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陵园(公墓)景观规划设计浅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6500356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陵园(公墓)景观规划设计浅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代陵园(公墓)景观规划设计浅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代陵园(公墓)景观规划设计浅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代陵园(公墓)景观规划设计浅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代陵园(公墓)景观规划设计浅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陵园(公墓)景观规划设计浅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陵园(公墓)景观规划设计浅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陵园(公墓)景观规划设计浅谈现代陵园景观规划设计浅谈任何一种文化的诞生都有其存在的必然和形式的渊源。在中国,墓葬文化和形式受到各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如“灵魂不死、天人合一”观、“天人感应、阴阳五行互补”观、“儒、道”生死观以及周易“风水”思想等。这些自然哲学思想,在岁月的磨练中逐渐形成了日臻完善、自称一套的完善体系,指导了中国上千年的城市、建筑、园林、陵园等一系列的布局形式。在中国墓葬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入土为安”死者必须埋入地下的习俗已经根深蒂固。古代中国人认为人类必须依附自然,与自然息息相通,死者必须埋入地下才能得到安息。“入土为安”实际上是这一哲学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台湾地区地少人稠,

2、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受入土为安与风水传统观念的影响,殡葬形式多以土葬为主,加上人口集中于各大都市,且无序的孤茔野坟在城市边缘的路旁、沟边,严重损害卫生、观瞻和节约用地原则。因此,都会区的墓地问题已成为国土利用与区域发展上之重大课题。其中容量不足、区位元不当与缺乏管理,更一直是台湾地区墓地三大问题。由于墓地、殡仪馆、纳骨堂(塔)等丧葬设施之区位,对于公共卫生、都市观瞻、景观维护与土地合理使用均有所影响,同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社会大众也普遍要求提高生活环境质量,这也就为墓地公园化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近年来,部分私立墓园因其环境景观优美,墓园内规划的墓道、凉亭、停车场、厕所等公共设施完备、整洁

3、而美观;园内同时设有庄严美观的纳骨塔、金炉、土地公等设施,及服务中心以提供定期清洁的服务,部分墓园甚至设有休息室供参丧人员休息之用或提供其它服务,故非常吸引丧家的欢迎。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分支,墓园设计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人对墓地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人打破了传统的封建束缚,大胆的引进了西方的现代陵园的规划布局,把中国的山水景观和西方严谨几何布局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墓园的新趋势。因此,业主在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的基础上,申请设置公墓及纳骨堂(塔),以响应政府实施公墓公园化、开发一元化丧葬设施及倡导火化、塔葬之墓政改革工作,并委托我院进行墓园的景观设计。1) 因地制宜

4、,符合风水穴位意向,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使设计穴位拥有可瞭望城市及西海岸的辽阔视野。2) 汲取一期开发的经验,塑造墓园精致化和良好的殡葬环境,以绿化种植和空间设计的双重手段提升墓园质量。3) 保护原有生态平衡,反应自然生态保育。4) 避免环境污染,减少工程对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1) 突出崇尚自然,营造绿色生态环境景观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一个与殡葬活动相适宜的环境,提高墓园的价值,同时使逝者、生者都处于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之中。因此,墓园规划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地形,尽量不破坏现有的山势和植被。2) 体现墓园与景观环境的统一墓园应具有自身的特征,表达庄重、肃穆、简洁、素雅的纪念性气氛,同时墓园又具有

5、景观之美,通过大面积的草坪、树木、花卉、亭台、小径、流水等造景要素和手法,来表达亲切、宁静,为祭奠亲人的人们创造休息、冥想的场所。1)通过空间的合理组织,营造美观而富有特色的墓园景观效果,实现景观效果与开发强度的双赢,拉动销售。2)塑造双溪的溪谷景观,将位于地势较低位置的墓区通过景观设计得以提升价值。3)在开发密度较大的区域设置开敞中心景观绿地,通过绿化造景及雕塑艺术等手法,缓解墓区拥挤的视觉效果,提升墓园品味。在整体规划上我们采用规则式的形式,主要体现在网格化布局的园路和墓地设计单元,且采用对称的方式。这种设计一来便于土地的充分利用,二来便于园内交通的组织。景观园路主要分为三级,主园路为沥青

6、路面,宽度为8-4m,辅路宽为,路面为花岗岩或石板铺成;小径则不等,多为弹格石路面,也有草地小径。按照设计单元划分,墓地分为墓地区、墓地小区和墓地。墓地区、墓地小区也采用规则式设计。此外,在墓园中还设计一些规则式的小空间,以供人们在活动与休闲时使用。还使用一些景观小品,如亭子、水池、雕塑等,来丰富园内的景观效果。规则式的设计还体现在根据墓园地形的条件,而采用台地、坡道和台阶等造园手法上。本基地范围介于内横山与阳明山之间,略呈西北-东南之长方块状,地势结构为由北而南逐渐增高之山坡地地形。最高处位于基地南侧之山坡地上,标高约EL415公尺,最低处位元元于基地北侧既有水道出口处,标高约EL294公尺

