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单元整合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426220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单元整合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 单元整合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 单元整合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 单元整合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语文 单元整合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单元整合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单元整合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整合,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本单元学习现代散文。对应的高考考点为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说理散文等几类。本单元所选散文属于写景状物散文。这类散文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文中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串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作者笔下的景色及所状之物是引发作者抒情的起讫点,是抒情的依托物。 鉴赏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应该了解景物与情感之间密切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1.景物与情感的一致性。这种景物与情感的一致性表

2、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显露式,另一种是委婉式。情感显露式的特点是伴随着写景状物,作者直抒与所描写景物相关的情感。如故都的秋开篇写道:“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文章开头便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三个特点既概述了故都之秋景物的自身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切身感受。情感委婉式的特点是作者的情感不外露,蕴藏于作者对笔下景物的描写之中,读者需要通过景物的形象特征感知其深邃的内涵。如囚绿记,写室外的常春藤,其景物可谓微小,但作者把它放到卢沟桥事变的社会背景下描写,意义非同凡响。荷塘月色中,作者用“幽僻的路”“夜晚更加寂寞”“蓊蓊郁郁”“路上阴森森的”这些外在的形象营造出一种

3、冷落、不宁静的氛围,这恰是此时此景中作者不宁静情绪的写照。作者将自己的情感隐匿于景物之中,读者应从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中,去感悟其相关的情感,以准确地把握作者感情的脉络。,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2.景物与情感的变化性。作者的情感随着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荷塘月色与其他几篇写景状物抒情散文有所不同,其不同点是作者的情感处于起伏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因景而异,随着景色的变化,作者的情绪随之发生变化。见到荷塘的景物作者的情绪开始好转,感到一些舒坦;观赏荷塘月色作者得到超脱,情绪感到宁静;文章临结尾时,作者突发联想,引用古人的两首诗,这暗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作者观荷塘月色而引发

4、出的宁静心情的进一步延伸、提升,以此升华了的心境,与回到家后的不宁静情绪形成强烈对比,凸显出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2014大纲全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听 雨 叶延滨 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子。雨,大概是古典的。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第三是

5、有雨。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我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是他人心曲。雨声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细,古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雷声沉沉地滚过,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满世

6、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 ,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我躺在床上,听雨声从窗外跳进屋里来,又沿着白石灰抹的老墙往上爬,爬出一道道渍印。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那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为主的,木框里砌上砖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临街,墙的上部有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小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挂满灰尘的蛛网,让人想到许多故事。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早的印象: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前两年我调出这个城市,妻子说她不喜欢这个让雨水锈满青苔的老城)

7、 ,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那年本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文化大革命”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少跤。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

8、了百遍的脸。(到现在说到“文化大革命”,我的耳边就响起一片暴雨在一只斗笠上踢踏的声浪) ,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我对雨声的记忆不全是灰色的,有苦味的记忆,也有温馨的时候。那是在陕北,夏天终日在秃山峁劳作的我们,就像在火炉上烘着的红薯,每天都盼望着天上有块能下雨的云。高原的雨少,下一次就真叫恩赐。下雨可以不出工,可以凉凉地躺在炕上,听雨声让高原有了笑语,听苞谷拔节的脆响,让自己干涸的心,也有一个绿草般的梦。(庄稼人听雨能听出的快乐,这种快乐进城后就少了,至少不是那带着土味和草味的快乐了) 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雨声,这是我刚刚想明白的。 (有删改),考点对接,真题再现,

9、写作指导,1.文章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就说“雨,大概是古典的”?请谈谈你的理解。 思路解析:分析开头语句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雨是古典的”在结构上与题目和下文有关,在内容上不仅写出了听雨的感受,还写出了古今的差别。只要围绕这两点解答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从文章结构上说,呼应题目,引出话题;从文章主题上来说,暗示现代人已经难得有听雨的闲情逸致了。,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2)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1)要明确雨声是“好乐师”的具体含义,这

10、里是说雨声的优美令人沉醉,与人听雨时的特定情感融为一体,也自然为人所喜欢,从而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静静欣赏,寄托情怀。可综合以上分析作答。(2)这句话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这里“雨多”,二是自己心情不好,难得“晴朗的天”,从选文来看,应是父母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这些事情对自己产生的可怕的影响所致,将这两项内容展开分析表述即可。,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参考答案:(1)就像乐师是演唱的伴奏者一样,雨声也是人们抒发情怀的伴奏者;人们喜爱雨声,因为雨声能很好地寄托不同的感受与情怀。(2)正是连阴雨的时候,山区自然没有几天晴朗的日子;由于个人与家庭的不幸遭

