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册《促织》课件 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23124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册《促织》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册《促织》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册《促织》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册《促织》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册《促织》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册《促织》课件 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册《促织》课件 华东师大版(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促织,蒲 松龄,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a)了解作家蒲松龄 b)知道聊斋志异的特点及其文学史地位和他人仿作 过程与方法: a)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b)赏析作品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c)品味促织朴素自然、简洁凝炼、准确传神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理解作者借古说今的创作意图,学习对现实的人文关怀 b)理解成名看似悲剧开场、最后喜剧首场背后所孕育的更深层次的悲哀,体会作者强有力地揭露社会的黑暗,统治集团的腐朽,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教育、医疗等各个层面的改革阐发,试说利弊,激发起内心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作者介绍,蒲松龄,山东淄州(今

2、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他是一位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一生著述丰富。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诗一千几百首,词一百首,散文四百多篇,“俚曲”十四篇,戏曲三本,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据说也是他作的。,蒲松 龄,科场的失败使他悲愤万分:“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宫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每每顾影自悲,可怜肮脏骨销磨如此!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大江东去寄王如水)蒲松龄未能攀缘科举出仕,一生都在农村过着清寒的生活。他的思想中固然存在着热衷功名的庸俗的一面,但也有“足迹不践公门”的傲视权贵的一面。在艰难时世中,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样出身的人难有出头之日,“仕途黑暗,

3、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与韩刺史樾依书)。他把满腔愤气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关于篇名“促织”是什么? “促织”又名“蛐蛐”、“斗鸡”和“蟋蟀”。 古谚云:“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 蟋蟀在古代有很多名称。因其形似蝗而小,原与蝗虫同名,都称为“蛩”。淮南子本经训中的“飞蛩满野”就是指蝗虫,而白居易禁中闻蛩诗“西窗独暗坐,满耳新蛩声”则是说蟋蟀。,蟋蟀也就以它的善于鸣叫而与蝗虫相区别,称为“吟蛩”。到了魏晋时代,因其鸣声似“促织”、“趋织”,便获得了“促织”的美名。晋人崔豹在他写的古

4、今注鱼虫中说:“促织,一名投机,谓其声如急织也。”这也就是说,“促织”的名称是“因声得意”。现在北方话称蟋蟀为“蛐蛐儿”,也是以其叫声来命名的。从训诂学的角度说,“促织”、“趋织”、“蛐蛐”为同音转化,名称都是由叫声而来。,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萃一生心血而成。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多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

5、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题材可分为:婚姻爱情类,如婴宁连城小翠,连城,大户之女。有才名,工刺绣。以诗择婿。应者颇众,有乔生献诗,甚可,父贫之,连城病,几死,生割肤肉活之,父又悔婚。后又死,生悲绝,会于冥府,得友人助而双双复生和好。,故事生动地塑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女形象婴宁,并着意刻划了她与王子服相爱过程中天真而近乎狡黠的内心世界。,婴宁,连城,批判科举制度类。如叶生司文郎颜氏等,故事描绘了一个聪明美丽而又善良的女子颜氏,见丈夫屡考不中,便女扮男妆替夫考取功名,官御史达十年之久,后退而待奉夫君,空使须眉汗颜。,一瞎和尚用鼻子嗅试卷,以定文章的好坏,让官吏把文章烧

6、了给他闻,竟至:“向壁大呕,下气如雷。”,颜氏,司文郎,席父被冤至死,方平赴泉下为父伸冤。然泉下官吏也徇私枉法,乌烟瘴气,方平不畏权势酷刑,不睬金诺寿,终于战胜邪恶,伸张正义。,牛医爱女胭脂,聪明美貌,爱慕秀才鄂秋隼。岂料竟 引出一桩人命案来,几经反复,累及多人。山东学使施愚山,力翻冤狱,严惩凶手毛大,使胭脂与鄂秀才结成伉俪。,揭露黑暗现实的。如:席方平胭脂促织,席方平,胭脂,其他名篇,崂山道士 画皮 聂小倩 胭脂,一世无缘附骥尾,三生有幸落孙山。,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落第自勉联,写作背景,这篇小说写的是明代宣德年间,其实大有

7、深意。“宣德治世,宣宗令主顾以草虫纤物殃民至此耶?抑传闻失实耶?”这是跟作者同时代的诗坛宗师王渔洋写在聊斋志异手稿本上的一条评语。王渔洋为什么要强调宣德年间是“治世”,宣宗是“令主”,即“明君”呢?显然他的用意,是要提醒读者读促织时要联系眼前的现实。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正被目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狗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令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时”“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当是目有所

8、睹;“天子偶用一物”,更是特有所指,不是泛泛议论。这正反映了蒲松龄思想的深刻处,“治世”、“盛世”尚且如此,那“庸主”当政的“衰世”就不用说了。“预习提示”说这篇“小说反映的现实,在封建社会具有普遍的意义”,是很有道理的。,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迂讷 裨益 爇香 翕辟 掭 不啻 抢呼欲绝 惙然 蹄躈 龁 觇视 俾入邑庠,n,b,ru,x,tin,ch,qing,chu,qio,h,chn,b xing,文章脉络,全文9段,前面8段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最后一段是作者评论,属作品的附带部分。可以把按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束这四个部分划分和紧扣“促织”这条线索划分结合起来,分段如下:,序

