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翻译课件 英汉语言对比.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601240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翻译课件 英汉语言对比.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英汉翻译课件 英汉语言对比.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英汉翻译课件 英汉语言对比.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英汉翻译课件 英汉语言对比.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英汉翻译课件 英汉语言对比.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汉翻译课件 英汉语言对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翻译课件 英汉语言对比.ppt(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汉对比基本知识,2.1 英汉语言对比,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异之点。拿外语跟汉语进行比较,可以启发我们注意被我们忽略过去的现象。” 汉语和英语的对比研究,始于100年多前马氏文通,这是我国第一部汉语语法书,是在比较和模仿拉丁文法的基础上写成的。 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否则,人们就不能进行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的研究。而通过分析和对比英汉两种语言,译员必将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译事之艰辛。,2.1.1 主语与主题,中国传统哲学主张“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为一”,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施事主体可以蕴含在行为事件的主观表现中。 因此在句子构造中,汉语并不把主语

2、看成必要的成分。正如王力所说:“就句子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法治的不管主语用得着用不着,总要呆板地求句子形式的一律,人治的用得着就用,用不着就不用,只要能使人听懂说话人的意思,就算了。” 正因为汉语缺乏主语,语言学家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汉语是主题显著(topic-prominent)的语言。,你能找出“千里寻亲”、“活到老,学到老”中的主语吗?为什么?你能找出其中的主题吗? 试译以下这个简单的句子: A dialect is known by every linguist in this room. 参考译文1 一种方言被这间屋子里的每一个语言学家所懂得。 参考

3、译文2 有一种方言这间屋子里的每一个语言学家都懂得。 虽然参考译文1在形式上与英语句子的主谓结构相对应,但并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所以译者应善于将英语的“主语谓语”结构转换成汉语的“主题评论”结构。(例句参考郭丽君、邓鹂鸣,2005),课内练习 现在请大家通过翻译以下的简单句子熟练掌握这一技巧,1.I would not believe what he said. 2.I did not remember a single point discussed at the meeting. 3.I know Mr. Wang. 4.He is the best singer.,参考译文,1.他的话

4、,我可不信。 2.会上讲了什么,我一点没记住。 3.王先生我认识。 4.唱歌,他是最棒的。,2.1.2 形合与意合,英语国家沿袭了古代希腊人非常严格和规范的语词系统。古代希腊人认为,语词系统与思维系统是相一致的,要表达一个清晰合理的思想就离不开清晰合理的词形和句法。而在一个毫无条理的陈述结构中,思想肯定也是杂乱无章的,而杂乱无章的思想是没有意义的。英语形合的特征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形成的。 与之相反,中国人重直觉,强调意念流,只要能够达意,词的形式是无关紧要的,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中,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常隐藏在字里行间。正所谓“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没有一个

5、谓语动词,但其所描绘的画面和包含的意蕴却是回味无穷的。,在不同的语言中,句子内部连接或外部连接几乎都是用三种手段:句法手段(Syntactic devices)、词汇手段(Lexical equivalence)和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用前两种手段连接成为形合(hypotaxis),用后一种手段连接成为意合(parataxis)。 英语句法结构重形合,句中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以表示其结构关系。 汉语句法结构重意合,句中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语境的映衬,少用连接词语。,试比较以下的英汉句子,1. Even if the monk can

6、run away, his temple cannot run with him.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2. Even if I were to be beaten to death, I will not tell. 打死我也不说。 3. Modesty helps one go forward, whereas conceit makes one lag behind.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5. We will not attack unless we are

7、 attacked.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课内练习 现在请大家通过翻译以下几个句子掌握英汉语言的形合与意合,1. As the weather was fine, we decided to climb the mountain. 2. My sister was expecting me, so I had to go now. 3. A body in motion remains in motion at a constant speed in a straight line unless acted upon by an external force. 4. We knew spri

8、ng was coming as we had seen a robin.,参考译文,1.(由于)天气很好,我们决定去爬山。 2. 我妹妹在等我,我得走了。 3. 没有外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就连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4. 我们看见了一只知更鸟,知道春天快要到了。,2.1.3 树状与竹状,西文句中名物字,多随举随释,如中文之旁支,后乃遥接前文,足意成句。”(严复)英语句子“多随举随释”,枝杈蔓生,呈树状结构,分叉处有介词,关系代词连接。而汉语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逐层展开,节节延伸,犹如竹子。,英语的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之间结构关系和逻辑联系必须交代得十分清楚。英语的关系词(包括介词、关系代词、关