11、遇,心里下着雨,自然也就感觉不到晴朗的天气了。,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3.文中三个段落末尾的内容为什么用括号做了标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思路解析:从括号的使用情况来看,括号里的内容与正文抒发的情感有所区别。从结构上来看,文字更加简约,却能很好地表现自己对听雨的乐趣,并与进城后难得听雨形成对比,使文章的思想意蕴更为丰富。解答时一定不要偏离了文本,否则就会失去依托,答案就成了无本之木。 参考答案:将过去的回忆与当下的情思区别开来;直述其情其事,省去文字过渡;扩充文章的思想内涵。,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4.“雨”给作者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听雨”让他明白了什么道理?请根据全文进

12、行分析。 思路解析:答题时需要把文章写到的有关“听雨”的内容整合起来,第一处位于第四段,在“那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上听雨给童年的自己的感受较为深刻。第二处位于第五段,自己被下放到川滇边界山区,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怎么能不给他留下苦涩的记忆呢?第三处位于第六段,在干旱的陕北,每天都盼望着天上有块能下雨的云。而这里的听雨声让高原有了笑语,听苞谷拔节的脆响,让自己干涸的心,也有一个绿草般的梦,这是为了表现温馨的记忆。可以将这几方面加以整合,就能得出答案,但不能脱离原文阐发。,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参考答案:第一问:南方老城的雨,给他留下

13、了古旧、神秘的童年记忆;川滇边界山区的雨,给他留下了特殊年代苦味的记忆;陕北高原的雨,给他留下了农村生活绿草般温馨的记忆。第二问:听雨就是听一个人的心声,听一个时代发展变化的脚步声。,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技法点拨 本单元写作训练对应的是“表达交流”部分的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属于文章的表达技巧问题。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怎样才能把景物写出特色呢?我们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一、学会观察,多感官并用,捕捉事物的特征。

14、要走进自然,留心观察山岳河川、花草虫鱼,了解城乡各地的风土人情等。要把眼、耳、鼻、舌、身的窗户统统打开,感受生活中的各种形象,经过综合加工,把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融进去,从而获得对景物的深入理解。如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就是充分调动了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绘声绘色,描形摹状,让塘上月色和月下荷塘具有立体感,构成了宁静、朦胧、淡雅的意境,具有令人陶醉的美感。,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二、巧取主体,全方位辐射,选择描写重点。瞄准绘画框,选好主体,找准切入点。如一个同学描写江南:“江南的最美,便是绵绵不断的雨水之中的悠然。柔情似的雨,滴入清澈的流水,升腾起似有似无的水雾,

15、如烟似梦。一株株的垂柳,沐着雨水,倚着轻柔的风,斜着身儿立在河道旁,在碎了的明镜中寻找自己的倩影。长长的柳枝还时不时地抚过行船的篷顶,似调皮,又似怨恼,只为打扰了她的梳妆。”(小桥流水人家)写江南的美,作者巧妙选取“江南的雨”作为描写的主体,再辐射开去,写流水,写涟漪,写水雾,写垂柳,写柔风,还写了乌篷船,于是就写出江南富有独特神韵的美来,让人很是神往。,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三、展开联想,多角度描摹,构建美妙境界。好的写景状物,往往由眼前之景联想、延伸开去,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增强文章的美感,还便于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渗透自己的感情,从而达到突出作品主旨的目的。如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

16、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写眼前景,有远看,有近观;有仰视,有俯瞰;有静景,有动景。作者以短短几句词,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集中表现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盎然生机,和整首词的意境极为吻合。,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四、多情善感,融情入文,“着我之色彩”,引起情感共鸣。只有把外在的客观事物和内在的感情连接起来,才能产生鲜明生动的印象以及深刻的情感共鸣,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自然景物是客观的,一旦融进作者的情感,就“一切景语皆情语”,让读者产生共鸣。近代学者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成功的写景状物,都是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但是由于作者的心境不同,感触最深的地方也有不同。如故都的秋和沁园春长沙写的都是秋景,却描写了不同的景致,但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引起作者感悟的那一面。,考点对接,真题再现,写作指导,范文赏析 题目:以“秋色”为描写对象,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也可以选用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