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崔杼弑其君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22900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崔杼弑其君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崔杼弑其君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崔杼弑其君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崔杼弑其君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崔杼弑其君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崔杼弑其君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崔杼弑其君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崔杼弑其君一、文言基础专练(共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翻译题1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A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 吊:吊丧B骤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赐人 骤:突然C陪臣干掫有淫者,不知二命 干:捍卫D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嗣:接着解析:选BB项,骤:屡次。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东郭偃臣崔武子A见棠姜而美之B请自刃于庙C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D枕尸股而哭解析:选B例句,臣:名词活用作动词,做的家臣。A项,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B项,刃: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兵刃杀。C项,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D项,枕: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枕

2、在。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C. D.解析:选CC项,两个“于”均为介词,译为“在”。A项“之”,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焉”,代词,代“棠姜”/疑问词,怎么;D项,动词,就,靠近/动词,跟随,随从。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将庸何归 A社稷是主 B盟国人于大宫C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D民之望也解析:选A例句与A项都是宾语前置,例句的现代语序应为“将归何庸”,A句的现代语序应为“主社稷”;B项,状语后置,现代语序应为“于大宫(与)国人盟”;C项为被动句,“死”,被杀死,即“他的两个弟弟继续这样写,也被杀死

3、了”;D项,判断句、省略句,应为“(晏子,)民之望也”。5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晏子不死君难”的故事中,充分体现了晏子的聪明机智,机敏善辩,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自私、狡猾、贪生怕死。B晏子能理智地分析君与臣的关系,指出朝臣不必为昏君而殉死。C虽然晏子认为自己不值得为庄公而死,但缘于君臣关系,还是真诚地为死去的庄公而痛哭。D晏子对崔杼弑君的行为感到不满,但没有直言指责,崔杼认为晏子有利用价值,也没有杀他。解析:选AA项中“自私、狡猾、贪生怕死”不当,晏子认为庄公不是为国家社稷而死,臣子没有必要为无道之君而死。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君者,岂为其口实?

4、社稷是养。(3分)译文: (2)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4分)译文: (3)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3分)译文: 参考答案:(1)作为国君的臣下,难道只是为了他的俸禄吗?(臣下)应当保养自己的国家。(2)如果(国君)是为自己私利而死,或者为自己私利而逃亡,除非是他的私宠,其他人谁愿去做为他而死或随他而逃亡的事情呢?(3)况且别人立了君主又把他杀掉,我怎能为这样的君主而死,又怎能为这样的君主而逃亡?二、阅读理解专练(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欲杀犯所爱槐者景公有所爱槐,令吏谨守之,植木县之下,令曰:“犯槐者刑,伤槐者死。”有不闻令,醉而犯之者。公闻

5、之曰:“是先犯我令。”使吏拘之,且加罪焉。其女往辞晏子之家,托曰:“负廓之民,贱妾请有道于相国,不胜其欲,愿得充数乎下陈。”晏子闻之,笑曰:“婴其淫于色乎?何为老而见奔?虽然,是必有故。”令内之。女子入门,晏子望见之,曰:“怪哉!有深忧。”进而问焉,曰:“所忧何也?”对曰:“君树槐县令,犯之者刑,伤之者死。妾父不仁,不闻令,醉而犯之,吏将加罪焉。妾闻之,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吾君欲以树木之故杀妾父,孤妾身,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虽然,妾闻之,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此譬之犹自治鱼鳖者也,去其腥臊者而

6、已。昧墨与人比居庾肆,而教人危坐。今君出令于民,苟可法于国,而善益于后世,则父死亦当矣,妾为之收亦宜矣。甚乎!今之令不然。以树木之故,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而害明君之义也。邻国闻之,皆谓吾君爱树而贱人,其可乎?愿相国察妾言以裁犯禁者。”晏子曰:“甚矣!吾将为子言之于君。”使人送之归。明日,早朝而复于公曰:“婴闻之,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今君穷民财力,以羡馁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崇玩好,县爱槐之令。载过者驰,步过者趋,威严拟乎君,逆之明者也。犯槐者刑,伤槐者死,刑杀不称,贼民之深者。君享国,德行未见于众,

