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领会重点试题解析

上传人:共*** 文档编号:86419222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领会重点试题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领会重点试题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领会重点试题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领会重点试题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领会重点试题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领会重点试题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七章-认知发展与知识领会重点试题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七章 认知发展与知识领会重点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如果一个学生思路广阔、能随机应变,我们说他的思维具有( )。A灵活性 B敏捷性 C深刻性 D独创性2在思维的( ),思维的结构十分简单,动作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终点。A言语前思维阶段 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D形式逻辑思维阶段3“主句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词”,这句话属于(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性概括 D理性概括4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A形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像直观 D言语直观5老师在讲惯性时,不仅举出固体的惯性现象,也举出液体和气体的惯性现象

2、,让学生形成“一切物体均有惯性”的正确观念,防止学生产生“只有固体才有惯性”的错误观念。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充分运用了( )的作用。A比较 B正例和反例 C言语直观 D变式 9到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属于( )。A模像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实物直观1O对有关历史生活的领会,不能缺少(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11有的学生看到锐角、直角、钝角等图形中都有两条交叉的线,就认为角是由两条交叉的线组成,这属于( )。A理性概括 B感性概括 C形象直观 D言语直观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理性概括揭示的是事物的一般因素与本质因素B理性概括是一个自发的过程C只有通过理性概

3、括,才能获得揭示事物本质的科学概念和命题D通过理性概括,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上升到了理性阶段。二、填空题1( )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认知形式。2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它是人脑对各种感觉信息进行( )和( )的过程。3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 ),它包含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4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处于由( )向( )过渡的阶段;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 )也在显著发展;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 )。5( )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或( )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

4、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6( )直观所得到的感性知识与实际事物间的联系比较密切、比较一致,在实际生活中定向作用较好,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也能很快地发挥作用。7一般而言,( )的教学效果优于( )。8运用( )、差异律、( )、组合律等感知规律,可以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实现有效的观察。9观察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观察的( ),进行有关知识的准备,并拟定详细的观察计划。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组织学生的注意,使之指向和集中在所要观察的对象上。15人们运用存贮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就是( )。三、简答题1简述人类个体思维的发

5、展历程。2简述当代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3简述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4联系实际,简述三种直观教学形式的优缺点。四、论述题1试论如何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2试论如何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成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表现为思维品质的差异。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其中,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表现为思路广阔、能随机应变。因此,答案为A。2B解析: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思维活动的支柱是实物和动作。通过直接感知实物,在实际动作过程中展开思维活动。这种思维的

6、结构十分简单,动作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终点。实际操作动作结束了。相应的思维活动也就停止了。因此,答案为B。3C解析: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从内容上看,感性概括并没有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所概括的一般只是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这种概括是根据比较和概括事物的外部特征而形成的,只是知觉水平的概括。“主句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词”这句话正属于这种概括。因此,答案为C。4C解析:所谓模像直观即在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映。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因此,答案为C。5D解

7、析: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题目中的老师正是运用了变式的作用。因此,答案为D。 解析:组合律表明,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答案为A。9D解析: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因此,答案为D。10A解析: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

8、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例如,在史地教学中,有关历史生活、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有关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的领会,均少不了言语直观。因此,答案为A。11B解析: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有的学生看到锐角、直角、钝角等图形中都有两条交叉的线,就认为角是由两条交叉的线组成,就是一种感性概括。因此,答案为B。12B解析: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理性概括是在主体对感性材料自觉地进行一系列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实现的,是通过思维过程而完成的。认为理性概括是自发的过程是错误

9、的。因此,答案为B。二、填空题1感知2组织;解释3思维的知觉 10理解知识11分析;综合12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科学地进行比较;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13深刻性;稳定性14理性概括 15思维过程三、简答题1简述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答: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反映着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产出思想产品的能力。它集中反映着大脑的聪慧程度,是智力的核心因素。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言语前思维阶段 儿童在未掌握言语之前,就已经产生了思维活动,思维产生于言语之前。当儿童与客观事物发生作用时,同一动作经常导致同一结果,使儿

10、童逐渐认识到事物之间简单的联系和关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这意味着思维开始萌芽。(2)直觉行动思维阶段思维活动的支柱是实物和动作。通过直接感知实物,在实际动作过程中展开思维活动。这种思维的结构十分简单,动作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终点。实际操作动作结束了。相应的思维活动也就停止了。这种思维的突出特点是直觉性和行动性。3岁前婴儿的典型思维就属直觉行动思维。(5)辩证逻辑思维阶段思维活动的支柱是辩证概念。个体借助于辩证概念的支持,按照辩证逻辑思维的规律展开思维活动。这个阶段思维的突出特点是反映客观现实的不断变化的方面。高中生的思维正处在辩证逻辑思维形成的时期,辩证逻辑思维是大学生的典型思维,亦称

11、论理型的抽象逻辑思维。2简述当代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答: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因素。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表现为思维品质的差异。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思维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形式逻辑思维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进行的抽象概括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在形式逻辑思维活动中,人总是先撇开事物的个别性、差异性和运动性,去孤立、静止、抽象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辩证逻辑思维是对客观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在辩证思维活动中,人们不仅

12、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而且反映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反映事物的静态,也反映事物的动态;既承认事物本身的同一性,又承认同一性存在于事物的差异和对立之中。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根据思维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的不同,可以把人类的思维活动划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常规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认识已经解决了的,但对于问题解决者可能是新的;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人类认识尚未解决并且具有社会价值的问题。大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认识已经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其思维活动基本上是属于常规性思维。但大学生的学习不但

13、要接受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而且也要为社会创造和生产新的知识。大学生在常规性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有显著的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知,首先表现在他们能直接地思考自己的认识活动,能清晰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及其活动方式。其次,表现在大学生对自己内心的认知活动和情绪活动都充满兴趣,能进行较深刻的反思活动。他们不仅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人,而且能认识到自己的思维与别人思维之间的不同,从而能选择社会上较完美的思维形式来完善自己的思维,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思维。再次,表现在大学生不仅懂得规则的内容以及意义,而且能对规则的规则

14、进行认识,在现实中无法比较的规则在他们的头脑中可以比较,可以在头脑中对运算进行运算,由法则推导出法则。这样,有关思维的元认知的发展,使得大学生能更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提高学习的效率。3简述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 (2)比较比较是把各种对象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关系。比较是以分析为前提的,只有把不同对象的各个部分和各种特征区别开来,才能比较它们的异同。只有通过比较,找到事物的共同特征和差异点,才能进行抽象,把本质的和非本质的东西进行区分;只有在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活动的正确方向,才能把事物的本质属性联合起来完成概括。比较是抽象概括的必要前提。比较以分析综合为前提,又是抽象概括的基础。比较是一个重要的思维过程,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在大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概括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抽象和概括抽象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各种对象和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所共有的一般的与本质的要素,结合成为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