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论文---浅谈上海自贸试验区》.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75852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实践论文---浅谈上海自贸试验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实践论文---浅谈上海自贸试验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实践论文---浅谈上海自贸试验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实践论文---浅谈上海自贸试验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实践论文---浅谈上海自贸试验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实践论文---浅谈上海自贸试验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实践论文---浅谈上海自贸试验区》.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同济大学 创新实践论文-浅谈上海自贸试验区 姓名: 窦涛涛 学号: 101758 年级: 10级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老师: 李永 日期: 2013年12月10日 浅谈上海自贸试验区 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101758 窦涛涛 摘要:作为李克强经济学的破冰一步,上海自贸试验区从提出起就备受争议与关注。本文将从自贸区成立的国际国内背景、肩负的历史使命、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几个方面来简单介绍上海自贸试验区,以供读者参考。关键词:上海自贸试验区、国际国内背景、历史使命、机遇与挑战一、自贸区的涵义及上海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通常指两个以上

2、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亦可用来形容一国国内消除了关税和贸易配额并且对经济的行政干预较小的区域。上海自贸试验区即属于后者。上海自贸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其规划面积为28平方公里,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成立是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大创举,也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必然要求。2、 上海自贸

3、试验区成立的背景从全球范围来看:近年来,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力图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和多边服务业协议(PSA)形成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服务业规则,来取代WTO,围猎中国制造和金砖五国,迫使我们二次入世。目前,参与TPP谈判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增至12个,覆盖全球GDP的50%。同时,21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启动了PSA谈判,内容覆盖金融、快递、传播、电信、电子商务、运输、观光、物联网、移动通信、互联网等几乎全部服务业领域。这三大协议一旦成形,可能成为重新构建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新载体,甚至以此制定新的世界经济规则,并强化既有的“中心外围边缘蛮荒”的

4、世界权力(利)分配体系结构。中国对于这些有利于促进亚洲地区经济融合和共同繁荣的倡议均应该积极参与,才有可能在谈判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权,不被边缘化。但是,新一轮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美国,用意在抑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二次入世步履艰难。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是中国自身改革的需要。是以开放倒逼改革,而非单纯的开放。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路径、新模式、新尝试,实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上海自贸区就是我国扩大改革开放的新尝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有关的服务领域,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的先行先试都具有较强的示范性,都将为今后进一

5、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累重要经验。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创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体现的是国家战略,是高层次、高水平的创新。 结合国际国内因素来看: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第二大的资源消费国和未来的最大消费国,但在目前全球货币竞争格局中,中国仍然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9月5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人民币的日交易量已经达到1200亿美元,远远高于三年前的340亿美元,这使人民币成为全球外汇市场中第八大活跃的交易币种。其在全球外汇交易中所占的份额也从2010年的0.9%上升到2.2%,但是这些对于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而言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想让人民币在

6、海外多一点、飞久一点,就必须满足这些资本回流的动机,就需要建设巨大的、有深度和广度的金融市场(包括基础和衍生)来容纳和吞吐。而上海拥有规模相当的各种各样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和要素市场,成为人民币回流最大的目的地和集散地众望所归。自贸区的成立有助于完善人民币的全球循环路径,打开资本账户,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3、 上海自贸试验区所肩负的使命贸易自由化一方面,要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包括资金、运营和营销),解决跨国公司的资金管制问题。自贸区内企业允许设立国际资金池和国内资金池,并设计互联互通的管道,以实现外汇资金集中运营,建立起跨国企业的全球资金管理中心。另一方面要构架大宗

7、商品交易平台,使上海发展成为转口贸易中心。推进与自由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别是配套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及航运金融交易平台的建立,允许境内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和航运远期交易。自贸区内允许境外期货交易所指定或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不仅可以促进相关的服务贸易、服务外包行业(包括出口信用保险、融资租赁、检测维修、审计会计等)的发展,还降低了跨国企业进行全球资源调配和商品价格风险管理的门槛和成本,将助力于自由贸易港的繁荣。 投资的自由化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非禁即入,除了负面清单规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特别针对服务业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社会服务、文化服

