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十一醉翁亭记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14391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4.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十一醉翁亭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十一醉翁亭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十一醉翁亭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十一醉翁亭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十一醉翁亭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十一醉翁亭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十一醉翁亭记课件(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十一)醉翁亭记,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在今江西永丰)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文学创作可观,其诗、词、文均为一时之冠。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一、内容主旨 本文描写醉翁亭周围秀丽的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寓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写作特色 1.结构精巧。全文以“乐”为主线。“醉”和“乐”是统一的,写“醉”正是为了写“乐”。文章开始写“山行”和“闻水声”,

2、都暗寓着一个“乐”字。至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便借“山水之乐”道出了全文的主线。下文又承“山水之乐”,写山间朝暮和四季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待到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等,全都体现出“乐”。文章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本篇主旨。,2.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如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3.语言出色。文章骈散相间,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声

3、调铿锵,易于成诵。如全文几乎全用“也”收束句尾,一贯通篇,不仅毫无赘烦之弊,反有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虽是散文,但借用了诗的语言表现形式,散中有整,参差多变。,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字 林壑( h ) 潺潺 ( chn ) 辄( zh ) 伛偻( yl ) 提携( xi ) 弈( y ) 觥筹( gngchu ) 颓然( ) 阴翳( y ) 2.重点实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 居高面下,由上看下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情趣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 消散、散开 (4)云归而岩穴暝 归: 聚拢 暝: 昏暗 (5)野芳发而幽香 芳: 香花

4、 (6)临溪而渔 渔: 捕鱼 (7)觥筹交错 交错: 交互错杂 (8)树林阴翳 翳: 遮盖,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5.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 名: 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 (2)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 名词作动词,取号 (3)山行六七里 山: 名词作状语,顺着山路,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5)杂然而前陈者 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6)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6.特殊句式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2)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5、 判断句,“也”表判断 (3)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倒装句,状语“于此”后置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省略句,“之”后均省略“于” (5)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倒装句,状语“于途”“于树”后置 (6)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省略句,“述”后省略“之”;倒装句,介宾短语“以文”后置,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7.划分句子节奏。 (1)望 之/蔚 然 而 深 秀 者 (2)渐 闻/水 声 潺 潺/而/泻 出 于 两 峰 之 间 者 (3)若 夫/日 出 而 林 霏 开 (4)然 而/禽 鸟 知/山 林 之 乐 8.翻译下列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6、 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而在于水光山色啊。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译文: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二、课文内容探究 1.根据要求填空。 (1)醉翁亭记中描写晨昏景象的语句是: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表现琅琊山四季景

7、色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他并不是为钓鱼而钓鱼,他钓鱼不过是为了修养身心,真可谓“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用醉翁亭记中的原句回答) (4)文中“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一句表明,太守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2.贯串全文的主线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的? 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首先,描写环境美,写亭之概况(位置、环境、亭名由来),抒发“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的感想;然后,描绘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朝暮图、四时景),“乐亦无穷”;最后,写滁人游乐和太守宴饮,照应“乐亦无穷”。,重点字词句梳

8、理,课文内容探究,3.文章第2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先分后总。先写山间之景,再写景中之乐,强调了“乐亦无穷”。 4.太守宴中,饮、食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山间野味,取之于当地。揭示宴酣之乐源自山水之乐。,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5.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3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要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体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6.文中作者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概括。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其乐也(乐

9、人之乐、与民同乐)。,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7.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太守之乐”的积极意义的理解。 从内容上看:在太守的治理下,人们生活安乐,太守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体现了其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从积极意义上看:哪怕位卑,作者仍具有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而期望安居乐业、追求宁静祥和的生活、人们和谐相处,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共同理想,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8.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忧”与“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范仲淹无论位居高官或是退居民间,都挂念国家、百姓;欧阳修虽然遭到贬谪而失意,仍积极施政,与百姓同乐。他们都心忧天下,以天下苍生为念,始终关心百姓疾苦,关注百姓悲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