答案 B,返回,1,2,3,4,5,6,6.右图产生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解析答案,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立法工作得到加强 C.推动了民主建设的开展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最重要”,图片展现的是我国已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故选A项。 B、D两项都是作用,但不是最重要的,皆排除。,A,教材问题解答,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