9、幕(起因):第1段朝廷征促织,“征虫” 开端:第2段成名被摊派交纳促织,“困虫” 发展:第34段成妻卜促织、成名按图索促织,“卜虫” 高潮:第57段成子毙促织、化促织、斗促织,“失虫”、“失子”、“化虫”“斗虫” 结局:第8段成名献促织,“献虫” 尾声:第9段作者评促织,“评虫”,第一段,岁征民间: 欲媚上官: 以一头进: 试使斗而才: 笼养之,昂其直: 辄倾数家之产: 里胥猾黠 旬余,杖至百,名词做状语,岁每年,媚,巴结,以,巴;进,进献,使,让;而,却;才,才能,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直,通“值”,价值。,辄,就;倾,使倾尽/竭尽(破产),狡猾,用杖打,使高,抬高,第二段,靡计不施: 迄

10、无济: 早出暮归: 成然之: 薄产累尽 死何裨益 百计营谋不得脱,靡,没有;计,办法;不施,不用,迄:始终;始终没有办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意动,认为是对的,形作动,赔尽,益处,谋求,第三段,填塞门户 唇吻翕辟 急逐趁之 上于盆而养之 大喜,笼归 蟹白栗黄 隐中胸怀:,充满 门口,嘴唇,追赶,装、放置,用笼子装,形作名,白肉 黄粉,中:合乎;暗合自己心意。,第四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俨然类画: 遽扑之: 虫跃掷径出 取儿藁葬 儿涕而去 啼告母 不复聊赖 近抚之,莫不是吧?,宛然(非常,特别的样子)类似那张画,突然,赶忙,跳跃,用草席(裹),流着泪,动词作状语,依赖、寄托,形作

11、动,靠近,第五段,径出: 成以其小,劣之: 僵卧长愁,直接,认为劣/差,向后倒下,躺,第六段,儿渺然不知所往: 不复聊赖: 徬徨瞻顾: 劣之: 自名“蟹壳青” 日与子弟角 而高其直 自增惭怍 急解令休止,渺然,没有踪迹,没有什么指望,转来转去,四处张望,意动,以为劣,名词作动词,命名,名词作状语,每天,使高,抬高,惭愧,停止,第七段,旋: 力叮不释 第八段 进宰: 虫尽靡: 赉: 益奇之: 成述其异: 细疏其能,随即,进献,失败,赏赐,名词作状语,用力,意动,认为奇特,形作名,奇特的本领,名词作动词,陈述,第九段,民日贴妇卖儿: 故天子一跬步: 裘马扬扬: 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仙及鸡

12、犬:,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名作动,走半步一步,名作动,穿着皮衣,名作动,骑着马,名作动,受穷;名作动,变富,名作动,成仙,1、-得佳者笼养之 2、成然之 3、靡计不施,迄无济 4、成妻具资诣问 5、既而得其尸于井 6、成以其小,劣之 7、掇置笼中 8、无出右者 9、抚军亦厚赉成,名词作状语,(准备),(赏赐),(不久),疑难字句解析,(认为-对),(认为不好),(捉),(以右为尊),(没有)(帮助),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成名不敢勒索百姓,但自己又没有用来赔偿的东西。 冀有万一之得:希望有万分之一的收获 展玩不可晓:翻来复去的细看,却不明(是什么意思)。展,展转,翻来复去;玩,玩味,细

13、细地体会。 思试之斗以觇之:前一“之”代“蟋蟀”,后一“之”代“蟋蟀角斗的本领”。“以”,连词。“觇”,“看”。 不如拼博一笑: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 又试之鸡:(接着)又(拿它)跟鸡试斗一次。“试之鸡”即“试之以鸡”、“以鸡试之”。,速读课文,理清情节。,离奇、虚幻的情节,成名夫妻由求神问卜而得佳品这个情节提炼了现实生活,旧时人们陷入绝境,往往寄希望于求神问卜。但神图那么灵验却是虚幻的。作者虚构这个虚幻情节,正曲折地反映了成名夫妇实际上已无生路,读者读了自会想到这点。,成名九岁的儿子魂化蟋蟀而且轻捷善斗这个情节也有现实因素,在旧时代,孩子惹祸自杀,是常有的事。魂化蟋蟀则不可能。但这个

14、虚幻情节却有着强烈震撼人心的揭露、批判力量。试想,一个九岁孩子,经历着多么大的肉体和精神折磨,这比成名夫妻的身陷绝境,更使读者感到心情沉重。,结尾的的喜剧结局既然魂化蟋蟀不可能,那成名一家的摆脱厄运,裘马扬扬也就纯属幻想。但这个情节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性,读者读了,自会联系当时官场的黑暗现象。,1、作业:归纳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要写出例句。 2、思考:小说批评的矛头是统治阶级,为什么作者给故事安排一个喜剧的结局?,这个结局是虚幻的,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人命如玩小虫。 成名“因祸得福”即使是真,也是偶然的。百姓的生死祸福,竟

15、系于区区小虫,封建统治的腐败已到何种程度! “喜剧”的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丑剧,“成名裘马扬扬”,连“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泽”,这岂不荒唐可笑!,为什么作者给故事安排一个喜剧的结局?,比较阅读:聊斋志异有几种版本,文字各有出入,试对照阅读下列例子,比比优劣。,1、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课本) 2、寻之多时,绝无踪响。(另版本),3、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 (课本) 4、 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另版本),写出捉蟋蟀时的极度紧张,揭示“岁征民间”之苦。,失虫之忧甚于失子,揭示成名精神上所受的摧残。,读下面一则野史,与课文作比较有什么不同? 宣宗(宣德)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

16、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遣觅得一头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吕毖明朝小史) 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迭起迭伏,运笔跌宕多姿。,“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传奇,指唐代传奇小说)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鲁迅,画人画鬼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郭沫若,翻译“异史氏曰”一段: 篇末附“异史氏曰”,是作者自己假托之名。这是仿效史记“太史公曰”的笔法附在每篇后面的评论。 奉行者:“奉皇帝的命令去办的人”,可与上文“天子”一致。 加以官贪吏虐:加以,两个词,“加”,加上;“以”,由于。“贪”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