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结构体系选择技术分析.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6450771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钢结构体系选择技术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钢结构体系选择技术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钢结构体系选择技术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建筑钢结构体系选择技术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建筑钢结构体系选择技术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钢结构体系选择技术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钢结构体系选择技术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钢结构体系选择技术分析过去,我国钢材年产量较低,建筑行业一直限制钢材的使用,提倡大力发展混凝土结构和混合结构,因此民用钢结构一直发展缓慢。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开始引进钢结构房屋,以门式刚架为主,主要用于工业厂房、库房和一些公共设施。多层轻钢结构采用钢骨架和轻质围护结构,自重轻,对地质条件要求低。另外,钢结构构件标准,适合工厂化生产,现场安装,湿作业少,施工占用场地少,速度快。本文在对已有的示范工程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本着寻求受力合理、用钢量低的原则,对多层民用建筑中的结构体系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二、结构方案1.结构体系的选择 结构体系的选择,不仅要从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出发

2、,节约投资考虑,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建筑的高度,即取决于建筑层数的多少。建筑层数越多,高度越高,则由于风力或地震力引起的侧向力就越大,建筑物必须有相应的刚度来抵抗侧向力。因此,随着建筑层数的不断增加,结构体系也就需要不断的发展。目前,多层和小高层钢结构建筑常用的结构体系有以下几种。(1)纯框架结构体系。纯框架结构体系在地震区一般不超过15层。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灵活,可为建筑提供较大的室内空间,且结构各部分刚度比较均匀。框架结构有较大的延性,自振周期较长,因而对地震作用不敏感,抗震性能好。但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由于侧向位移大,易引起非结构构件的破坏,因此不宜建的太高。(2)框支结构体系。纯框架在风

3、、地震荷载作用下,侧移不符合要求时,可以采用带支撑的框架,即在框架体系中,沿结构的纵、横两个方向布置一定数量的支撑。在这种体系中,框架的布置原则和柱网尺寸,基本上与框架体系相同,支撑大多沿楼面中心部位服务面积的周围布置,沿纵向布置的支撑和沿横向布置的支撑相连接,形成一个支撑芯筒。(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可以组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以剪力墙作为抗侧力结构,既具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的特点,又有较大的刚度,可用于40至60层的高层钢结构。2.楼面结构 多层轻钢建筑楼板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整体稳定性,同时应尽量采用技术和构造措施减轻楼板自重,并

4、提高施工速度,组合楼盖是常用的楼盖之一。到目前为止,组合楼盖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压型钢板组合楼盖,其下表面凹凸不平,在民用建筑中需做吊顶,造价较高;(2)现浇整体组合楼盖,其整体性能好,但需要支模板,施工速度慢;(3)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楼盖,其整体性好,还能节省支模和吊顶的费用。在组合楼板的应用中,为使楼层高度减到最小,提供更大的无柱空间,现在的趋势是把楼板和钢梁合为一体,形成组合扁梁楼盖。3.支撑和剪力墙形式 多层框架钢结构体系的侧向刚度较弱,随着层数的增加,为了抵抗水平地震作用,减小层间错移,常在墙体内布置垂直支撑,为了方便门窗开洞,支撑形式可以灵活采用,如X型、单斜杆型、K型、M型

5、、W型、V型和人型等。建议多采用偏心支撑,因其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性能。剪力墙按其材料和结构的形式可分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钢筋混凝土带缝剪力墙和钢板剪力墙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刚度较大,地震时易发生应力集中,导致墙体产生斜向大裂缝而脆性破坏。为避免这种现象,可采用带缝剪力墙。钢板剪力墙是以钢板做成剪力墙结构,与钢框架组合,起到刚性构件的作用。三、工程实例分析1.工程概述 分析以典型的办公楼布置为基础,平面尺寸为72m,基本柱网尺寸为,跨度为6m,柱距为,内走廊宽,层高为,层数考虑3至18层。采用钢框架结构体系,若不满足侧移要求,适当加一些支撑。主梁采用焊接工形截面,柱采用焊接箱型截面

6、。框架的横向和纵向梁柱按刚性连接设计,现场采用摩擦性高强螺栓和焊接连接,次梁为工字型截面单跨简支梁。外墙正立面为240厚瓷砖饰面的混凝土砌块,主要隔断内墙为200厚混凝土砌块,次要内墙为轻钢龙骨石膏板轻质隔墙。楼盖采用钢混凝土叠合板组合楼盖,设计主次梁时充分考虑楼盖与钢梁的组合作用。2.计算参数及计算软件 本工程设计主要依据国家有关设计规程、规范,所有梁柱均采用Q345钢,基础和负弯距受拉钢筋为级,楼板及分布筋级,楼板混凝土标号为C40。结构上作用活荷载包括楼面活荷、风荷和地震作用,横荷载包括楼板和墙体自重,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取用,梁柱自重按实际重量取用;基本风压按北京地区

7、/m2取用;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类场地。计算软件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它是融结构、流体、电场、磁场、声场分析于一体的大型软件包。主要利用ANSYS软件提供的结构静力分析模块,采用三维beam4梁单元和shell93壳单元按空间模型进行计算载荷引起的位移和应力,并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验算构件的强度、刚度、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性。同时采用通用结构分析软件SAP93进行结构复验计算分析。3计算工况既及说明 计算时考虑以下主要的3种工况:恒荷活荷、恒荷以及地震作用。在计算地震作用时,12层以下采用底部剪力法,13至18层采用振型叠加法,考虑前5个自振周期。四、计算结果及分析1.层数对结构体系及平面布置的影响 3至6层建筑物的设计是由竖向荷载控制着结构布置和构件截面尺寸的选择,由于其侧移很容易满足,为了节省钢材,可以抽去靠近走廊的一排柱子,每榀刚架布置3根柱子。随着层数的增加,尽管竖向荷载仍对结构设计产生着重要影响,但水平荷载却起着决定性的因素,控制着构件截面的选择。此时,为了满足侧移要求,要么保持3排柱子布置不变,增大柱子截面尺寸;要么改3排柱子为4排。两种方案分析比较发现改为4排柱子更为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