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鹏 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 论文定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68977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勾鹏      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 论文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勾鹏      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 论文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勾鹏      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 论文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勾鹏      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 论文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勾鹏      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 论文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勾鹏 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 论文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勾鹏 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 论文定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 八角联合学校勾鹏 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 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 神池县八角联合学校 勾 鹏 【论文摘要】城乡均衡发展问题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从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所遭遇的硬件障碍、软件制约因素及投入体制和政策问题三个方面对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上述困境,提出均衡发展城乡基础教育的出路:建设标准化学校与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及规模相结合,外引人才与内部援助乡村教师专业素养相结合,创新教育投入政策与改革体制相结合。 【论文关键词】 城镇化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发展

2、和繁荣不仅需要有相应的政策、资金、技术和信息的配套,而且需要有发达的教育体系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作支撑,并且在与系统外这些要素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其发展。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实行的“城市中心主义”政策,二元经济结构衍生出二元教育结构,导致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持续拉大,并成为一种结构性的问题而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并最终影响整个城镇化进程。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急需配套的高素质的资本作支撑,而作为一个占很大比例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不管是在办学条件还是在师资配备等方面都还比较落后,很难满足城镇化对优质教育和优质人才的需求,成为制约我国城镇化水平的羁绊。对此,本文针对城

3、乡教育发展失衡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指出“城市中心主义”的制度设计是导致城乡教育发展失调的制度根源,主张对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政策进行重新设计和创新,从而为我国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为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教育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发展教育的重要问题,国家教育部也已对此提出了初步的规划,“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当前,在均衡发展城乡教育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突出表现在学校布局、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一)学

4、校布局不均衡。“普九”期间,村村办学,基本解决了“人人有学上”的问题。随着人口出生下降,生源逐年减少,一些地方教学资源闲置,部分学校成班率低。(二)师资配备不均衡。较低的乡村师资水平难以为乡村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这是制约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软件因素。一方面教师编制总额超编,另一方面农村边远学校和乡镇薄弱教师短缺。主要原因一是教师流动失衡。农村学校条件差,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只得向社会上招聘代课教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调控手段弱化,年轻教师稍有成绩,村小的就流向镇中、镇小,镇中、镇小的优秀教师又流向县市城区,“掐尖”和自由流动现象严重。二是学科结构失衡。农村师资水平的问题还体现在学科结

5、构方面,专任教师中,专业不对口、所教非所学的情况非常普遍,尤其体、音、美、英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在村小等薄弱学校尤其突出。绝大多数老师都是非专业甚至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或具有专业教育。我们知道,当今学科发展正在日益走向高度整合和高度分化,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专精的专业知识,而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难以应对当下学科发展的要求。三是年龄结构失衡。乡镇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要求。 (三)办学条件不均衡。我国当前落后的乡村教育教学设施是影响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硬件障碍。虽然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进步,一些重点学校、城市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达

6、到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水平,但我们不能不正视的一个事实是: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里,仍存在着“水泥板当桌子,教室的窗户用塑料布糊着,教师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没有独立的办公桌椅等状况。虽然近几年乡村学校有了较大改观,但是基本教学条件仍很落后,实验室、电脑室、活动室等以及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设施对他们来说仍是奢望。乡村学校这样的教学条件限制了农村孩子的视野和见识,不利于他们成长为当今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四)学生分布不均衡。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孩子享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由过去“有学上”到要上个“好学堂”。农村学生流向城镇学校,城区薄弱学校学生流向优质学校。一些资源优

7、质的学校无序招生、盲目扩班,助长了 “择校风”。有的学校学生过多,班额过大;有的学校生源不足,开班不齐。(五)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投入不均衡乡村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已成为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困境。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投入总量上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从而影响着乡村教育的投入总量。另一方面,在教育投入总量不足的背景下,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我国长期以来又执行的是城市偏向政策,这一投入分配机制使乡村教育投入与城市学校相比差距更为明显,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难以建立,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明显不足。 二、根据以上问题来探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8、: 1.对于部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其最重要的措施: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其办学条件,提高这些学校的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在教学硬件设施及条件维度方面,为均衡发展城乡基础教育,各级政府,政府筹措到足够的教育经费,并督促检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充分用好这些教育经费,使经费发挥最大使用效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另外,在原有乡村学校布局已不适合当前乡村城镇化趋势的背景下,我们在促进乡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同时,还应根据中小学生和地区实际,在注重效益的基础上调整乡村学校布局,科学布点,确定适度办学

