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选穴--简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70566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疾病选穴--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常见疾病选穴--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常见疾病选穴--简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常见疾病选穴--简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常见疾病选穴--简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疾病选穴--简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疾病选穴--简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高血压病1,肝阳上亢主穴 太溪 肾俞 京门 三阴交 太冲 风池 侠溪配穴 目赤,加关冲放血。2,痰浊中阻主穴 足三里 丰隆 阴陵泉 太白 中脘 内关配穴 便溏,加天枢。3,气血亏虚主穴 膈俞 血海 心俞 脾俞 肝俞 足三里 膻中 百会 中冲配穴 灸肝俞 肾俞 气海4,肾精不足主穴 肾俞 太溪 绝骨 三阴交 脾俞 胃俞 足三里 命门 头维配穴 心悸,加内关;少寐,加神门;耳鸣,加听宫。二、消渴糖尿病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以背俞穴、足少阴经及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胰俞 肺俞 脾俞 肾俞 三阴交 太溪 配穴 上消者,加太渊、少府;中消者,加内庭、地机;下消者,加复溜、太冲。烦渴、口干舌燥者,加廉

2、泉、承浆或金津、玉液;多食善饥者,加合谷、上巨虚、丰隆、中脘;便秘者,加天枢、腹结、阳陵泉、大敦;多尿、盗汗者,加复溜、关元;阴阳两虚者,加关元、命门;合并视物模糊者,加光明、头维、攒竹;头晕者,加上星;上肢疼痛或麻木者,加肩髃、曲池、合谷;下肢疼痛或麻木者,加风市、阴市、阳陵泉、解溪;皮肤瘙痒者,加风池、大椎、曲池、血海、照海。三,颈椎病主穴 风池、颈夹脊、天柱、肩井、后溪、合谷、外关。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足三里。太溪、足三里用补法,余穴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四、漏肩风漏肩风(omalgia)肩关节周围炎(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治法 通经活络,祛风止痛。以局部阿

3、是穴及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穴为主。主穴 肩髃 肩髎 肩贞 阿是穴 配穴 手太阳经证者,加后溪;手阳明经证者,加合谷;手少阳经证者,加外关。外邪内侵者,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俞;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气海。五、腰痛治法 活血通经。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腰眼 阿是穴 大肠俞 委中配穴 寒湿腰痛者,加腰阳关;瘀血腰痛者,加膈俞;肾虚腰痛者,加肾俞、命门、志室。六、坐骨神经痛治法 通经止痛。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大肠俞、肾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水沟。肾俞用补法,余均用捻转提插的泻法,以沿腰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向下放射感为度,不宜多次重复。七、风湿性

4、关节炎治法 急性期祛风泻热,通络止痛;慢性期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主穴 局部经穴、阿是穴。急性期,加风池、大椎、曲池、血海、委中,可刺络出血拔罐;慢性期在局部穴位针刺加艾灸。八、失眠治法 调理蹻脉,安神利眠。以手厥阴经、督脉穴和八脉交会穴为主。主穴 照海 申脉 神门 印堂 四神聪配穴 肝火扰心者,加行间、侠溪;痰热内扰者,加丰隆、内庭、曲池;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心肾不交者,加太溪、水泉、心俞、脾俞;心胆气虚者,加丘墟、心俞、内关;脾胃不和者,加太白、公孙、内关、足三里。九、心悸心律失常治法调理心气,安神定悸。以手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主穴内关 郄门神门厥阴俞巨阙配穴心胆虚怯者,加

5、胆俞;心脾两虚者,加脾俞、足三里;阴虚火旺者,加肾俞、太溪;水气凌心者,加膻中、气海;心脉瘀阻者,加膻中、膈俞;善惊者,加大陵;多汗者,加膏肓;烦热者,加劳宫;耳鸣者,加中渚、太溪;浮肿者,加水分、中极。十、泄泻腹泻(1)急性泄泻治法除湿导滞,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水分配穴寒湿者,加神阙,可配合用灸法;湿热者,加内庭;食滞者,加中脘。(2)慢性泄泻治法健脾温肾,固本止泻。以任脉、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神阙 天枢 足三里 公孙 配穴脾虚者,加脾俞、太白;肝郁者,加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命门。十一、便秘治法调理肠胃,行滞通便。以足阳明、手少阳经穴为主。