8、务,六大领域全部开放。实践证明,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开放促发展。因此自贸区内投资会大部分实行备案制,取消外资持股比例或经营范围等诸多限制。预期率先在试验区范围内改革投资项目管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管理、工商登记这三个环节。船舶运输、资信调查、融资租赁、检测维修、演出经纪、电信增值、娱乐文化、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众多现代生产型和生活型服务性行业,都将对内外资实施公平的准入标准,欢迎国内民营资本和海外直接投资。 金融的国际化自贸区的真正内涵所在,其终极目的就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因此必须放开资本项目管制,实现利率、汇率市场化,实现资本的自由兑换。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重点,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

9、业务发展,扩大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保险等领域的使用。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可能具有有限牌照);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允许自贸区的金融机构去海外发债,拿钱回来之后可以贷款给自贸区里面的企业,并突破现有存贷比的限制;鼓励建立综合交易平台,全面放开产品创新。在风险可控和效率提升的前提下,全面放开资本账户管制,最终形成全面渗透型和内外一体化的真正的全球金融中心。 行政的精简化自贸区将实施“一线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一线”指国境线。因

10、此自贸区建设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要在现有的开放试点里,化繁为简,减少行政成本,提供一条整合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有效路径。4、 上海自贸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0年以来,中国已超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和出口规模已是世界第一,进口世界第二,常年的贸易顺差使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3.5万亿美元,居全球之首。目前国内经济呈现复苏态势,贸易顺差持续,热钱不断流入,人民币处于稳定升值的通道中。从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来看,中国目前也正由制造贸易型向投资-服务业转型的阶段,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处于相近时区的东京离岸金融市场的崛起。随着自贸区离岸业务发展的政策渐次推出,上海发展离岸金融中心正当其时

11、。首先,中国经济处于转型之际,依靠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从制造-贸易型经济向金融-服务型经济发展,是适应新时代国际竞争格局的必然选择。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从监管理念、市场运作等方面实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实践,是中国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改变自身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的战略性举措。第二,巨额外汇储备具有保值、升值的强烈需求。截至2013年6月末,中国的对外投资总额达5.43万亿美元,对外净债权达1.74万亿,但投资收益差额却是负数。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外汇资产过于集中,官方外汇储备资产占65%,投资对象多为国债、黄金等低收益率品种。根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以来,我国的外汇资产投资收益率平均为3.4%

12、,而同期海外资产在中国的投资收益率为6.6%。海外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在我国对外投资中的比重只占4.4%和9.97%,这是我国外汇资产投资收益率低的主要原因,而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70%左右是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储备资产只占3-4%(详见图1、2、3)。 图(1)美元对外投资结构 图(2)欧元区对外投资结构 图(3)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图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随着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规模不断扩大,提高外汇资产的收益率,实现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压力也日益增大,在这种情形下,以离岸金融中心为试验区,适度开放资本项下的人民币可兑换,让更多的外汇资产流向民间并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渠道流向

13、海外,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率,是明智的选择。第三,人民币跨境使用已经形成一定的市场基础。自从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始终处于升值通道。各国对人民币交易和持有的需求日益增加(见图(4)),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数据,2013年1-9月份,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结算金额为3.16万亿,在国际贸易中结算中占比达1.49%,已经成为第八大结算货币。目前,韩国、英国、澳大利亚、巴西、欧洲央行纷纷与中国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英国、法国、卢森堡和德国都在争取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人民币在跨境使用中的地位正在迅速提高。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第四,中国的实体经济规模

14、和银行资产规模足以抵御资本项目开放形成的流动性冲击。虽然理论上蒙代尔三元悖论推断,独立的货币政策,资本项目开放和固定汇率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但这种逻辑奏效的前提是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超过一个国家金融市场所能承受的冲击,对于中国这样的超大型经济体,由于国内经济总量和银行资产规模的巨大,一般性资本跨境流动很难对其形成冲击、尤其是颠覆性的影响,所以,尽管我国的存款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优先开放资本项下的人民币可兑换对国内金融市场形成冲击的风险相对较小。 第五,作为离岸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具有“腹地优势”。东京离岸中心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离岸金融市场壮大的重要基础。上海企业2012年企业债发行量达到23.32万亿人民币,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人民币的平稳上涨预期和内外资金成本差额,将带来大量的融资需求和资金匹配。广阔的经济腹地和金融腹地是其各项业务蓬勃发展的基础。综上可知,上海目前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与日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是极为相似的,如果借鉴其实践经验,选择内外分离模式的离岸金融中心模式,大胆尝试金融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