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登高锦瑟教学案苏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22639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登高锦瑟教学案苏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登高锦瑟教学案苏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登高锦瑟教学案苏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登高锦瑟教学案苏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登高锦瑟教学案苏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登高锦瑟教学案苏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1课登高锦瑟教学案苏教版必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 登高 锦瑟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市),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唐玄宗开元年间,南下吴越,北游齐赵,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安史之乱起,他颠沛流离,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不久又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定居成都浣花溪畔。永泰元年(765),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滞留夔州两年。大历三年(768),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死于赴郴州途中。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主要作品著有杜少陵集。代表作:月夜春夜喜雨茅

2、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等。评价其作品展现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生平经历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过着禄微位卑的潦倒生活,四十多岁时抑郁而死。主要作品富平少侯北齐二首锦瑟贾生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安定城楼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评价晚唐诗人。晚唐诗坛上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李”。(一)背景链接1

3、.登高写于大历二年(767)秋,是杜甫在四川夔州时所写。其时,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杜甫此时“漂泊西南天地间”,家道艰辛,个人多病,尤其是壮志未酬。他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又相继去世。适逢秋日登高,夔州水急、风大、猿啸的萧瑟秋江景象,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使他发出如此之人生慨叹,于是就有了这首旷世之作。2.李商隐因婚娶一事,无意中被卷入党争的旋涡,郁郁不得志,再未有施展抱负的机会,于是一切忧国之心、自伤身世之慨,都寄托于幽微隐晦的诗篇里。锦瑟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一般认为这首

4、诗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于郑州所作。诗人闲居无事,回忆往事,浮想联翩,百感交集;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于怀,叹华年如水东逝,迷惘伤怀,遂作此诗。(二)常识整理.文学常识七言律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文化常识登高习俗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其由来大致有三。其一是登高避灾,其二是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三是登高“辞青”。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

5、般是登高山、登高塔。(一)字音识记1.渚清(zh)2.猿啸(xio)3.霜鬓(bn)4.潦倒(lio)5.锦瑟(s) 6.惘然(wng)(二)词语解释1.风急天高猿啸哀哀:指声音凄凉2.渚清沙白鸟飞回 回:指鸟盘旋飞翔的样子3.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古今异义,古义,年暮垂老; 今义,指很多年,终身4.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极,非常 繁: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多5.无边落木萧萧下 下:名词作动词,落下6.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不知原因7.望帝春心托杜鹃 春心:古今异义,古义,指对青春、爱情或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今义,指思慕异性的心情8.此情可待成追忆 可待:岂待,表示反问9.只是当时已惘然 惘然:古

6、今异义,古义,迷惘,茫然;今义,失意的样子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1.掌握两首诗中的文言词语和典故。2.了解杜甫、李商隐的作品风格。3.理解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感情。 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登高(一)赏形象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 明确:首联用高度凝练的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风急天高,猿啼悲哀,渚清沙白,飞鸟回翔。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景图,意境雄浑高远。一个“哀”字具有千斤之力,让秋景有了浓重的感伤色彩。(二)赏语言2.说说颔联中“无边”“不尽”的表达效果。答: 明确:颔联描绘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无边”“

7、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更能让人在景色的情状中品味出韶光易逝、英雄迟暮的感伤。3.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答: 明确:本诗的诗眼是“悲”字。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看到一幅悲凉的秋景而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前两联描绘了萧瑟肃杀的秋景,后两联写了诗人层层的悲愁,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这“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三)赏技巧4.本诗是如何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联系在一起的?答: 明确:颈联中的“悲”和“独登台”暗合了首联

