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学科素养 常考题型 特色串讲 第2讲 史观及史学理论研究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71550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学科素养 常考题型 特色串讲 第2讲 史观及史学理论研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学科素养 常考题型 特色串讲 第2讲 史观及史学理论研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学科素养 常考题型 特色串讲 第2讲 史观及史学理论研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学科素养 常考题型 特色串讲 第2讲 史观及史学理论研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学科素养 常考题型 特色串讲 第2讲 史观及史学理论研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学科素养 常考题型 特色串讲 第2讲 史观及史学理论研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学科素养 常考题型 特色串讲 第2讲 史观及史学理论研究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学科素养 常考题型 特色串讲,第三部分 学科素养 常考题型 特色串讲,史 观 精 讲 一 文明史观,演练1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 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 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 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C,解析:本题从文明史观角度考查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华文明演进的影响及特点。解答本题 的关键应明确两点:一是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论述中

2、国古 代专制政治发展”“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 进”;二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专 制皇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 识,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也就是要整体把握,突出历 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难得出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 加强的规律,故选C项。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是中央集权, 而不是君主专制,A项错误;分裂动荡的后果是中央集权加 强,B项错误;专制制度的基础是封建经济,而不是武力夺 权,D项错误。,第三部分 学科素养 常考题型 特色串讲,二 现代化史观,演练2 “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 必然会在旧有的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

3、这场革命,汉人 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 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上述材料对“这场革命”的认识突出反映了( ) A现代化史观 B全球史观 C革命史观 D社会史观,A,解析: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 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从“假如没有这场革命中国必然 会在旧有的轨道上徐徐而行”可知A项与题干相符,故A项正确;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 体发展演进的历史,与题干无关,故B项错误;革命史观认 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与 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 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

4、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第三部分 学科素养 常考题型 特色串讲,三 全球史观,演练3 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 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 要原因是( )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新航路的开辟是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开辟的,如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地圆学说等技术和理论上的突破。所以在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未超出地域限制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跨区域交往的客观条件。,C,

5、第三部分 学科素养 常考题型 特色串讲,四 社会史观,演练4 (2014高考浙江卷)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两幅图片的寓意。清初 要求蓄辫,“蓄辫”成为归顺清王朝的标志,民国初年要求 剪辫,剪辫被看作“革命”的象征,故选B项;民俗没有先 进与落后之分,故A项错误;乙图中的民国初年表明当时清 朝已被推翻,C项中“走向败落”表述错误;图片无法反映 民主与专制斗争的过程,故D项错误。,五 生态史观,演练5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

6、球关注。反思近代科 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解析:本题结合时政考查科技发展历程。人类面临的核威胁 最初源于二战期间美国制造原子弹而不是相对论,故A项不 正确;世界人民的联合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故 B项不正确;C项表述不准确,科技主要还是给人类带来益 处,故排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宇航、核能技术产生等都与 战争有关,D项符合题意。,D,第三部分 学科素养 常考题型 特色串讲,六 唯物史观,演练6 有

7、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 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 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 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C,解析:本题利用评论材料切入考查对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客观评价。解答据关键信息:“苏联”“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 “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1922年苏联成立,A、B项时间不符,排除;从题干中的“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可知, 所述的是斯大林模式,排除D项;由“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 标”反映了该学者对斯大林模式给予一

8、定的肯定,认为有其 合理之处,是客观评价了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故选C项。,第三部分 学科素养 常考题型 特色串讲,七 革命史观,演练7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 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 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B,解析:解答此题抓住关键信息“1923年”“陈独秀”“五四 运动”。“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即指走俄国人的道路,只 有无产阶级革命才能体现其新方向,据此判断选B项。武装 革命以往都有,无法体现革命新方向,排除A

9、项;民族革命 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已经提出了,也无法体现革命之新方 向,排除C项;1923年国民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项。,第三部分 学科素养 常考题型 特色串讲,史 学 研 究 一 史料鉴别与运用,第三部分 学科素养 常考题型 特色串讲,演练8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 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 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 )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D,解析: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史学理论,旨在考查学生从 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

10、能力。文献材料及历史记载并不一 定是虚构的,故A、B两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C项 中“必须”的说法过于绝对化,应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 的”可知D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第三部分 学科素养 常考题型 特色串讲,二 史学研究方法,第三部分 学科素养 常考题型 特色串讲,演练9 (2014高考安徽卷)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 “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 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 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 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 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 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 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 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C,解析:据题干可知,“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 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和“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 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可以得出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 维,故C项正确。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观点不正确,排除 A项;根据“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 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可以得出对于民族 国家身份的认同不符合题意, B项错误;批判思维比历史真 实重要,本身表述有误, 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