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6524455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优秀课件(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学课件,浙江外国语学校 张老师,1、读准课文中的生字. 2、熟练的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问容.,学习目标,孟子,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

2、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相关链接,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附权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掉齐卿回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一座房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的生活费,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词拒绝.可见,孟子在本篇中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所为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孟子及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邹(现在山东省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及

3、的再传弟子。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世称“亚圣”。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四书”之一(大学中庸 孟子论语被南宋朱熹定为”四书”.),孟子,孟子,名_,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_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孔子的思想,被称为“_”。 在政治上,他提倡_,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在人性问题上,孟子主张_论,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信、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性”丧失,就能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的品质。,轲,儒家,亚圣,仁政,性善,文学价值,孟子共七篇,记述孟轲的言行。此书的写作与论语不同,是他本人和门

4、徒共同完成的。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较论语已有很大发展。这不但是因为它的篇幅加长,议论增多了,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只添上题目,就可单独成篇。 孟子的文学性,还表现在它善于用形象帮助说理。有时是短小的比喻,有时是完整的小故事、寓言。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出尔反尔”“出类拔萃”“绰绰有余”“怨天尤人”等等,都成为后世常见的成语。,孟子的主张,1、“仁政”,认为“民贵君轻”。 2、他认为人性是善的,是“性善论”者。 3、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 4、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5、朋友有信”。,5、孟子还认认为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称为“四端”。 6、他主张社会分工。认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的名言,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母教子,孟子三岁时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为孟子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最后搬到学宫附近。孟子自小受到严格管教,据说有一段时间他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

6、机上的麻布,告诉他若不勤奋读书,就会像这块麻布般半途而废。“三迁”、“断机”等教子故事,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写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后来孟子师从孔子的孙子孔伋(子思)的弟子,终成一代儒学大师。,诸子百家:,春秋时期,是我国政治研究的形成时期。出现了众多的学派和思想家 。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如下: 儒家: 法家: 道家: 墨家: 阴阳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孔子、孟子、荀子,商鞅、韩非,老子、庄子,墨子,“儒”及“儒家”,“儒”指以相礼为业的知识分子。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形成一个以孔子为核心的学派。后世称为“儒家” 。

7、,儒家学派的影响:,儒家学派在漫长的历史中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对陶冶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都做出过光辉的贡献,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儒家思想长期被封建统治者利用,逐步变成了封建统治阶级禁锢人们思想的枷锁,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听录音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读准字音,恶 箪 蹴,乡 羹 妾,w dn c,xing gng qi,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思考:,古汉语小结

8、: 一、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 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得:通“德”,恩惠,感激恩德。 4、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二、一词多义 1、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人皆有之. 4、蹴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介词: 比),(介词: 对),(所以),(所以、因此),(助词:的),(代词:指代前面的想法),(动词:给予),(与:通“欤”,语气词; ),5、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呼尔而与之 万钟则不辩礼

9、义而受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连词,转折关系),(连词,转折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递进关系,尚且),三、古今异义 钟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四、词类活用 得: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名词作动词 恩德,这里是“感激恩德”的意思.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 例句:乡为(义)身死而不受(呼尔蹴而的施舍)。 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孟子名句精选,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10、,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中的成语精选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

11、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告子章句下) 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 (梁惠王章句下 ) 绰绰有余 (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 (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 (尽心章句上),读准字音 箪( ) 蹴( ) 苟得( ) 不屑( ),dn,c,gu,xi,鱼我所欲也,一、通假字,1、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2、万钟不辩礼仪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通“避”,躲避,通“辨”,辨别,得通“德”,感激。与通“欤”,吗,通“向”,从前、先前,二、古今异义,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古义: 今义: 2、万钟于我何加焉 古义:

12、今义: 3、则凡可以得生者 古义: 何不用也 今义: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古义: 今义:,这种,判断动词,好处,增加,可以;用来,能愿动词,因该;把,能愿动词,三、一词多义,得: 1、二者不可得兼 2、得之则生,能,得到,四、虚词,1、之:助词 行道之人弗受 此之谓失其本心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代词 呼尔而与之 人皆有之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的,起提宾作用,不译,人家,指羞恶之心,指不辨礼仪而受之,2、为:介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动词: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故不为苟得也,因为,为了,做,做,而:连词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呼尔而与之 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乡为

13、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表示并列,不译,表示转折,却,表示修饰,不译,表示承接,就,表示原因,不译,表示目的,就,于:介词 所恶有甚于死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则:连词 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示比较,比,表示对象,对、对于,表示假设,如果,表示结果,就,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2、倒装句 所恶有甚于死者 此之谓失其本心 3、省略句 故( )不为苟得( )也 得之则生,弗得( )则死 是故( )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有于死甚者 谓此失其本心,解题,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

14、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生动形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书的文笔特点。,鱼我所欲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熊掌 得兼 有甚于 苟得 恶 患,熊的脚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同时得到。,比更重要,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

15、思。,w,厌恶,与“欲”相反。,祸患,灾难。,如使 何不用也 由是 是故 非独 勿丧,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因此,由此可见。,不仅仅。,不丧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箪 豆 羹 呼尔而与之 蹴尔 不屑,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他吃。尔,助词。,用脚践踏着。,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万钟 何加 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钟:古代的一种计量器名。六斛(h)四斗为一钟。 万钟:指很厚的俸禄。,(有)什么益处。,侍奉。,所识穷乏者:所认识的贫穷的人。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与:通“欤”,语气词。,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本心,乡,通“向”,以前。为,为(之)。全句:从前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接受。,第一个“为” wi,介词。第二个“为”,wi,动词,这里是接受的意思。,是,此,这。 已,停止,放弃。,天性,天良。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