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案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6505137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定县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电子备课教案 科 目:品德与社会 班 级:五(9)班 教师姓名:刘 厚 梅 起止内容:第二单元2017年4月第二单元追根寻源单元分析单元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兴趣;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能力:学习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推测和再现历史的方法。知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初步了解人类的发展进程和几千年来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从对古代文化的探究与古今的对比中,知道历史是如何记载下来的,如何去了解历史;了解和探究自古以来中国文化

2、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根源,都有过去、现在与未来。设计构想:本单元基本上是从我们现在的衣食住行(物质生活)和汉字、书(精神生活)两个层面出发,透过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探究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同时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在尽可能地通过建立现实和历史的结合点,让学生拉近现实和历史距离的同时,我们也通过中外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文明古国的认同。1历史上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古代人的生活,与今天的学生相距很遥远。所以,教材用学生熟悉的吃穿住、陶瓷、文字和书作为了解历史的话题而切入和展开,有利于学

3、生拉近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在比较中了解古代人的生活,了解一些事物的发展过程。借此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树立历史发展观,另一方面也基本了解祖先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从而产生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对祖先的钦佩感。2在教材的呈现形式上,只是提示了一些范例的知识点或信息资源,给学生留出了探究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学习探究历史的各种方法。3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所以留给学生的学习空间比较大,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生成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使命感,至于用哪方面的史料说明问题,更多地是从方法层面予以考虑,甚至可以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去学习。主题活动指引:主题一“吃穿住话

4、古今(一)”,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并让学生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推测和再现历史的方法。1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远古时代人类的吃、穿、住是怎样的状况。2从相关资料中,了解远古时代人类如何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使学生感受人类的进步与发展。3收集相关农谚,找找日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从中感受祖先们的聪明与智慧。4通过美食图片和讲述与食有关的故事,感受中华食文化,及东西方

5、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异国的食文化。主题二“吃穿住话古今(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服饰、纺织和建筑的发展,认识服饰、建筑的地域特点以及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关系,由此体会到人的创造与社会的发展。感受我国服饰和建筑艺术的神奇、美妙和丰富多彩。1通过录像介绍,让学生了解从古到今,制作服装的材料和工具的变化过程,体会人类的创造力与社会的发展。2比较不同时代人们着装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延续与不同文化的交融。3让学生找找丝绸之路途经的国家和地区,感受中国丝绸文化对世界的影响。4利用图片,引导学生从房屋的演变过程中,了解中国建筑的产生、发展及特点,比较东西方建筑的不同风格,感受社会的发展变迁对

6、人们居住环境和方式的影响。主题三“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让学生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的基本情况,及其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要的密切关系。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1借助生活中常用的陶盆和陶壶,让学生了解人类是怎样发明制作陶器的。2让学生猜猜出土陶器的用途,了解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钦佩古人的创造精神。3通过小瓷碗的诉说,使学生知道瓷器是中国发明的,感受中国瓷器对世界的影响,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4找找生活中的瓷器用品,让学生感受陶瓷在现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并展望中国陶瓷美好的未来。主题四“汉字和书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特点及与现实事物的联系,感受

7、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和中国人在文字上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欣赏。了解书的产生及演变历程。通过学习,体会到我们今天的一切事物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都凝聚着先人的智慧,这其中我们的祖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借助课件,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产生和演变,从中感受祖先们在文字上的创造力。2通过教材中的百福图、文字游戏和视频资料,使学生体会汉字的神奇和中国人的智慧,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3引导学生了解书的演变过程,知道造纸术和印刷术在书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感受古人的创造精神和聪明才智。(自选)1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

8、和创造;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能力: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推测和再现历史的方法。知识:了解远古时候人们的生活状况;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学生对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是缺乏认识和了解的,今天学生们的吃、穿、住和远古时代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只是从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在农村,有着各式各样鲜活的民间传说,也保留着一些比较古老的生活方式与传统,这些都是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

