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1]-2.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76382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1]-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它是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共200多年间的历史,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史书。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2、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2、。二、背诵课文1、文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 7、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8、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9、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

3、伏焉10、表明曹刿必待“齐人三鼓”而后“鼓”原因的句子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三、字词解释:1、通假字:“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一词多义:故:故克之(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缘故,原因)请: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请让我,请允许我)从:战则请从(跟从,跟随) 民弗从也(服从,听从) 信:必以信(实情)小信未孚(信用)何:何以战(什么) 又何间焉(为什么,何必)焉:又何间焉(语气词,相当于“呢”) 惧有伏焉(“于之”的合音,在那里)以 何以战 / 可以一战(凭,靠) 必以分人(把) 必以信 / 必以情(根据,按照)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迎战齐军这

4、件事)忠之属也(代词,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登轼而望之(代词,代齐军撤退的情况)公与之乘 (代词,代他,指曹刿) 故克之 /故逐之(代词,代他们,指齐师)小大之狱(助词,的) 公将鼓之 / 公将驰之(助词,凑足音节,不译)其:公问其故 (这样,如此) 下视其辙 / 吾视其辙乱 (他们,指齐师) 其乡人曰 ( 他的,指曹刿) 3、古今异义:小大之狱:案件(古);监狱,监禁罪犯的地方(今)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古);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今) 齐师伐我: 讨伐,攻打(古);今义:砍伐 又何间焉:参与(古);今义:隔开,不连接;时间或空间(今) 肉食者鄙:鄙陋

5、,这里指目光短浅(古);今义:轻视,看不起(今) 弗敢加也:虚报,以少报多(古);今义:增加(今)虽不能察:即使(古);今义:虽然(今)再而衰:第二次(古);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今) 必以信:实情(古);今义:书信(今)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古);今义:忠诚(今)四、翻译课文(略)十年春,齐师伐我,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 伐:进攻,攻打。 齐师:齐国的军队。 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策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6、” 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就进入(宫殿)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身边的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回答说:“这些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器,丝织品等,我从不敢虚报,一定按照实情汇报。”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给你的。”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能根据实情审理。”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了。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准备下令击鼓进军。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曹刿说:“不可以。”在齐军击过了三次鼓之后。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曹刿说:“可以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准备驱车追赶齐军。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曹刿说:“不可以。”他下车,看齐国军队车轮辗过的痕迹。 登轼而望之,曰

8、:“可矣。”遂逐齐师。 登上战车,手扶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了。”于是鲁庄公就下令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已经战胜了,鲁庄公问(他)胜利的原因。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齐军)第一次击鼓进军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进军,士兵们的士气就低落了;等到第三次击鼓进军,士气就耗尽了。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对方的士气耗尽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师。齐国是大国,很难预测(他们的军事行动),我害怕他们有埋伏。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观察他们车轮的印子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

9、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齐军。”五、内容理解:1、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关于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战争中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作战中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等。2、本文的特点是“记言”,剪裁得当。以“远谋”为线索组织材料;并使用对比手法,以鲁庄公的“鄙”,突出了曹刿的“远谋”,从而塑造了军事家曹刿的形象。3、表明对话背景的句子是:齐师伐我;公将战。4、反映人民对统治阶级的态度的话语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5、表明全文线索(纲,文眼)的词语是:远谋。6、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取信于民”在文中是指: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分析鲁庄公“鄙”的表现。战争前:“公将战”表现其轻率;前两次答语中,将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神灵保佑上,表现其目光短浅。战争中:“将鼓”“将驰”表现其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战争后:“问其故”表现其胜不知因,平庸。8、分析曹刿“远谋”的表现。战前,他启发鲁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战中,他掌握战机,详察敌情,后发制人;战后,他善于总结经验。9、证明曹刿指挥正确的句子是:齐师败绩;遂逐齐师。10、评价鲁庄公其人。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说明他目光短浅,政治上平庸;在战争过程中,他急于迎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启发下终

11、有所悟,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知人善任,与一般昏君有别。11、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12、“远谋”一语是“论战”的中心,贯穿全篇,而鲁庄公的“鄙”又自始自终衬托曹刿的“远谋”。 13、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 浅陋 ;曹 有远谋 战时:鲁 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曹 详察敌情,抓准时机 战后:鲁 茫然不知;曹 细说原委好处是通过对比,

12、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卓越军事才能。14、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15、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为下文写庄公的“鄙”作铺垫;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19、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3)有很高的说

13、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六、人物形象:1、怎样评价曹刿其人?富有爱国热情,有远见卓识,临危不乱,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有卓越的军事才能。2、鲁庄公真的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不是,鲁庄公的可取之处在于他能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唯才是用,并且亲临前线担任统帅。七、课外拓展:1、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后比喻鼓起干劲,一口气完成。2、大凡高瞻远瞩者都注重人民的作用,举例说明。李世民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孟子主张“民贵君轻”。3、写出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牧野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4、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写出中国历史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写出评价。文天祥起兵抗元,宁死不屈。岳飞精忠报国,英勇抗金。邓世昌,奋勇抗日,壮烈殉国。林则徐不畏洋人,虎门销烟。戚继光抗击倭寇,保家卫国。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