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痛与不痛的秘密教学案语文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22599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痛与不痛的秘密教学案语文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痛与不痛的秘密教学案语文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痛与不痛的秘密教学案语文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痛与不痛的秘密教学案语文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痛与不痛的秘密教学案语文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痛与不痛的秘密教学案语文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痛与不痛的秘密教学案语文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痛与不痛的秘密本课话题责任一、从课本中积累病人在连续注射吗啡以后,就觉得离不开它,不给打针就难受,这就是说病人对吗啡“成瘾”了。一旦成瘾以后,必须花很大力气才能把它戒掉。由于存在着这些缺点,医生往往不敢轻易使用这种药物。医生不会为了自己的治疗效果而轻易使用吗啡,这是对病人负责,这是医德,是责任。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扛负着自己的责任。责任,也许是自己对自己的规定,也许是别人交给你的任务,也许是自己的工作责任是多种多样的,学生有学习的责任,建筑师有建房的责任,老师有教学的责任,作家有写作的责任,甚至连普通的动物乌鸦也有反哺的责任。二、从历史中积累1当车轮卷起滚滚浓烟时,当你和弟子们黯然走

2、出齐都时,人们知道,你又失败了。有人笑你痴,有人笑你狂,你仍不在意,因为你看到了他们看不到的东西。你看见战火中流离失所的百姓,因失去丈夫悲痛欲绝的妻子。而他们只看见了自己的霸业与天下。孟子,你是那个时代的圣人,你把“仁”当作目标,把照顾天下百姓当作己任。虽屡遭失败,仍然不忘担当,您承担责任的勇气必将随儒家文化一同传扬!2当土木堡传来兵败的号角时,当天子被野蛮的民族掳走时,当京师乱成一团、百姓惊慌时,你站了出来,大声喝骂着他们的懦弱,你大胆地走向城头,组织着每一点可调动的力量。城外精兵猛将,曾击溃百万大军;城内文弱书生,未曾经历一战。不可思议,你居然赢了,望着洒满鲜血的城墙,你笑了,于谦,你是清

3、白永留人间的君子。你承担责任的勇气让敌人胆寒,让显贵汗颜!关键时刻,你挺身而出,你的名字万古流芳!三、从名言中积累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2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3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丘吉尔4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是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5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多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林肯一、作者简介国际知名疼痛学家韩济生韩济生,生于1928年,浙江萧山人。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知名疼痛学家,我国疼痛医学的开创者。1953年毕业于上海医学

4、院医学系。在大连医学院生理高级师资班进修后,先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北京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北京中医学院、北京医学院等单位生理系任教。从1965年开始从事针灸原理研究。1972年以来从中枢神经化学角度系统研究针刺镇痛原理。在国内外杂志及专著上发表论文400余篇。1981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作品:中枢神经介质概论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原理生理学多选题汇编神经科学纲要(获原国家教委科技图书特等奖)等。二、背景回放19世纪初问世的现代麻醉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外科医学的发展,但现代麻醉技术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干扰仍不可能完全避免。由于现代麻醉所面临的风险,寻找更符合生理功能状态、把

5、麻醉药物对生理干扰降至最低水平的麻醉方法,一直是临床麻醉学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韩济生先生通过动员人脑内固有的类似吗啡的肽类物质“脑啡肽”来减轻甚至消除毒瘾,增加自身抗毒的研究方法,可以使病痛患者消除剧烈疼痛的困扰,推动人类医学向前发展。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晕厥(ju)(2)成瘾(yn)(3)弊病(b) (4)堡垒(li)(5)针灸(ji) (6)脑啡肽(ti)(7)羟色胺(qin) (8)乙酰(xin)(9)胆碱(jin) (10)癫痫(din xin)(11)弥补(m) (12)轮廓(ku)(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晕 (2)差2语境辨析法(3)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政治学助理教

6、授葛雷格默里博士介绍,恶()心是强烈的排斥感,是对不愉快的事情,尤其是恶()毒事情的深深厌恶(w)。(4)从很粗糙的外形模(m)仿到模(m)具与系统的全面抄袭,这是中国山寨1.0时代在做的事情。二、写准字形(1) (2(3) (4)三、用准词语(一)明确词义(1)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2)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辨析正误这里的学员来自四面八方,都是学安保的。现在学校既不设军事课,也不开武术课,所以,个别学员开始时兴趣不高,认为不是用武之地,过了一段时间才安下心来。辨析:“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这里使用正确。“用武之地

7、”比喻可以施展才能的地方或机会,这里望文生义,认为是动武的地方,可以改为“不是理想之地”。(二)易混辨析1剧烈vs猛烈填一填炮火猛烈,炮弹横飞,一片弹片刺进张连长的背部,剧烈的疼痛差点儿使他倒下。辨一辨猛烈:气势猛,力量强大,来得突然。剧烈:动作或某种感觉程度重。2.实验vs试验填一填研发团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消除甲醛从技术上看是可行的。这部电影的运作流程,完全采用了好莱坞商业模式,是一次相当成功的试验。辨一辨“实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试验”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本文说明了镇痛研究的进程,由发现吗啡镇痛到发现吗啡起止痛作用的

