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3课 民为贵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607027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3课 民为贵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3课 民为贵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3课 民为贵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3课 民为贵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3课 民为贵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3课 民为贵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3课 民为贵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先秦诸子选读,孟子选读,第二单元,第三课 民为贵,第二单元,节妇吟 张 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此诗另本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冠以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炙手可热。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而一些不得意的文人和官吏也往往去依附他们,韩愈曾作送董邵南序一文婉转地加以劝阻。张籍是韩门大弟子,他的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的立场一

2、如其师。这首诗便是一首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名作。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将拒绝之意表达得极为委婉,李师道读后,也觉无可奈何。,首二句诗是说这位君子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李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的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表面看,是感李师道的知己;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

3、己家的富贵气象,丈夫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事夫誓拟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你虽有一番好意,我不得不拒绝”。这就是张籍所要表达的,可是它表达得这样委婉,李师道读了,也就无可奈何了。,2富有民歌风味。 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它细腻地刻画诗人的心理,“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深深地感谢你的知遇之恩,“我”内心充满了感动和不安。但必须要把这明珠还给你,“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

4、时”,直接以口语入诗,将一个女子婉约的心事说得十分明白。,(2015年高考福建卷)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师者,_。(韩愈师说) (3)宁溘死以流亡兮,_。(屈原离骚) (4)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6)夕阳西下,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1)无易错字,但是记忆要准确,“者”字易漏写。(2)“受”字易错。(3)“也”字易漏写。(4)无难写字。(5)“烽”字易错。(6)“涯”字易错。 【答案】 (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余不忍为此态也 (4)大漠孤烟直 (5)烽火连三月 (6)断肠人在天涯,【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平时背诵名句名篇要注意领悟其含意,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1诵读文言文,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重点学习第1、2、3则;借鉴和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说理艺术)。 3领会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3一词多义,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6、(2)倒装句 祭祀以时。 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 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1如何理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孟子有一个简单、朴素而又深刻的思想,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所以“民为贵”。选文1记载了孟子那段著名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社稷”是指土神和谷神,由于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二神,后来就成了国家的代称。“丘民”犹言“邑民”“乡民”“国民”,指庶民、众民。,诸侯国的国君是可以重立的,如果他危害土神谷神;土神谷神也是可以重立的,如果

7、它们得到了适当的祭祀,可是国家还是遭受旱灾或者水灾。但是庶民是不可动摇的。在现实社会中,庶民之上有高高在上的大夫和国君,可是他们存在的最终依据则是“得乎丘民”。在我国古代,孟子这种民贵君轻的思想是很有震撼性的。书中类似内容曾经惨遭删削,也可以看出它的独特意义。,2孟子是如何解释“汤放桀,武王伐纣”的? 第2则选文是齐宣王和孟子的一番对话。齐宣王问道:“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意思是说,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殷纣,有这事吗?孟子回答说:“于传有之。”“传”就是传记、书册。孟子毫不回避书册之中记载了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殷纣的事。于是齐宣王又问:“臣弑其君,可乎?”对孟子来说,这个问题真是咄咄

8、逼人。因为在儒家思想中,君臣父子秩序是不可以被侵犯的。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见论语颜渊),意思是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孟子自己也宣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而另一方面,孟子把商汤看成是“以德服人”的代表,说是:“以力假仁者霸(即凭借实力假借仁义之名的可以称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即凭借德行实行仁义者可以成就王业),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即靠实力使人服从,人家并非心悦诚服,只是实力不够不得不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对于周武王

9、的德行,孟子也是高度肯定的,曾说:“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尧和舜实行仁义是根于本性,商汤周武王实行仁义是身体力行,五霸实行仁义只是借来牟利;不过借的长久了,又怎么知道他不最终把仁义变成他自己的呢?一方面强调君臣父子秩序,一方面又肯定流放夏桀的商汤和讨伐殷纣的周武王,这样孟子面对齐宣王,似乎就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看孟子怎么回答:“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他首先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界定: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也就是贼和残)叫做独夫。由于夏桀、殷纣残害仁

