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音乐之声(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22164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音乐之声(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音乐之声(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音乐之声(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音乐之声(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8-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音乐之声(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音乐之声(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6《音乐之声(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过程与方法 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重点 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 难点 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朗读品味赏析法、讨论法、点评法。,多媒体课件、

2、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段。,1课时,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有一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这个故事曾被拍摄成德国影片菩提树,后来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改拍成电影音乐之声。 影片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两年内放映收入四千二百五十万美元,超过飘。许多观众多半是妇女,连看十几次,到1971年音乐之声仍然脍炙人口,在美国历年来票房收入最多的影片中排第三位。,勒曼:美国剧作家。,1.背景知识。 音乐之声是根据百老汇一出上演四年而盛况不衰的歌舞剧改编的。该片获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5项奖。该剧取材于19

3、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这部影片成为最经典的音乐片之一。剧中广为流传的经典音乐有: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多来咪晚安,再见等。 1960年“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以一百万美元购得歌舞剧的改拍权,但附带一个条件:在百老汇未结束演出之前,影片不得上映。,拍摄工作从1963年开始,起先由威廉惠勘执导,后来则由制片人罗伯特怀斯兼任导演。 影片是在萨尔茨堡市内及周围的山区、平原拍摄的,耗资一千万美元。当时招致了一些非议,但很快就被大加赞扬。影片上映

4、后,单在北美,头十个月就收入二千万美元。打败其他影片,成为当年最高票房收入的影片。,2.影视剧本的特点 电影文学剧本是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到时间的限制(摄制完成的电影一般放映两小时左右)。但电影文学剧本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场景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发展,一切都须化为画面和动作,很少以叙述人的“画外音”(或字幕)表述。,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也有别于小说和

5、戏剧,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节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实际拍摄用的脚本大多由导演根据原剧本按拍摄要求改写,称为“分镜头剧本”。,1.多媒体播放音乐之声音像资料片段,学生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感知文章。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简洁语言概括。,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这一例行宗教仪式时,跑到野外游玩,后来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匆忙赶回修道院,而此时,修道院正乱作一团,众嬷嬷正在寻找玛丽亚,并谈论她是否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突然赶回时,她们就结束了对玛丽

6、亚的议论。,(2)课文有两个场景,请划分两个场景,概括两个场景内容。,第一个场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纵情歌唱。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1.师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 (1)仔细品读第一个场景描写,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感受其诗情画意。,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树林中不时传来云雀的歌声,婉转悠扬。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点点残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如温润的白玉般,摄人心魄。山风呼啸,松涛阵阵,和着乐声,回响在旷野上。 山脚下,群峰相拥,绿水环绕,萨尔茨堡坐落其中。极目远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一座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在绿树浓阴中静静矗立,山

7、坡上绿草葳蕤,树林茂密,小溪潺潺,真是人间仙境。,(2)体会其作用。,这一段环境描写,由远及近,层次清晰,动静结合,色彩和谐。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人物相映衬,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2.感受形象美 (1)师生共同品读描写玛丽亚野外歌唱情形的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生品味玛丽亚的唱词和动作描写的语句。,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揭示了她自由活泼的天性。 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拍额头、拔腿跑、捡外衣、惊呼等动作描写,从外在形象上展现了她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性格。,

8、(2)课文第二个场景是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请概括众人的意见,说说众人眼中的玛丽亚是个怎样的人。,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3)课文临近结尾处写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请仔细阅读课文,尝试表演,体会其性格特征。 选五个同学表演,一人演玛丽亚,其余四人演修女。 选两位同学以导演的身份点评。 明确:玛丽亚闯进来时的一连串动作要匆忙、慌张、快捷;在众修女严肃而毫无声息的注

9、视下,玛丽亚的表情应由羞愧转为无奈。 这一段文字是显示玛丽亚个性的生动文笔。,(4)剧本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如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立体刻画,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文中有正面描写,如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的情形。也有侧面描写,如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二者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这个人物形象。特别是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通过侧面描写加以表现,颇见艺术功力。,(5)剧中为什么没有对玛丽亚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难以转化为视觉形象,观众看不到。,教

10、师引申: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银幕上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象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动作、神态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教师总结: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神态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3.体味音乐美

