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综合探究2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99550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3.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综合探究2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综合探究2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综合探究2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综合探究2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综合探究2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综合探究2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综合探究2文化传承与创新课件新人教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探究 建设学习型社会,知识必备 1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_的能动性活动,具有_、_、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随着社会不断发展,_和_不断改进,对文化传承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传承文化,选择,传递,教育,学习方式,2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 (1)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我国_的任务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方面,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要求改变传统的_。 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_的改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手段。 (2)建设学习型社会是_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_的新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方式,学习方式,科技进步,文化传承方式,3学习

2、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全民学习,_,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1)全民学习,就是人人都有便捷的学习条件、强烈的_和自觉的_,学习、工作、生活相交融。 (2)终身学习,就是“_、_”,学习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成为人们实际生活的“_”,伴随着人的一生。,终身学习,学习愿望,学习行为,活到老,学到老,第一需要,4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1)从社会角度:推动_和_,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搭建起教育信息化和终身教育的平台,使每个公民都可以随时随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形成_、_的学习型社会。 (2)从个人角度:让学习成为一种_和_。,教育信息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全民

3、学习,终身学习,生活习惯,生活方式,5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的 建设学习型社会,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_、_和_,潜能得到充分发挥,_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_发展。 6学习型社会的特点 (1)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_,处处是学习_,事事是学习_。 (2)只有_,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3)_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学习。,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才智,自由全面,之时,之所,之机,终身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探究提示 教材P57“探究问题1” 古训“学海无涯”和“学无止境”在今天有什么新的意义? 提示:(1)新知识不断出现,需要人们

4、不断学习。 (2)知识创新在不断进行,学习知识也是没有止境的。 (3)知识在不断扩展,需要人们不断提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材P57“探究问题2” 对于文化的传承来说,相对于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学习型社会”教育的功能有什么拓展吗? 提示:(1)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目标。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知识总量的激增,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文化传承方式,促进社会的学习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3)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总之,建设学习型社会,就是

5、要使每个人都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材P59“探究问题1” 根据上述材料,我们能否归纳出学习型社会的如下特点? 提示:能。根据教材中的三则材料可以归纳出学习型社会的三个特点: (1)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之机。 (2)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3)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人们需要学会利用现代传播技术进行学习。,教材P59“探究问题2” 综合上述思考,让我们共同着眼于文化的传播、继承、交融、创新,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对于文化传承有什么

6、意义。 提示: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要求从文化传播、继承、交融、创新等角度探讨建设学习型社会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其实,就是要求同学们对本单元所学的全部内容进行一次重新整理和综合概括。建设“学习型社会”,可以促进社会的学习资源、文化资源、教育资源有机整合,有利于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社会热点命题透析,加强文化交流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4月8日,作为2014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开幕系列活动之一,“盛装华彩:中国东盟服饰文化展暨品鉴盛典”在北京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开幕。蔡武代表中国文化部和2014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中方组委会对各国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相似的地理环

7、境赋予我们相近的生活习惯,孕育出共通的文化审美。本次开幕展览将以动静结合的方式集中展示中国与东盟各国、各民族特色鲜明、丰富多元的服饰文化,展示中国与东盟传统服饰工艺的发展与现代设计的成就。,“盛装华彩:中国东盟服饰文化展暨品鉴盛典”是2014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的重要展览活动之一,以“盛装”这一人生重要时刻的着装为切入点,集中展示中国与东盟各国服饰制度的特点,以及各国服饰文化的共性与特色、发展与成就。展览分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两部分:静态展示以盛装的“源”“流”“工”“艺”“情”为顺序进行叙述,展品包括中国及东盟各国博物馆收藏的盛装服饰精品、相关历史实物、影像及文献资料等;动态展示精选中国及东盟各

8、国的盛装服饰经典进行走秀,展示各国人民不同时刻和节日庆典时的盛装。,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及做法。 (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许多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地形,有地域文化的差异。就世界范围而言,有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分。就某一国家而言,如中国,则有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3)文化多样性,可见诸多种多样的语言、深邃超世的宗教信仰、形形色色的礼仪禁忌、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绚丽多姿

9、的传统节日、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鲜明独特的思想理论等方面。 (4)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又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5)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这就要求在文化交流中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1斯瓦希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坦桑尼亚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

10、和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该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 ) 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 D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选项B说法错误,对优秀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发扬;“坦桑尼亚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和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等信息表明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D说法都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答案选C。 答案: C,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设“学习型社会”,调查显示

11、,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政府发力不可或缺,但只是外因;人人参与至关重要,乃是内因。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从阅读开始。阅读影响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塑造一个人的气质。,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多读书,读好书,书中精华便如汩汩清泉潜移默化注入你灵魂深处,丰富你的精神世界,让你在大是大非面前有明晰的抉择,在风云变幻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博闻强识,他一颦一笑,言谈举止间流露的翩翩风度便毫无矫揉造作之嫌。,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人类知识更新和现代科

12、技发展促使教育学习方式的革命,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成为人们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2)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必要性: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方面,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爆炸”使人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方式;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了物质条件。因此,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 (3)“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就是人人都有便捷的学习条件、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自觉的学习行动,学习、工作、生活相交融。,终身学习,就是“活

13、到老、学到老”,学习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成为人们实际生活的“第一需要”,伴随人的一生。 (4)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搭建起教育信息化和终身教育的平台,使每个公民都可以随时随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革教育方式,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体制保障。,2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今日,西方教育家断言:“不提高就死亡。”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文化工作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B终身学习,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创新 D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解析: 选项A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选项C说法也错误,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是社会实践;选项D虽然正确,但与题干材料无关;材料中的古语,主要是强调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所以答案选B。 答案: B,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