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地理环境特性与自然环境影响(1)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509189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地理环境特性与自然环境影响(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通用版)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地理环境特性与自然环境影响(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通用版)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地理环境特性与自然环境影响(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通用版)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地理环境特性与自然环境影响(1)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通用版)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地理环境特性与自然环境影响(1)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地理环境特性与自然环境影响(1)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地理环境特性与自然环境影响(1)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高考导航,专题四 地理环境特性与自然环境影响,体系构建,命题揭秘 1.纵观近五年高考全国卷命题情况可以看出: 炙热点: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亚热点:地理环境整体性、自然资源利用。 偶考点: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考查形式上,选择题、综合题并重,各种景观图和区域图将是重要的命题信息源。,专题四 地理环境特性与自然环境影响,学案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四 地理环境特性与自然环境影响,最新考纲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 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点一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某地理现

2、象,一般要注意以下问题: 1明确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组成要素 在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时,一般要从地貌、水文、土壤、生物、气候这五大要素着手进行。 2理解五大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地面性质,内、外力作用共同,3.抓住自然环境变化的两大关键因素 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中,生物要素比较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并由此带动其他要素发生变化,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其次,_也比较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如修建水库、围湖造田等。 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

3、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人类活动对生物的破坏,水文,4掌握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问题的模式 (1)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是“_”的形式,如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就是在大气、地形、洋流等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这一类问题要采用逐一分析的方法:,一果多因,(2)在分析某一地理现象或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时,是“一因多果”的形式,这一类问题的影响形式又有两种情况: “_”,即对各要素的影响及影响程度是并列表现的。,一因并果,一因串果,2014高考全国卷,T36(1)(2),11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 m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

4、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 cm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 审题专练 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题干材料:(1)“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_。”可分析出“沙源”只能来自湖岸地区,包括河流入湖处形成的河滩及湖泊水位下降露出的湖滩。(2)“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 天”,说明风力_,是起沙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地起沙,强劲,2审图像材料,把握关键信息,河滩,湖滩

5、,河,谷,植被,标准答案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视角 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分析 1(2014高考全国卷,T79,12分)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

6、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生物量提高 生物量降低 植株密度改变 植被分布改变 A B C D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A,D,(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 变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解析:第(1)题,分析表中数据不难发现,与2009年相比,201020

7、13年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虽然略有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大幅度上升,可见实验期间生物量是提高的,正确,错误;,D,与2009年相比,20102013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虽然不 变,但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在持续增加,因此植株密度在增加,正确;实验期间,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不变,错误。故选A。第(2)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上升。故选D。第(3)题,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量增加较少、地下生物量在下降,说明灌木植物有萎缩的趋势;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

8、下生物量均在增加,说明草本植物有繁茂的趋势。故选D。,2(2014高考全国卷,T8,4分)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解析:科隆群岛的位置极其特 殊,距离南美大陆约1 000 km, 形成了一个几近封闭的小型生态环境,因而生物多具有独特性,故选B。,B,命题方向 本考点多提供具体的生活案例,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或是利用整体性特征分析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整合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并用

9、之于实践生活的能力。,押题 下面的左图是地理环境各要素联系图,右图为我国某地地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左图反映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具有_、 _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2)假如一个地区的气候持续干旱,将对该地区其他地理要素产生怎样的影响? 河湖水量减少甚至干涸;植物生长缓慢或枯死,直至形成荒漠;风化、风蚀作用加剧,风蚀作用使土壤逐渐沙化,最后变成沙漠。,(3)结合上面的右图,说明该地地表景观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自然地理环境演化过程的统一性。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再加上受夏季暴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强烈侵蚀,土地肥力逐渐下降,且使沟谷进一步加长、加深,最后使平坦的高原面变得更加破碎;

10、由于表层土壤肥力的下降和人类的严重破坏,植被覆盖率随着水土流失进一步降低,地方气候趋于干旱;河流含沙量增大,下游河道淤积、改 道,形成泛滥平原。,解析:第(1)问,左图反映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第(2)问,假如一个地区的气候持续干旱,将对该区域河湖水量、植被生长、地貌形态等产生影 响。第(3)问,从土壤性质、降水强度、地形变化、植被覆盖率、水文变化等方面分析即可。,1北半球气候类型与自然带,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自然带地带性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延伸方向:大体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 更替方向:沿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更替,低纬和北半球高纬低平地区,热

11、量,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延伸方向:大体沿经线方向南北延伸 更替方向:自沿海向内陆沿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更替,中纬度低平地区,水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延伸方向: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 更替方向:自山麓向山顶更替,海拔较高的山地,水热状况差异,3.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判读方法 (1)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判读方法 依据该现象所处的_、_,_,_,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现象;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现象。,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环境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山地阳坡自然带的数量多于阴坡自然带,基带名称,越低,越高,越大,自然带数

12、量越多,4.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坡度大,阳坡,南坡比北坡低,5.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南美洲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南美洲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携带的水汽难以到达东部,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及中美地峡东侧、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处在信风带迎风坡;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201

13、4高考大纲全国卷,T45,8分)如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1)(2)题。,(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 特条件是( )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A,C,审题专练 1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 (1)审材料:根据材料中的“生长旺盛”,“百年之内就可以恢复”可分析出植被生长_,破坏后恢复较快。 (2)审设问:根据设问中的“植被类型”,“独

14、特条件”可分 析本题考查_与影响植被生长的_。,能力强,植被类型,因素,2审图像材料,把握关键信息,火山喷发,热带,视角1 自然植被类型判断 1(2013高考全国卷,T6,4分)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C,解析: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位于温带(45N附近),不可能分布着亚热带的植被类型,故排除A、B两项;由于西坡是迎风坡,降水丰富,应分布着大片森林而非草原,故C项正 确,D项错误。,视角

15、2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判断 2(2013高考全国卷,T8,4分)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图示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 ) A地 B地 C地 D地 解析:地和地降水较少, 且位于沿海平原,开发程度高, 森林较少。地海拔高,气温 低,不适合喜温喜湿的樟树生长。,B,命题方向 1结合区域分布图或各类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分析判断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类型,或判断影响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 2联系具体的山地自然带分布,分析判断某山地自然带类型,或分析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 3结合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分析判断山地位置、坡向性质或某种山地自然带的分布特点。,押题1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植被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1)该山地最可能位于( ) A西藏 B新疆 C湖北 D山东 (2)造成该山荒漠带与森林带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热量 D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