11、师生再次欣赏音乐之声音像资料中玛丽亚歌唱片段。 课文是如何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剧本中,玛丽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剧风格。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这一音乐故事片的特色。,教师适当补充:音乐故事片是以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欧美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早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电影艺术类型。音乐之声被誉为“新风格”音乐故事片的杰作。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段。这部影片能取得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4.音乐之声曾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一度风靡美国,你认为人们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呢?,(1

12、)我认为主要是因为影片塑造了一位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据说许多观众连看十余次都不满足,这其中多半是妇女。(2)我认为主要是因为音乐不朽的魅力。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人们也许彼此言语不通,但音乐在哪里响起,哪里的人们就可以共同起舞。无怪乎,全世界都为玛丽亚所倾倒。(3)剧中众修女活泼风趣的议论,突出体现了音乐故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这也是音乐之声成功的一个因素。,5.课文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玛丽亚形象?,课文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天性活泼率直的姑娘,她在音乐里浸着,在快乐里浸着,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最舒适的心灵栖息所;她拒绝接受条框规章对自己本性的束缚,她在不经意间嘲讽了所有的压抑与

13、限制;她是那么善良、毫无心机,她是那么个性鲜明,让人头疼更惹人喜爱,6.课文中的修女们用什么来比喻玛丽亚?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和“天上的云彩”,真是抓住了她的神韵之所在!,7.文中的各位修女是怎样评价玛丽亚的?她们喜欢她吗?你从何得知?,她们对玛丽亚的态度则分为两类:以院长、嬷嬷为首的众多修女对玛丽亚是似“恨”实爱,而贝尔塔的态度则较为严厉。不过她们的观点是一致的:玛丽亚不适合留在修道院。,8.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概括玛丽亚的精神实质,它会是什么?,爱音乐、爱自然、爱孩子、爱生活,无处不得欢乐,无处不可放歌,

14、这是一个与音乐联谊的心中充满爱的姑娘,她身上散发着圣洁的爱的光辉。,9.课文中存在哪些冲突?把它们找出来,说说作者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课文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是一班恪守修道院“清规戒律”的修女与无拘无束、无视“清规戒律”的玛丽亚的冲突。在冲突中我们对双方的原则、观点、性格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外,还有: (1)景色的比照:阿尔卑斯山山坡上比照修道院里,一是纯自然景观,一是被施加了更多人的意愿的人文景观,二者的不同恰恰暗示着玛丽亚和修女们之间必然产生的矛盾冲突。 (2)语言节奏的比照:群口杂唱玛丽亚一段节奏很快、很紧凑,把众修女七嘴八舌数落玛丽亚的情态描摹得惟妙惟肖;而之前的一段问答节奏很慢,似乎

15、在我们眼前活画出几位修女在,寻找措辞的样子。语言节奏富于变化,使人读来兴味盎然。 (3)同类人物不同语言和态度及性格的比照:院长嬷嬷比照贝尔塔,身份同属修女而性格、修养迥异。作者描绘群像而绝不千人一面。 (4)同一人物前后神态、动作的比照:玛丽亚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样子比照玛丽亚在修道院里发现众人严肃的目光之后小心翼翼的样子。,全文共有两个场景,分别是: 第一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 第二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本文描写了玛丽亚在野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的情景和众修女对玛丽亚的评价,表现了少

16、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玛丽亚在萨尔茨堡郊外纵情歌唱,快乐游玩正面描写。 修道院内,众人对玛丽亚七嘴八舌地议论侧面描写。 玛丽亚风风火火地闯进修道院正面描写 2.很好地体现了音乐故事片的特色。,音乐之声 勒 曼 无法住在修道院落里 天上的云彩:美丽、飘游、变幻无穷 皎洁的月光:纯洁、质朴、无法捉摸 不适合当修女 玛丽亚:热爱大自然、热爱唱歌、热爱自由、 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1人物鲜明的个性只有放置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才能让读者有最清晰和深切的认识。 玛丽亚生活在按部就班、充满了清规戒律的修道院,率真活泼的个性、年轻奔放的活力与这样的环境格格不入。这是作品的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加对比,有清晰明了的认识和感受。而玛丽亚形象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是难能可贵的,这一点我结合了音乐之声的内容背景,让学生去认真体会。,2艺术作品的价值必须是能对现实生活产生意义。 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