6、处方天枢支沟水道 归来 丰隆第一节 头面躯体痛证一、头痛(1)外感头痛治法 祛风,通络,止痛。以督脉、手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列缺 百会 太阳 风池 配穴 阳明头痛者,加印堂、攒竹、合谷、内庭 ;少阳头痛者,加率谷、外关、足临泣;太阳头痛者,加天柱、后溪、申脉;厥阴头痛者,加四神聪、太冲、内关;风寒头痛者,加风门;风热头痛者,加曲池、大椎;风湿头痛者,加阴陵泉。(2)内伤头痛实证 治法 疏通经络,清利头窍。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 百会 头维 风池配穴 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侠溪;痰浊头痛者,加太阳、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者,加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虚证

7、治法 疏通经络,滋养脑髓。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 百会 风池 足三里 配穴 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血虚头痛者,加三阴交、肝俞、脾俞;肾虚头痛者,加太溪、肾俞、悬钟。二、偏头痛治法 熄风化痰,通经止痛。以足厥阴及手、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 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头维、风池、天柱、率谷、角孙。当发作时要以远端穴为主,并先刺,行较强刺激的泻法。诸穴均用泻法。三、落枕1基本治疗治法 调气活血,舒筋通络。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 落枕穴 阿是穴 肩井 后溪 悬钟配穴 风寒袭络者,加风池、合谷;气血瘀滞者,加内关及局部阿是穴点刺出血;肩痛者,加肩髃、外关;背痛者,加天宗。四

8、、痹证治法 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选穴。主穴 阿是穴 配穴 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加大椎、曲池;根据部位循经配穴。五、扭 伤治法 祛瘀消肿,通络止痛。以受伤局部腧穴为主。主穴 腰部:阿是穴 肾俞 腰痛穴 委中 踝部:阿是穴 申脉 丘墟 解溪 膝部:阿是穴 膝眼 膝阳关 梁丘 肩部:阿是穴 肩髃 肩髎 肩贞 肘部:阿是穴 曲池 小海 天井 腕部:阿是穴 阳溪 阳池 阳谷 髀部:阿是穴 环跳 秩边 承扶配穴 可根据受伤部位的经络所在,配合循经远取,如腰部正中扭伤病在督脉,可远取人中、后溪;腰椎一侧或两侧(紧靠腰椎处)疼痛明显者可取

9、手三里或三间,因为手阳明经筋挟脊内。也可根据受伤部位的经络所在,在其上下循经邻近取穴,如膝内侧扭伤病在足太阴脾经者,除用阿是穴外,可在扭伤部位其上取血海、其下取阴陵泉,以疏通脾经气血。第二节 内科病证一、眩 晕(1)实证治法 平肝化痰,定眩。以足少阳、督脉和手、足厥阴经穴为主。主穴 风池 百会 内关 太冲 配穴 肝阳上亢者,加行间、侠溪、太溪;痰湿中阻者,加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2)虚证治法 益气养血,定眩。以足少阳、督脉和背俞穴为主。主穴 风池 百会 肝俞 肾俞 足三里 配穴 气血两虚者,加气海、脾俞、胃俞;肾精亏虚者,加太溪、悬钟、三阴交。二、痿证治法 祛邪通络,濡养筋脉。以手、足阳