9、中要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资源。启发农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主动借助这些载体和资源,了解过去的历史,体会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过程需要教师认真备课,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实施有效的引导。通过对学生的现状和障碍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时空的距离,学生对感受凝结在吃、穿、住中的祖先们的智慧会有一定的困难,不容易体会到其中的文明发展。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学中可借助课件,引导学生从远古人类在获取食物过程中

10、所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及其祖先们对火的使用和吃熟食的故事中,感知人类的智慧,突破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农谚和农历节气,体会祖先在农业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从美食故事及东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中,感受祖先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教学重点: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教学难点: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生准备:收集相关农谚,了解中华食文化的有关故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一走进远古时代1播放动画:远古人类的生活引导学生结合情景讨论: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

11、穿什么?住在哪里?想象一下,早期人类是怎样生活的。(板书:走进远古时代)2播放课件:获取食物过程中的困难和危险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在当时的自然条件下,祖先们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呢?如果我们生活在远古时代,会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困难?小结:远古时代,人类在从自然界获取食物的过程中,很容易遭受毒蛇猛兽的袭击。祖先们无法知道食用的野果是否有毒,对猎取的野兽也只会生吃,这样有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正因为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和危险,祖先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学会了使用火。考古学家通过一系列的考古发掘,为我们揭开了祖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如何使用火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12、一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回到远古时代,感受人类最初的生活。】活动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1播放视频:考古资料的证明(一):火的使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些考古资料中,你发现了什么?祖先们是怎样学会使用火的?2播放动画:熟食的故事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获取食物和饮食方式方面与最初的人类有哪些变化?3播放视频:考古资料的证明(二):种植和养殖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祖先们是如何学会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你有何感受?小结:火的使用、养殖和种植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他们告

13、别了饮血茹毛的生活。祖先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能够比较稳定地获取生活所需的很多食物,以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也是人类农业和畜牧业的开始。(板书:从野蛮走向文明)【设计意图:了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在种植、养殖技术方面对世界做出的贡献,感受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活动三古人的歌谣1播放动画:农谚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把你知道的关于天气、节气、自然、种植、养殖方面的农谚说给大家听听。(板书:农谚)播放课件:农谚调查表2出示图片:日历上的农历节气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知道用红圈标出来的是什么吗?一年中农历的节气有多少个?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

14、系?3播放课件:二十四节气歌(板书:二十四节气)小结: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让我们感受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和漫长,以及我们祖辈的勤劳和智慧。【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农谚和二十四节气歌是人们在千百年耕作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是祖先智慧的体现。】板书设计走进远古时代从野蛮走向文明第2课时活动一餐桌上的智慧1出示图片:中华美食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这些美食,你有什么感受?2播放视频:拉面绝技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面团转眼变成了细如发丝的面条,你想到什么?在我们日常吃的美食中,你们发现哪些美食也蕴藏着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和聪明才智?小结:从饭菜到餐具和食品加工用具,独特的食文

15、化无不闪烁着祖先的智慧与创造。【设计意图:从欣赏美食图片和拉面绝技,以及了解筷子和石棒、石磨的用途,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活动二说说吃中的故事播放动画:屈原的故事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听过或收集了哪些与美食有关的故事?从这些美食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小结:一只饺子,包进了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对家乡百姓疾苦的关心;一个粽子,诉说着战国时期屈原精忠报国、悲愤而死的历史;一道东坡肉,告诉我们一则苏东坡勤政爱民的美谈。一道道美食,传承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板书:中华食文化深刻而富有魅力)【设计意图:通过讲述美食背后的故事,探究来龙去脉,从中感受中国食文化的深刻和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活动三中西饮食的比较1出示图片:中西饮食比较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西餐和我们中餐有什么不同?对于中西餐的不同,你有什么想说的?(板书:尊重异国的食文化)2播放动画:歌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