9、规模,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2.关于消除城乡中小学教育的两极化,关键是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只有老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为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我国已采取了诸如特岗教师计划、师范生计划、顶岗支教制度等一些吸引优秀人才服务乡村教育的制度和方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应进一步规范这些制度,并扩大其数量及服务范围,为乡村学校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 而提升农村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主要有:1在人事编制方面,应依据农村生源实际状况,借鉴城市师生比配置标准,合理确定乡村基础教育各学校的编制,通过扩大编制的方式为更多优秀人才提供合适的岗位2.提高经济待遇3进一步做好

10、学校的合并调整4管理制度、评价机制应注重人文关怀5培训方式,培训内容上应适合农村教师,6积极开展远程教育。 除此之外,一些相对进步的地区为了缩小城乡义务教育之间的差距,推出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联合体”均衡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方面,市区在“一托二”模式基础上,建立完善“联合体”办学模式,形成优质校与薄弱校协作机制,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所谓“一托二联盟校”,即将市区一所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与一所城郊学校、一所城区薄弱学校捆绑成紧密联合的“办学共同体”。另一方面,农村积极推广“学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完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区中心校、学校三级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城乡结对、互助共赢”活动,

11、促进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共同发展,实现城乡和区域教育良性互动。所谓“学区一体化”模式,即打破农村地区乡(镇)行政区划设置,建立了以学区为基本单位,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区中心校、学校三级管理体制。3.关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保障不足的问题,这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也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对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就学率与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分布不均与正常的教育秩序之间的矛盾,外来人口子女人学所需的教育经费要比本地居民子女的高,在民工子弟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相对于公办学校都偏低。因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创设平等的受教育条件。在学籍管理方面

12、应放宽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学生随时插班,随时转学。 其次,在资源配备方面应优化资源配置,将富余教育资源优先租赁给民工子弟学校办学。 最后,设立就学帮扶基金、助学金、奖学金,减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 (2)实行“教育券”制度。中央政府和流出地政府可以向外来儿童颁发义务教育经费券。学生可自由选择学校并用教育券支付学费和相关费用,学校则向政府兑取与券值相等的现金流入。这样使中央政府、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地方政府三方共同承担为外来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提供经费的义务共同来保障外来人子女接受教育。 (3)改善外来人口的家庭教育。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学校通过举办家长会,让家长参加到学校的活动中来,加强与孩子

13、的沟通。 (4)鼓励民工子弟学校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帮助民工子弟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减轻经济负担,并建议开展公办、民办学校“手拉手”活动,互相交流,提高民办学校的质量。 (5)建立“社会资助体系”。对于外来子女教育费用问题,除了政府尽职尽责外,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可建立专门的外来人口子女教育的“社会资助体系”,资助家庭困难的外来农民工子女就学,多方共同来帮助这一弱势群体。 4.创新教育投入政策与改革体制相结合 为均衡发展城乡基础教育,我们还应紧抓教育的投入维度。一方面,要创新长期以来执行的城市偏向教育投入政策,调整原有的“效率优先,城市优先,非均衡发展”的政策思路,以均衡发展为导向

14、,在教育标准上要做到城乡统一,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保证两者都能在相对平衡的条件下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应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在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方面,加大财政性教育投入总量,扩大财政教育经费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例,尽快尽早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的预定目标;在教育投入结构方面,优化教育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教育投入结构,尽快改变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的严重不均衡的现状。在教育管理体制方面,要客观看待当今执行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优点及不足,重新划分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合理确定各级政府教育费用的分担比例。尽快建立以中央和省级政府投入为主,以县、乡投入

15、为辅的农村教育投资体制。 目前,对于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及各界教育人士都在努力探讨并采取措施,这都为了一个目的: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上好学,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也是中国教育事业奋斗的目标,也是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它不仅指出了今后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进入普及后时代的发展方向,而且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即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教育的公平。相信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在管理制度的完善下,在师资的改善下,我们中国的教育一定会实现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上好学的目标。6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 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题 目 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研究姓 名 勾 鹏单位名称 神池县八角联合学校联系方式: 13935052540 完成时间 2013 年 4 月 23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