7、,整体地势稍显陡峭。平缓地形主要集中于基地南段近白沙湾安乐园处及基地两侧既有产业道路两旁。为此,墓园采用台地园的方式,以坡道和台阶为连接与过渡的形式。此外,在设计中为寻求变化,还采用弧线和对角线的园路形式,既为墓园布置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也避免了直线型道路的呆板。一源:安藤设计的水之纳骨塔水、绿地、太阳是建筑设计最重要的三个元素。因此这座台式墓园,主体建筑是一个长达81公尺的巨大水盘,像一面镜子映照周遭美景;另一头同时奔流成为高12公尺、宽90公尺的水瀑大帷幕,内部空间也会有阳光洒下,营造静谧的感觉。户外更将大面积栽植吉野樱花。作为整个墓园内的核心建筑,也是我们此次整体景观设计的主体。双溪:“

8、双溪蝴蝶谷”利用现状山地地形和“沉砂滞洪池”的水源规划成“双溪蝴蝶谷”跌瀑景观。双溪的源头为“一源”,水源由“水之纳骨塔”引出,基地所在标高约。双溪的主体观景段分别从“一源”流出,通过的东、西二侧山谷经东、西2侧地形标高均为的“沉砂滞洪池”。溪流的位置基本利用现已建成的排水沟,通过景观美化、置景石、种植水生植物等景观改造形成。利用两者间山体的40m落差,两段总长约450m左右的溪流,同时结合地形设计五处沿主车行路及正向墓园区的瀑布景观。流动的水体不仅赋予墓园灵气和活力,同时也为墓园优美的景观增色。对于部分地势较低,不能看到海景的墓穴,临水而建,能观流水动势、聆听跌瀑潺潺,也可成为区域的卖点。从

9、两处标高均为的“沉砂滞洪池”向北,溪流仍沿山谷北流,最终汇流至基地北侧标高为的蓄洪池。此段“双溪”因地势较低,且离核心墓园区较远,为保育区林木遮挡,基本在墓园的视线范围之外,因此并不具有重要景观价值,不会如南段那样投入较大的成本造景、造瀑布,还是以本身的泄洪功能为主。四季:四季景观特色利用植物造景的独特性,营造墓园四季季相变化的园林景观。八区:八大主题墓区墓园可开发用地被地形、保育区林地和不可开发用地隔成若干区块,规划时根据地块的不同特性结合景观和墓区设计将其分为八个区域,同时也满足墓区分期开发、管理的需要。由北至南,由东向西,分别为:仁山园、俯学园、净空园、乐善园、梵天园、安贤园、智水园、仰

10、思园。景观规划在控制总体风格统一的前提下,营造各个园区的景观特色。墓地设计属于陵墓建筑范畴,它是我国传统建筑里面的一个大体门类。在对当地各墓园实地考察过程中,对各种陵园所出现的不同的陵墓建筑进行了解分析,以墓园分三区作为设计准则,前区是庭园造景、中区是棺葬区、后端是家族塔位区。通过景观处理和艺术加工打破那种给人阴森可怖的感觉,努力营造一种祥和、安逸的氛围。遵循风水原理“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土厚水深,郁草茂林”(晋郭璞葬经)即:草木繁盛、护荫地脉,富贵全域不可开发区域: 保存现有植被,局部疏林整理;保育区域: 以“五行”、“五色”原理改造林相,营造错落开花林的景观氛围;八大墓区: 按花语寓意,引

11、用各类花卉,营造富有拟人意境的花卉主题特色墓区。1)因地制宜:保留、整合、利用原有当地植被,通过运用各种植物材料体现总体方案中的“反应自然生态保育、创造良好殡葬环境”植物景观构想;2)生态优先:以生态为先导,保护生物资源和生物物种多样性。植物选择以适地适树为原则,选用适生树种、地域性植物,采用“块+廊”的网络生态绿化模式,将自然与人工景观融合;从地带性植物的群落特性和生态特性的角度考虑,建设低维护的植物群落与生态系统;3)功能满足: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形成生态环保的植物体系,满足游人集散安全需要。墓园区外围选用大量体型高大,冠型茂密的当地树种,形成严密的防护体系,保护墓园环境;墓区道路利用乔木

12、树冠为游人遮阳的功能,选用高大乔木,确保沿路的绿化景观面貌;4)景观突出:选择常绿、寿命长、可避邪,与宗教有关的植物树种;选择各类鸟嗜、蜜源植物,营造鸟语花香的动人场景;5)配置创新:选用有寓意,花期长、当地推荐的优良品种,错落花期、花色的配置手法,营造各类新颖独特的花园风景;6)功效服务:选用有益树种,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为游客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态功效;7)季相分明:常绿:落叶树种比例:4:63:7。选用色彩变化丰富的植物,构建季相特色群落,突出展现园区春花、秋叶的季相景观;8)主题呼应:通过诗化的植栽造景和林相变幻,加重墓园景深、丰富景观空间,以对应安藤的“光影追逐、落英缤纷、流转气场”的意想。墓地是人生的终点,是逝者长眠的驿站,也是人们寄托哀思的场所。从墓园的社会功能来说,它对逝者与生者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陵园公园化的理念成为当前墓园发展的新趋势。同时也是活人从中获得崇高启示与人生感悟的哲学公园。因此,创建现代景观墓园是势在必行,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工作。【1】现代殡葬文化建设概论 诸华敏 中国社会出版社【2】逝者的净土 生者的净园丹麦墓园设计艺术特征探析 杨滨章 中国园林【3】陵墓建筑 建筑艺术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