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件 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98575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PT 页数:172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7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件 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件 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件 岳麓版必修3(1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单元总结提升,目 录,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 西学东渐,第20课 西学东渐,第20课 课标展示,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课标展示,第20课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认识并分析开眼

2、看世界、体用之争以及维新思潮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观念、重要人物和各阶段的特点。从三者之间逐渐深入的层递关系出发,了解西学东渐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影响与作用,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西学东渐的过程和其中的先进人物,深化学生对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国家独立和富强所进行的艰苦探索的认识,培养学生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和报效社会及祖国的意识与情感。,第20课 三维目标,第20课 重点难点,【重点】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 【难点】 “中体西用”的原因和影响。,重点难点,第20课 教学建议,建议本课用1课时。 (1)教师导入

3、新课。 (2)教师可以选择教材小字内容,要求学生通过比较与对比的方法,阐释“开眼看世界”的历史环境和重要意义。要引导学生发现林、魏二人思想和行为的前后继承关系,以及他们对后人的作用和影响。 (3)讲述“体用之争”时,要深刻解释体和用的含义及关系,要理解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点,把握体用之争的实质。,教学建议,第20课 教学建议,(4)第三目“维新思潮”是本课的重点。要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并由社会历史背景入手理解内容的不同。关于各个人物的思想可以通过下列表格的方式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作为维新派的探索已经深入到近代西方文化的内核民主制度上面,而这为下一个阶段学习西方提供了条件,开辟了道路。,第20课

4、教学建议,(5)从连贯性和阶段性两个方面总结本课的内容,要求学生简要总结西学东渐的过程、传播的阶段特征以及西学传播的不同形式和作用、影响。,第20课 新课导入,【导入一】 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第20课西学东渐,看一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新课导入,【导入二】 首批赴美留学幼童,第20课 新课导入,洋务运动起步以后,洋务派认识到要把西方的技术学到手,聘请洋人专家到中国教习是一条路径,而更好更有效的一条捷径则是派

5、遣人员出国留学,培养懂得洋务的专家。在洋务派的积极倡议下,一项一百二十名幼童分四批留学美国的计划付诸实践。同治十一年(1872年),三十名穿着长袍马褂、拖着辫子的中国男童在上海港登上一艘邮船,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而19世纪末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更令中国不可能停下迈向世界的脚步。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第20课 新课导入,第20课 课堂导学, 知识点一 开眼看世界 【自主梳理】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同时,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 (2)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课

6、堂导学,2代表人物 (1)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设立译馆,编译_,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2)魏源:编写_,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3影响 (1)研究与介绍世界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2)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第20课 课堂导学,四洲志,海国图志,【合作探究】 探究点:如何评价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材料一 “魏源提出了近代第一个完整的、影响百余年、启迪几代人的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实属不易。” 材料二 “魏源向西方学

7、习的思想,其进步性是主要的,但也有明显的时代与阶级局限性。”“魏源的师夷主要局限在长技方面,即西方文化之用方面,这为以后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埋下了伏笔。” 请思考: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第20课 课堂导学,(1)进步性:该思想最主要的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使向西方学习的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为后来的洋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局限性:从目的看,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从学习层次看,他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器物(坚船利炮)层面上;从范围看,没

8、有形成向西方学习的强大思潮,而仅仅局限于封建统治阶级上层的极少数人;从效果看,该思想并没有真正付诸实践。,第20课 课堂导学, 知识点二 体用之争 【自主梳理】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论争的中心:是否要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 3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_”的文化主张。主张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第20课 课堂导学,西学为用,4顽固派:坚守“夷夏”的精神堤防,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5影响 (1)社会上逐渐形成“皆以通达洋务为能事”的风气。 (2)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

9、环境。,第20课 课堂导学,西学,【拓展提升】 全面认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1)核心: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两者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不能混为一谈。 (2)实质:“中体西用”思想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3)关系: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与顽固派的“原封不动地维护既有文化格局”的主张看似矛盾,但实际上两者只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第20课 课堂导学,(4)进步性: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它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

10、的起步。 (5)局限性:“中体西用”企图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原理,注定了其指导下的洋务运动必然失败的悲剧性命运。其主张后来成为维新变法的障碍。 (6)结论:它是对处于冲突中的中西文化的一种调适,是落后文明接受先进文明的一种选择。,第20课 课堂导学, 知识点三 维新思潮 【自主梳理】 1早期维新思想 (1)原因: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出_的种种弊端,促使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深刻反思。 (2)主张:提出改良政治、实行_制度的要求。 (3)影响: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_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第20课 课堂导学,洋务运动,君主立宪,政治

11、制度,2维新思潮的形成 (1)背景: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加深以及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2)代表人物 康有为 思想特点:借用儒家思想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 著作:_孔子改制考。 影响: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第20课 课堂导学,新学伪经考,梁启超 主张:宣传民权思想,用_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强调变革教育的必要性。 著作:变法通议。 谭嗣同 主张: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著作:仁学。,第20课 课堂导学,进化论,严复 主张:借用进化论的原理,阐明中国实行变法维新就会由弱变强的

12、道理。 著作:天演论。 影响: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3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论战 (1)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_、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要不要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2)影响: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_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第20课 课堂导学,兴民权,思想解放,【拓展提升】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及评价 (1)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说明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借助历史考证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

13、理论基础。 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变法实现。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学堂、报纸,宣传维新变法思想,领导“公车上书”,创办政治团体,上书光绪皇帝,与顽固势力展开论战等,使维新思潮在全国兴起。,第20课 课堂导学,(2)成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形成自己成熟的思想体系。 民族资本主义的两面性,导致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减少了变法的阻力。 康有为从小接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第20课 课堂导学,(3)评价 进步性:变法思想的进步性在于变法图强和发展资

14、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了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局限性:变法思想的局限性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寻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第20课 课堂导学,第20课 总结归纳,总结归纳,第20课 当堂集训,当堂集训,1中国近代最早主动了解西方,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历史人物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

15、李鸿章 D康有为,A 解析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选A项。,第20课 当堂集训,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要分歧是( ) A要不要反对外来侵略 B要不要维护清朝统治 C要不要师夷长技 D要不要镇压人民的反抗,C 解析 顽固派与洋务派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根本目的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实现该目的的方式、方法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故选C项。,第20课 当堂集训,3某位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曾指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反映出他曾经主张( ) A固守传统文化不动摇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中体西用” D全盘接受西方文化,C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显然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故选C项。,第20课 当堂集训,4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是针对下列哪位人物而提出的( ) A魏源 B. 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C 解析 “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本质含义是说借助孔子的权威,学习西方,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故选C项。,第20课 当堂集训,5一位现代作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