10、明经穴和华佗夹脊穴为主。主穴 上肢:肩髃 曲池 合谷 颈胸部夹脊穴 下肢:髀关 伏兔 足三里 阳陵泉 三阴交 腰部夹脊穴配穴 肺热伤津加尺泽、肺俞、二间;湿热袭络加阴陵泉、大椎、内庭;脾胃虚弱加太白、中脘、关元;肝肾亏损加太溪、肾俞、肝俞。上肢肌肉萎缩加手阳明经排刺;下肢肌肉萎缩加足阳明经排刺。三、感冒 治法祛风解表。以手太阴、手阳明、督脉穴为主。主穴列缺合谷大椎 太阳 风池配穴 风寒感冒者,加风门、肺俞;风热感冒者,加曲池、尺泽、鱼际;鼻塞者,加迎香;体虚感冒者,加足三里;咽喉疼痛者,加少商放血;全身酸楚者,加身柱;挟湿者,加阴陵泉;挟暑者,加委中放血。四、咳嗽(1)外感咳嗽治法疏风解表,宣

11、肺止咳。以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主穴列缺合谷肺俞配穴风寒者,加风门;风热者,加大椎;咽喉痛者,加少商放血。(2)内伤咳嗽治法肃肺理气,止咳化痰。以手、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太渊三阴交肺俞配穴痰湿侵肺者,加丰隆、阴陵泉;肝火灼肺者,加行间;肺阴亏虚者,加膏肓;咯血者,加孔最。五、呕吐治法和胃降逆,理气止呕。以手厥阴、足阳明经穴及募穴为主。 主穴内关 足三里 中脘 配穴寒吐者,加上脘、胃俞;热吐者,加合谷,并可用金津、玉液点刺出血;食滞者,加梁门、天枢;痰饮者,加膻中、丰隆;肝气犯胃者,加阳陵泉、太冲;脾胃虚寒者,加脾俞、胃俞;腹胀者,加天枢;肠鸣者,加脾俞、大肠俞;泛酸干呕者,加公孙。六、胃痛治

12、法 和胃止痛。以足阳明、手厥阴经穴及募穴为主。主穴足三里 内关 中脘配穴寒邪犯胃者,加胃俞;饮食停滞者,加下脘、梁门;肝气犯胃者,加太冲;气滞血瘀者,加膈俞;脾胃虚寒者,加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胃阴不足者,加三阴交、内庭。七、腹痛治法通调腑气,缓急止痛。以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经及任脉穴为主。主穴足三里 中脘天枢 三阴交 太冲配穴寒邪内积者,加神阙、公孙;湿热壅滞者,加配阴陵泉、内庭;气滞血瘀者,加曲泉、血海;脾阳不振者,加脾俞、胃俞、章门。第三节 妇科病证一、月经不调(1)经早治法清热调经。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关元三阴交 血海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

13、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2)经迟治法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气海 三阴交 归来配穴寒实证者,加足三里;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3)经乱治法调补肝肾。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关元三阴交归来 肝俞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支沟、阳陵泉。一般多在经前57天开始治疗,至下次月经来潮前再治疗,连续治疗35个月,直到病愈,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净止之日起针灸,隔日1次,直到月经不潮时为止,连续治疗35个月。二、经闭(1)血枯经闭治法养血调经。以任脉、足阴明经穴为主。主穴关元足三里 归来

14、配穴气血不足者,加气海、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肝俞、肾俞;潮热盗汗者,加太溪;心悸者,加内关;纳呆者,加中脘。(2)血滞经闭治法活血调经。以任脉、足太阴经、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 中极 三阴交 归来配穴 气滞血瘀者,加合谷、血海、太冲;痰湿阻滞者,加阴陵泉、丰隆;寒凝者,加命门、腰阳关;胸胁胀满者,加内关。三、痛经(1)实证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穴及任脉穴为主。主穴三阴交 中极次髎 配穴寒凝者,加归来;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2)虚证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经、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三阴交 足三里 气海配穴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第四节 五官科病证一、目赤肿痛治法 清泻风热,消肿定痛。以手阳明、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主穴 合谷 太冲 风池 睛明 太阳配穴 风热者,加少商、上星;肝胆火盛者,加行间、侠溪。二、耳聋、耳鸣(1)实证治法 清肝泻火,疏通耳窍。以足少阳、手少阳经穴为主。主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