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4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案苏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22570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4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案苏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4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案苏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4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案苏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4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案苏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4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案苏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4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案苏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4课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案苏教版必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寡人之于国也(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孟子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先秦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五十岁以后,他曾经率领弟子先后游说齐、宋、滕、魏等君主,宣传他的“仁政”理论。六十五岁左右,他回到邹,专心从事教育和著述,与弟子一起编成孟子。主要作品 孟子,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该书是记载孟子言行的书,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评价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二)人物轶事不敢休妻的孟子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

3、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一)背景链接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攻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欺被视为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经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重创,内忧外患,以至于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孟子被“招贤”来到魏国,梁惠王招贤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恢复并扩大疆土。所以一见面,梁惠王就迫不及待地向他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向梁惠

4、王宣扬他的仁政思想。本文就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二)常识整理由语录体散文向专题性论文过渡的文体对话体对话体是通过一定的情景,模拟二者(通常是两人)对话内容的一种形式。对话体与其他文体不同的特征在于,它体现了对话者的现场性,因此也容易让读者如同置身于当时的语境之中,生动而形象。孟子是孟子语录的集结,但多数篇章是通过对话体展开论辩的说理散文。对话体这种形式除了承载论辩观点之外,还有叙事的功能,使文章情节化、故事化。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文言句式。2.了解孟子善于雄辩、气势充沛的风格和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思想。3.学习文章结构严谨、善用比喻的写法。一、诵读课文第13段,完成下

5、面的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寡人之于国也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于:介词,对于(2)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于:介词,到(3)河东凶亦然 然:代词,这样(4)察邻国之政 政:当权者(5)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副词,更(6)王好战,请以战喻 以:介词,用(7)填然鼓之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之:衬音助词,无实义(8)兵刃既接既:副词,表示动作完成,已经,之后(9)弃甲曳兵而走曳:动词,拖着 走:动词,逃跑 (10)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有的人 而:连词,表承接关系(1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介词,用,凭,拿 则:连词,那

6、么(12)直不百步耳 直:副词,只是,不过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义:黄河北岸的魏地。 今义:越南首都。3.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填然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4.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弃甲曳兵而走。译文:(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省略句,省略主语“士兵”)(2)是亦走也。译文:这也是逃跑啊。(判断句,“也”表示判断)环节二:把握文意5.下列全部属于梁惠王自认为尽心治国的措施的一项是()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A.B.C.D.解析:选B是梁惠王对自己的评价;是梁

7、惠王对现状的认识。6.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欲擒故纵”,充分利用梁惠王好战、争夺人口的心理,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论证启发梁惠王。B.孟子设喻是向梁惠王说明“移民移粟”的治国方法与邻国的治国不尽心,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只是措施不当。C.孟子设喻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为下面自己提出治国之策做了铺垫。D.孟子散文善用比喻,生动有趣地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富有雄辩性和鼓动性。解析:选BB项,孟子设喻是向梁惠王说明“移民移粟”的治国方法与邻国的治国不尽心,没有本质的区别。二、诵读课文第4段,完成下面的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不违

8、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副词,尽(2)斧斤以时入山林 以:介词,按(3)王道之始也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勿夺其时 夺:错过(5)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动词,反复陈说 以:介词,把(6)非我也,岁也 岁:名词,年成(7)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连词,则,那么8.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同勿,不要(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同斑(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同敛,收敛,积蓄(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同途,道路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1)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古义:可,可以、能够;以,凭、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2)然而不王者古义

9、:然,这样;而,却今义:表转折连词10.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释义。(1)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丧: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死:动词作名词,死了的人。(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植、栽种。(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作动词,穿。(4)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5)然而不王者王:名词作动词,为王。(6)王无罪岁罪: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11.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译文: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了。(状语后置句,状语“于邻国”置于形容词“多”之后,应为“于邻国

10、多”)(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译文:五亩大的宅院,在宅地周围种上桑树。(状语后置句,状语“以桑”置于动词“树”后,应为“以桑树之”)(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译文: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省略句,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4)申之以孝悌之义。译文:把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状语后置句,状语“以孝悌之义”置于动词“申”后,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5)未之有也。译文: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宾语前置句,宾语“之”置于动词“有”之前,应为“未有之也”)(6)非我也,岁也。译文:不是我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判断句,“也”表示判断)环节二:把握文意12.下列全部属

11、于孟子“王道”措施的一项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养生丧死无憾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A.B.C. D.解析:选A是“王道”的结果;是揭露社会的不平等。13.对第4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发展生产、百姓安居乐业,才是王道的根本。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解析:选CC项,害民的应该是统治者的暴政,而非荒年

12、。三、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问题。14.孟子的仁政思想传承至今仍显示出一定的进步性,联系现实,讨论他的仁政主张可作哪些合理引申。答: 参考答案: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有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道德教育,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使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1.从教材中积累梁

13、惠王声称自己“于国尽心焉耳矣”,可实际的情况却是“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而在位者却归罪于年成不好。孟子指出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吃饱穿暖、受教育、懂得礼仪,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为此,孟子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就是农忙时不征调百姓服役,让百姓及时春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林牧渔。黎民不饥不寒之后,还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也就是兴办教育,教化百姓。孟子的王道思想体现了他对涉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2.从历史中积累林则徐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者、民族英雄,而且也是一个关心民生的人

14、。鸦片战争后,他被流放,适逢黄河发大水,道光皇帝不得已把遣戍途中的他召赴河南治水。他本来就深谙黄河水势,并有一套制水的办法。在河南近一年,治好了水患,又被发配到新疆。夫人因病留在长安,他独身西行,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到伊犁之后,又兴修水利,他当年兴修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作用。3.从现实中积累2015海南十大“最美村官”陈林雄,带领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盐尽村,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先后实现了全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硬化道路覆盖,主要的乡村干道也有了绿化、美化及亮化;成立联防队坚决打击危害群众利益不法事件;开展金秋助学,共募得善款31万,圆了105位寒门学子的求学梦;响应“强党建,促增收”活动,要求党员亮身份、晒承诺,建立起帮扶机制,其间结对帮扶88位困难群众等。盐尽村由原先的“问题村、落后村”变为了现在的“和谐村、美丽村”。4.从名言中积累(1)善为国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