10、义,商汤、周武王诛灭夏桀和殷纣,就只不过是诛灭了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独夫而已,不存在以臣弑君的问题。这一回答,又机智,又锐利,又深刻。,3请以“桀、纣之失天下”一章为例,分析比喻在论证中的作用。 本章中比喻运用较多,如“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把民心归附的情形巧妙地比做“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形象贴切,易于明白;用“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来形象地比喻“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把抽象的道理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比拟,形象生动;而“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则结合现实,说天下诸侯即使有成就王业的愿望,也不过是如同患了痼疾却无良药救治的病人,把大事化小,用日常

11、生活现象比喻治国的大道理,简洁明确,既具有文学性,又具有思辨色彩,让人易于接受。,4如何理解“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这一句话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老百姓对有仁德的国君的渴望和归顺。 5如何理解“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成语“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出处。这一句用“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作比喻,说明国君如果对自己的百姓不好,老百姓就会离开他,而去归附有仁德的国君。,6孟子是如何阐述舜成为天子是“天与之”而不是“人与之”的? 孟子首先明确对万章指出:舜有天下是“天与之”,然后说明上天也不是直接把天下交给舜,而是先把舜的行为和事情显示给人们看,

12、如果适合老百姓的心意的话,老百姓就会接受他让他做天子,继而孟子叙述了舜的行为和事情:辅佐尧二十八年,尧死后避于南河之南,朝拜的诸侯纷纷去向他朝拜。这样,做天子也就理所当然了。,7你是怎样理解“仁言不如仁声”这一章的? “仁言”即宣扬仁的言论,“仁声”却是具备仁德而产生的声望。“仁言”,爱民的语言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仁声”却是对爱民者的称颂,是非常实际的。所以,爱民的言论不如爱民的称颂那样深入人心。完善的政治制度是霸者之道,如齐国的管仲所推行的治国方略,确实能强国富民,但是他不得民心,只能得到统治者的欢心,因为他是以牺牲别国人民的利益而富强的。完善的教育制度却能够普遍提高人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知识

13、。完善的政治措施能够搜刮和聚敛人民的财富,使国家更强大,但它却不如完善的教育制度能获得民心。这是孟子对当时社会状况和人民意愿的分析。所以,分清这两者的不同,我们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8齐宣王的问话有何特点?孟子是如何回答的? 齐宣王所问的两点是非常尖锐的,“汤放桀,武王伐纣”和“臣弑其君”都间接或直接地涉及到儒家思想中的君臣关系。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孟子自己也宣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如果孟子肯定商汤流放夏桀和周武王讨伐殷纣,就会与儒家思想强调君臣父子有序自相矛盾,而对“臣弑其君”,又必须作出明确的回答

14、。,孟子的回答机智而锐利。对第一个问题,孟子的回答是“于传有之”,显示了孟子的机智。对第二个问题,孟子先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界定: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叫独夫。于是“汤放桀,武王伐纣”“诛无道,弑独夫”的正义主张不言自明。,9本文中,孟子是如何处处体现他的民本思想的? 孟子在“民为贵”一章中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果国君危害国家,人民就可以推翻他。“齐宣王问曰”中孟子认为:天子贼害仁义,不过是独夫民贼而已,理应被诛灭。“桀、纣之失天下”一章则更明确地评论夏桀、商纣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与否取决于民心的向背,要想赢得民心,就

15、要“民之所欲与之聚之,民之所恶勿施”。,这样,百姓归附有仁德的国君,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可阻挡。“万章曰”一章,孟子归结了舜得天下的两个条件,最终仍然认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仍然体现他的民本思想。“仁言不如仁声”一章则直接点明了对百姓实施教化的重要性得民心。所选几段文字紧紧围绕民本思想阐述,值得细细体味。,4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诸侯危社稷,则变置(诸侯国的国君如果危害到国家,(那么)就重新立一个贤君) B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 C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如果没有仁的志向,必将终身忧愁,以致于死亡) D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16、好的政令不如好的教化更能够赢得民心) 【答案】 C,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其:代桀、纣 B然而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之:代天下 C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之:代舜 D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 之:代天子推荐的人 【答案】 D(A项“其”应指代天下;B项“之”应指代舜;C项“之”应指代天把天下给了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