7、而三辟着于国,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公曰:“微大夫教寡人,几有大罪以累社稷。今子大夫教之,社稷之福,寡人受命矣。”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选自晏子春秋)注奔:私奔。治:烹饪。逆:反常、乖于常理。贼:残忍。多学一点1“犯槐者刑”中“刑”是名词作动词,解释为受到处罚。2“令内之”中“内”为通假字,通“纳”,且为使动用法,解释为使进入。3“进而问焉”中“焉”,解释为代词,代指女子。4“不损禄,不益刑”中“损”解释为减少,“益”解释为增加。5“此令行于民而法于国矣”为状语后置句,可译为“这个命令已对老百姓实行而对于国家就成为了法令”。6“虽然,妾闻之”中“虽然”是古

8、今异义词,解释为虽然这样。7“昧墨与人比居庾肆”中“比”解释为并列、并排。8“苟可法于国”中“法”是名词作动词,解释为成为法令。9“吾将为子言之于君”是状语后置句,可译为我会替你向君王去说的。10“贼民之深者”中“贼”是名词作动词,解释为动词,残害。11“婴恐其不可以莅国子民也”中“莅”解释为动词,治理。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B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C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D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

9、之法/出犯槐之囚解析:选D先读句子,找出句子中的人物以及一些虚词。“晏子”“公”指的是人,“拔”“废”“出”是三个连续的动词,所以这些地方应断开,故选D项。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公”即齐景公,姜姓,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春秋时期齐国君主。B“相国”,汉朝廷臣最高职务。战国时代称为“相邦”,汉高祖刘邦即位,为避讳改为“相国”。C“早朝”起源于周礼,吕氏春秋禁塞就有“早朝晏罢,以告制兵者”的句子。D“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后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解析:选D“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以后

10、一般自称“朕”。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公因喜爱槐树而发布命令,碰撞槐树者受刑,损伤槐树者处死;有人因喝醉酒碰撞了槐树,遭到拘捕,并被判罪。B撞树者的女儿说自己很希望做晏子的侍妾,晏子知道事出有因,便同意见她,询问并耐心倾听她的诉说。C撞树者的女儿就其父误撞槐树一事向晏子进言,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但不应因此伤害国君的大义,最终打动了晏子。D晏子劝谏景公,认为把槐树的威严和君主相提并论,悖逆民心,难以有效地治理国家,最终使景公幡然醒悟。解析:选C由“罪法妾父,妾恐其伤察吏之法”可知“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理解错误。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1、分)(1)勇士不以众强凌孤独,明惠之君不拂是以行其所欲。(5分)译文: (2)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5分)译文: 解析:(1)“以”,凭;“孤独”,孤单弱小的人;“拂是”,违背正确的事理;“所欲”,自己的意愿。(2)“穷”,尽;“崇”,推重;“拟乎”,相似;“逆”,悖逆正道;“不辜”,没有罪过;“贼”,残忍暴虐。参考答案:(1)勇士不凭着人多欺侮弱小孤单的人,明智的君主不背离正确的原则随心所欲地行事。(2)耗尽百姓的财力来满足自己的嗜好、私欲,叫作暴虐;崇尚自己喜好的玩物,让它们产生和君王一样的威严,叫作乖戾;处罚杀死没有罪过的人,叫作残忍。参考译文:景公十分喜欢一棵槐树,就命令官吏小心地看护,埋下一根桩子,并在上面悬挂一个牌子,写着景公的命令:“碰了槐树的人要受到处罚,伤了槐树的人要被处死。”有一个没有听到命令的人,酒醉时碰了槐树。景公听说后说:“这个人先触犯了我的法令。”就派官吏把他抓起来,将要治他的罪。这个被抓起来的醉酒的人的孩子到晏子家里去,托人传话:“我是住在靠近外城的百姓的女儿,有话对相国说明,我无限向往,愿意在相国的后宅充数当个侍妾。”晏子听到这话后,笑着说:“我难道是好色之徒吗?为什么我这么老还有女子愿意和我私奔?虽说如此,这里面一定有原因。”然后让她进来。女子进了门,晏子远远地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