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美猴王课件 语文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21309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美猴王课件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美猴王课件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美猴王课件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美猴王课件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美猴王课件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美猴王课件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美猴王课件 语文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 美猴王,p,bng,卵,zh,跃,h,m,shu,y,chn,p,mng,jng,zh,碣,窍,jun,li,to,gng,p,bn,bn,lng,明朗,lng,儿郎,j,既然,j,即使,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5分) A西游记全书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第二部分交代取经缘由,第三部分写师徒西天取经。 B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疾恶如仇,为民除害,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大无畏英雄。 C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标志着我国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C,4班上开展“话说西游”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12分) (1)西游记已被成功拍摄

2、成多部影视剧,为什么还要提倡阅读原著? 影视剧不能代表原著,因为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对文字的理解和再创造的过程。 (2)学校开设“百家讲坛”,请你开讲西游记,要求从下面任意一个角度阐述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 主题 人物形象 写作手法 故事情节 示例:主题深刻。小说热情赞美了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和英雄主义,辛辣嘲讽了貌似威严、实则无能的玉帝及诸神,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或:故事情节曲折如孙悟空出世、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3)同学们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产生了争议,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的辩词,你该怎么说? 反方辩词:猪八戒好

3、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示例: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父忠心耿耿。在和妖魔鬼怪打斗中,总是挥舞钉耙,勇敢战斗,是孙悟空的好帮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厚道的人。,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全文,完成58题。(16分) 5课文第二段中从几个方面写石猴的山间生活?表现了石猴的哪些特点? 从行动、饮食、交往、行踪等方面写他的山间生活;表现了石猴活泼、机智、灵巧的特点。 6课文第四段的前半部分已描写了洞中景象,后面又详细介绍了洞中景象,是否感觉啰唆

4、?这里又表现了石猴的什么特点? 不啰唆,后面描述得更具体,表现了他的细心观察。 7选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美猴王”形象? 刻画了一个智慧灵巧、本领高强、深孚众望的“美猴王”形象。,8美猴王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怎样理解这三位一体的形象特征? 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9请将下面三个短句改成一个长句,可适当增删字词和标点,但意思不能改变。(4分)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创作的,它是一部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加工

5、创作出的一部以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著称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B,【解析】A.“迸bng”;C.“宿s”;D.暑“sh”。,1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石卵 开天辟地 五官俱全 滔滔不竭 B蹲身 瀑布飞泉 天真地秀 喜不自胜 C明朗 日精月华 力捲神疲 安眠稳睡 D顽劣 拱服礼拜 涧水奔流 通灵之意 【解析】“力倦神疲”。,C,(一)偷吃人参果(节选) 大圣爬上树,一只手使击子,一只手将锦布直裰的襟儿扯起来,做个兜子等住,串枝分叶,敲了三个果,兜在襟中,跳下树,一直前来,径到厨房里去。那八戒笑道:“哥哥,可有么?”行者道:“这不是?手到擒来。这个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

6、他一声。” 八戒即招手叫道:“悟净,你来。”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哪里吃过的?”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他三人将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

7、”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 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像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够了!”,12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区别,仔细体会,请选择恰当的选项。(4分) (1)不消( ) (2)不知止足( ) (3)怎的( ) (4)甚的( ) A干什么 B不用 C不知足 D什么 13选文表现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各自怎样的性

8、格特点?(5分) 示例:孙悟空机灵、能干、关心师弟、有福同享;猪八戒急躁鲁莽,贪吃;沙僧憨厚、老实,总干重活、累活。,B,C,A,D,(二)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

9、“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14选文中孙悟空想借“芭焦扇”的目的是什么?(5分) “扇息火焰山过去”。“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亦可用自己的话表述) 15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5

10、分) 说话和气有礼、尊敬长者:悟空与老者对话,尊称“老人家”。 自信、乐观、不惧艰险:老者提醒借扇途中充满艰险,悟空说“不打紧”。 关心民众疾苦:悟空借扇“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 本领高强,神通广大:老者说“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16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6分) 一借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后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里,借来假扇;二借芭蕉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得到真扇,又被牛魔王骗回;三借芭蕉扇,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降伏牛魔王,终于借到芭蕉扇。,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注释】发鸠之山:在今山西长子西五十里,又叫发苞山、鹿谷山。 其名自詨(xio,又读jio):自叫其名为精卫。很多鸟雀之得名,都是由于它们的叫声,古人有诗说:“山鸟自呼名”。 堙:填塞。,形状,淹没,18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有鸟焉,其状如乌。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来填塞东海。 19精卫填海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4分) 大无畏气魄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