8、的“哀”,表明了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诗人目睹阔大苍凉的秋景、“萧萧”的落叶和“不尽”的逝水,不由得想到自己一生漂泊不定、年老后沦落他乡、体弱多病的处境,无限悲愁之绪顿时涌上心头。5.登高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说说这首诗情景交融的特点。答: 明确:前两联写景,是登高时的所见所闻;后两联抒情,是登高时所感。后两联将前面的秋景烘托出来,又以无限感慨作结,寓景于情,情中有景,前后照应,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四)赏情感6.诗人忧国忧民、伤时感怀的感情集中在哪一句上?试简要分析。答:明确: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集中在“艰难苦恨繁霜鬓”上。“艰难”指时局的艰难,也包括诗人

9、身世的艰难。苦恨,犹言深恨、恨极。因为时局、身世都很艰难,所以深恨。由于深恨,致使诗人加速衰老,头发全部变白了。锦瑟(一)赏语言7.首联中的“无端”用得巧妙,请简析其妙处。答: 明确:“无端”是“没有来由”之意。写此诗时,诗人行将五十。“无端”埋怨锦瑟,何尝不是指自己虚度五十春秋给人凄凉悲怨之感。(二)赏技巧8.颔联化用了哪些典故?如何理解?答: 明确:“庄生晓梦迷蝴蝶”化用了“庄生梦蝶”的寓言故事。诗人因聆听锦瑟的曲调而思绪翩翩,不知身在何处,美梦醒来,梦境不再,终致心绪烦乱,怅然若失。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它是一种情境,也可以说是一个梦。“望帝春心托杜鹃”化用了“杜鹃啼血”

10、的典故。杜宇之悲托于杜鹃,犹如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与怨愤托之于锦瑟之声。(三)赏形象9.“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 明确: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来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四)赏情感10.尾联的大意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 明确:尾联大意是说,如此哀怨怅恨的情怀哪里是现在回忆才感到的啊,在当时就已经令人惘然无措了。既然此等情怀在当时就如此,那么,今朝追忆此情又会惹起怎样的怅恨、怎样的哀怨、怎样的苦痛呢?诗人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怅惘、苦痛。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1.从教材

11、中积累杜甫是一个悲苦的诗人,他一生经历坎坷,生活困顿。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比较重,有中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担当精神和人生理想。博大的悲悯情怀和牺牲精神,使他面对自己为秋风所破的茅屋,竟然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诗句。即便在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时,也念念不忘国家命运。品读他的诗歌,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他那敢于担当的肩膀,感受到一颗伟大的心灵和仁爱博大的圣人胸襟。2.从现实中积累德兰修女,生前,做的都是小事情抚慰临终者,抱起弃婴,为病人清洗伤口,替老弱铺上床单但是她的去世却是全球的一件大事,无数的人为她送行,不分种族,也不分宗

12、教。那个夜晚,人们哭泣叹息这个星球少了一点儿光亮,少了一点儿仁爱,少了一点儿同情。她说:“我们的工作不单只是帮助贫困的人或没有被关心的人,我们也要把光和喜悦传送给那些正在受苦难的人。我们要同贫困的人共同生活,要成为传送喜乐的人,让喜乐就像阳光一样到处闪耀。请你做一个传送喜悦和爱心的人吧!只有爱心才能消除世界的上贫困和病痛。”3.从名言中积累(1)悲悯情怀是一种普遍关注人性、人类生存状况的人道主义情怀。朱光潜(2)同情,是一切道德的基准! 尼采(3)同情是你能给别人的最佳礼物。马尔登(4)通过理解并且经受别人的痛苦,自己的内心也会丰富。茨威格(5)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颗心都得到温暖。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巴金4.从佳作中积累(1)悲悯情怀是人类最高尚的一种胸怀,她平和慈悲,宽广包容,并非局限于一时一地一己之身,而是与全人类同呼吸共命运。她超越了贫与富、国家与民族的界限,她关注那些苦难中的同类,关怀与同情弱者,使人们在爱里忘记仇恨,忘记自己的伤痛,是人类的疗伤良药。(2)人应该常怀悲悯之心,一个不具有悲悯之心的人,是断不会懂得珍爱自己,更谈不上去关爱和扶助别人的。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旦丢掉它的悲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