9、系副词、连接词等)十分丰富,英语正是靠这些关系词的过渡和连接,从形态上来维系句内和句间的各种关系的。因此英语句子结构呈树状,往往有一主干(复合句中的主句或简单句中的某主要成分),主干上枝蔓横生:句子成分随时可加以修饰,而修饰语中的某成分又可被别的成分修饰。由此往往形成长句。,汉语句子结构呈竹节状,逐节(短语或小句)展开。汉语的句子可以在同一施事或主题语之下按逻辑顺序铺陈,虽然小句间有逗号隔开,但语句的联系仍是紧密的。这样,汉译时经常由英语的树状转化为汉语的竹节状。,例如:The boy, 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

10、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a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参考译文 男孩哭得心都快碎了,当我问及他时,他说饿极了,有两天没吃了。 从上例可看出,英语十分注重句子的形式和结构的完整,上面英语句子主干为The boy said,但节外生枝,叠床架屋,竟有5个从句,用了who, as if, when, that, because等多个连接成分,形成一个空间构架,犹如“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呈树状。而相应的汉语节节展开,言简意赅,语意连贯,结构紧凑,呈竹状。,课内练习 现在请大家练习翻译以下

11、两个句子,特别注意句子的主干和连接部分的翻译,1. The moon is so far from the earth that even if huge trees were growing on the mountains and elephants were walking about, we could not see them through the most powerful telescopes which have been invented.,2. Upon his death in 1826, Jefferson was buried under a stone which

12、 described him as he had wished to be remembered as the author of the Declaration on Independence and the Virginia Statute for Religious Freedom and the father of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参考译文,1. 月球离地球非常遥远,即使那边山上长着大树,有大象在跑来跑去,我们用已经发明的最高倍率的望远镜也不能看到它们。 2. 1826年杰斐逊逝世。按他生前遗愿,在他墓地的石碑上刻着:独立宣言和弗吉尼亚州信教自由

13、法令的作者,弗吉尼亚大学创建人之墓。,2.1.4 静态与动态,英语有一种少用(谓语)动词、或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自然倾向;而汉语则有一种多用动词的固有习惯。英语每个句子中只能使用一个限定式动词(Finite verb),唯一例外形式是并列句动词谓语;而汉语中却存在着“连动式”和“兼语式”,如“他到了火车站发现火车已经开走了”,以及紧缩句,如“我们下雨也去”,有的句子几乎全句都是动词,如“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不怕没办法”。,英语的限定动词只能做谓语,而汉语中的动词(包括动宾词组、主谓词组等)无处不在,不仅做谓语,也可以做主语,如“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做宾语,如“鲁迅主张打落

14、水狗”;做定语,如“讨论的问题很重要”;做状语,如“一定要批判地继承我国的文学艺术遗产”和补语,如“小溪旁那些女人们听得笑起来了”。 汉语为数不多的介词,大都是从古代汉语动词演变而来的,有些还具备动词的一般特点,兼属于介词和动词两类,因此有些语法学家称它们为“半动词”、“副动词”,“汉语中的绝大多数的介词,应该划归动词的范畴,只是入句时,表现了相当于英语介词的作用”,如“他在家”中的“在”为动词,而“他在家看书”中的“在”则为介词。,由此可见,英语是“静态”的语言,而汉语则是“动态”的语言。“英语的静态修辞实质是名词优势和介词优势,而介词优势又是名词优势的必然结果。因为名词与名词之间要借助介词

15、来联结。” 因此,在英译汉时常常要变“静”为“动”,摆脱名词化的框架和大量介词的干扰,突出原文的动态色彩。,课内练习 请翻译以下几条标识语,1. Admittance Free 2. Out of Bounds 3. No Admittance Except on Business 4. Danger of Death High Voltage!,参考译文,1. 免票入场 2. 游客止步 3. 闲人免进 4. 高压(电),生命危险!,再翻译以下几个句子,看怎样变原文的“静”为译文的“动”。,5. Party officials worked long hour on meagre food,

16、in old caves, by dim lamps. 6. What film will be on this evening? 7. He walked around the house with a gun. 8. A study of that letter leaves us in no doubt as to the motives behind it. 9. The very first sight of her made him fall in love with her.,参考译文,5. 党的干部吃着粗茶淡饭,住着寒冷的窑洞,点着昏暗的油灯,长时间地工作。 6. 今晚放映什么影片? 7. 他拿着枪,绕着屋子走。 8. 研究一下那封信,就使我们毫不怀疑该信是别有用心的。 9. 他对她一见钟情。,2.2 英汉文化对比,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如果不了解各自文化的差异,便会造成交际障碍。请看下面的小趣事:某外教讲了近两个小时的课,为表示谢意,我们会说:“老师,您辛苦了!”(You must be tired!)可是老外会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