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复习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73647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沧海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观沧海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观沧海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沧海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沧海复习学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观沧海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积累三首诗中有关作者的相关情况;2积累诗中重点的字、词、句;3会背诵、默写、 翻译这四首诗;4、理解两首诗的内容与写法,会赏析诗中的名句。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复习过程:.教师围绕复习目标引领学生回顾诗歌内容。2.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为下面课堂检测做铺垫。观沧海(一)文学常识积累观沧海的作者是 ,字 ,沛国谯郡人。 时期的 家、 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二)字词句积累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东临ji( )石 水何澹澹( ) 山岛sng( )峙秋风萧s( ) 百草丰mo( ) 归yn

2、( )洛阳边(三)理解性默写与填空。(1)、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竦峙突兀的全景的句子是:,。(2)、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展现大海宏伟气魄,抒发了作者博大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3)、诗人看到的实景是:,。,。 ,。 (4)、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一幅青山绿水的新春景象。诗人眼前所见的开阔江面上的景象正如诗中所写的:,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着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是:,。(5)、观沧海是一首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_。写景时,先写岛上的_,次写岛上的_,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6)、观沧海一诗写景采用了_结合的手法,在实写时注意了_

3、结合。虚写时运用了_与_的手法。(7)、观沧海写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_胸襟,抒发了诗人_的抱负。全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悲壮激昂。(四)、内容理解及写法主旨:通过描写沧海的宏伟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的伟大抱负。、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中“涌”字的表达效果。答:“涌”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请分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临”“观”两字的作用。答:“临”字写出了诗人立足之高,所看到的景象自然非同一般;“观”是全诗的诗眼,统领全诗引出一系列的壮阔画面:首先写了观沧海所见到的波澜壮阔的全景;然后由全貌写到局部,视线由远及近,俯视

4、脚下;丛生的树木,繁茂的百草,萧瑟的秋风,涌起的洪波;最后写诗人由观沧海所展现的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抱负。、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登临碣石山都观看到了哪些景象?答:大海波澜壮阔;山岛高耸屹立;岛上树木百草欣欣向荣;随着萧瑟的秋风,大海涌起了滔天的波澜。、分析“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这几句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动静结合的手法。“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的是静景,“水何澹澹”“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以及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景象。(五)、中考预测1、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思想内容及其表现手法。思想内容:_表现手法:_。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3、戏剧中的曹操总是以“白脸”示人,奸佞的形象在广大的群众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根据您的积累,结合观沧海这首诗,谈一谈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什么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