8、部位就在脑子里很有限的区域,又发现吗啡的分子结构有左旋、右旋两种结构,只有左旋吗啡有止痛作用。然后又发现人、猴、猫、兔等动物的脑子里都有“吗啡受体”,起名“脑啡肽”。揭开了痛与不痛的秘密,为中国传统的针刺麻醉的研究和应用开创了广阔的前景,让我们感受到我国中医的魅力,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痛与不痛的秘密一、阅读课文第13段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1用鸦片提取出来的吗啡,对人类有哪些有用的方面?又有哪些有害的方面?请简要概括。答: 参考答案:吗啡在医学上的用途: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有镇痛和麻醉作用,成为医生与疼痛作斗争的强有力的武器。吗啡的弊病:身体对它容易产生“耐受性”,也容易“成瘾”,且成瘾之

9、后就很难戒掉。2第3段中“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一句的作用是什么?答: 参考答案:过渡句。照应上文“科学的道路是曲折的”,引出下文对研究“吗啡受体”的说明。同时,这句话也反映了古往今来所有科学研究都是人类生活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的道理。3阅读第2段,“这些现象促使人们推想,身体里可能有一些特定的部位,是专管止痛的,但它上面挂着一把锁”,“锁”指什么?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发现这个秘密的过程是什么?答: 参考答案:“锁”指的是医学上说的“吗啡受体”或“鸦片受体”;用的是打比方;发现这个秘密的过程是:发现镇痛部位发现吗啡分子结构的左、右两种形式推理必定有专管止痛的部位发现“吗啡受体”。

10、二、阅读课文第57段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4在第5段中,作者分别使用了“可能”“当”“当然”“从目前情况看”等词语,这些词语的作用或好处分别是什么?答: 参考答案:对疼痛原理与治疗的研究还在发展中,用“可能”一词表明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谨慎态度;“当”表明只是一种猜想,而非事实;“当然”一词是补充解释前面“可能”的程度;“从目前情况看”,既限制了时间,又突出了针灸疗法的巨大医学价值。5最后一段,作者是想告诉我们什么?答: 参考答案:作者要告诉我们两点,一是对脑中鸦片样物质的研究还只是一个开始,二是这方面的研究有广阔的前景。三、阅读全文,回答后面的问题。6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解释中医针刺镇痛的科学原理

11、。答: 参考答案:中医早就知道用针灸的方法可以治疗很多疼痛性疾病,甚至可以用针刺麻醉的方法开刀做手术。中医针刺可以引起脑啡肽的产生和释放,可以把身体原有的与疼痛作斗争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1叙述有条理本文着重介绍了痛与不痛的原理,由疼痛这一常见现象起笔,接着介绍疼痛的原因及镇痛的原理。文题中“秘密”一词是全文的重点,贯穿始终。2结构紧凑,逻辑性强作者善于运用过渡句承上启下:比如第2段开头,“科学的道路是曲折的”;第3段开头,“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第4段开头,“发现脑啡肽的消息,在我国医学界引起的兴趣尤其强烈”。这些句子的使用,使得文章结构紧凑,逻辑性强,让读者明确地看到镇痛研

12、究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3运用比喻的说明方法作者在说明过程中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比如说明左旋吗啡和右旋吗啡的差别时,写道:“左旋吗啡和右旋吗啡结构非常相似,就像人照镜子时看到镜中人像和自己一模一样,所差的只是自己的左手成了镜中人的右手。”又比如把“吗啡受体”比喻成一把“镇痛之锁”:“身体里可能有一些特定的部位,是专管止痛的,但它上面挂着一把锁,只有左旋吗啡这把钥匙,才能打开这把镇痛之锁。”比喻的运用,使得专业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也使抽象的事理变得生动形象。如何运用比喻手法说明事物比喻手法说明事物是一种用一个事物、事理来说明另一个事物、事理的方法,它具有一种化深为浅、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概念为

13、具体、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的特殊功能。如何才能通过比喻把事物说得生动形象呢?1比喻要新鲜、贴切、不落俗套,有助于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中的句子:“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将“石拱桥”比喻成“虹”,准确地介绍了石拱桥的形状,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人民英雄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将“纪念碑”比喻成“顶天立地的巨人”,贴切而又形象地说明了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点。2运用比喻要注意被说明事物的特殊性如:东北虎趾垫和掌心的肉垫,像海绵似的柔软,使东北虎走起路来像猫一样,无声无息,敏捷而富有弹性。这是它们身体条件上的优势,而它们的

14、捕食本领也比狮子高明,常采取静伏、潜行,好搞突然袭击。它的一声长啸,会吓得许多动物伏地不动,然后使用扑、掀和剪等方法来捕捉。虎的一扑很厉害,能远扑7米之外,跃高2米,一掌可以击倒一只鹿。它的尾巴就像一条铁棍,“一剪”可以打断动物的腰和腿。作者在介绍东北虎的特点时,把它特有的“趾垫和掌心的肉垫”比作“海绵”,把“尾巴”比作“一条铁棍”,这些比喻从东北虎的身体各个部分在捕捉食物时有不同的作用的角度进行说明。适当地运用比喻,使事物形象可感、鲜明生动。3使用比喻要与文章的语境、对象、内容、情感及表现手法等的风格协调统一如:我正在窗前读书时,突然眼前一道亮光闪过,接着远方又轰隆地响了一声,就下起了倾盆大雨。雨点从屋檐落下来,就像断了线的珍珠,真美啊。我透过雨珠织成的“窗帘”,看见远处的山朦朦胧胧的,就像披上了白纱巾。窗前的树被大雨冲洗得一尘不染,雨点就像一个个调皮的精灵在树叶上跳舞。作者在文中把“雨点”比作“断了线的珍珠”,既写出了雨点的特点,又写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