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生物群落的演替(第35课时)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64310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生物群落的演替(第35课时)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江苏专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生物群落的演替(第35课时)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江苏专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生物群落的演替(第35课时)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江苏专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生物群落的演替(第35课时)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江苏专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生物群落的演替(第35课时)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生物群落的演替(第35课时)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生物群落的演替(第35课时)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版 生物,第35课时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概念和意义 1.概念:生态学上把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 生物的 个体称为种群。 2.意义: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是 的基本单位,也是群 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二、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包括 特征、 特征等。,同种,所有,生物进化,空间,数量,(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1)概念: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 的数量。它是种群结 构 的参数。 (2)意义: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3)测定方法: a.样方法: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的 ,再以其 估算种群的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适用对象:调查个体分

2、布 的植物(如双子叶植物)或移动能 力 的动物(如蜗牛)的种群密度。,全部个体,最基本,全部个体数,平均密度,比较均匀,较低,调查程序: b.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样地中,捕获一部分个体(数量记为M),将这 些个体进行 后放回原来的环境,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对被重捕 的动物数量(n)进行统计,再统计重捕中被标记的动物数量(m),最后就能估 算出被调查种群的个体数量(N)。,标记,N(种群个体数)= M(标记个体数) 标志重捕法的依据是假定重捕取样中的被标记个体所占比例与样地个体 总数中的被标记个体比例 ,前提是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 捕时被捕获的概率相等。 适应于对 、鸟类、爬行类、两栖

3、类、鱼类和昆虫的种群密 度和调查。 2.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出生率指该种群在 内产生的 数占总 个体数的比率。 死亡率指该种群在 内 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 比率。,相等,哺乳类,单位时间,新个体,单位时间,死亡,(2)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 因素。 3.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迁入率指单位时间 某种群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 的比率。 迁出率指单位时间 某种群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 率。 (2)意义:也是 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4.年龄结构 (1)概念:是指一个种群中 的个体数量的比例。 (2)类型: 、稳定型和 。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 。,最直

4、接,迁入,迁出,决定,各年龄段,增长型,衰退型,变化趋势,5.性别比例 (1)概念: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的比例。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 的变化。 (二)空间特征 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和分布。 2.类型: 、 和 等。,种群密度,均匀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研究方法数学模型 1.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2. ; 3.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 4. 。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形成条件: ,即食物充裕、空间充足和没有敌害等。 2.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 、 和 的个体数量。 3.数学模型: 。,作出假设,检

5、验或修正,理想条件,出生率,死亡率,起始种群,Nt=N0t,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形成条件:种群密度增大、 缺乏、 积 累、捕食者数量增加等多种因素的变化。 2.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称为环境容纳量,用 表示。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的原因 1.自然界中,种群数量的波动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气候、食物、天敌、疾病 等因素都会使种群数量发生波动。 2.在人为干扰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也发生一定的变化。,环境资源,代谢产物,最大数量,K值,1.(2014江苏单科,5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 ) 2.(2014江苏单科,5B)

6、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 ) 3.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 ) 4.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 ) 5.天敌的迁入可影响种群的年龄组成。 ( ) 6.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 ( ) 7.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 ( ) 8.可利用样方法调查灰线小卷蛾幼虫的密度。 ( ) 9.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 ),10.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 到随机取样。 ( ) 11.用样方法调查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是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 样法。 ( )

7、12.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 ) 13.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 的。 ( ) 14.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 ) 15.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 ) 16.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 度的根本措施。 ( ),突破一 种群的特征 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2)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对于增长型的种群,一般还

8、有如下的关系: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 2.种群数量特征的应用实例分析 (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 成的。 (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1.种群年龄组成类型的判断技巧,2.种群年龄组成类型的表示方法,考向一 结合相关图示,考查种群特征的有关知识 1.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

9、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 样法,答案 B 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故A项错误;年龄 组成的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故C项错误;取样器 取样法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故D项错误。,考向二 结合相关实例,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 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 重捕 C.样方法调

10、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答案 C 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 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部 分灰喜鹊身上的标记物脱落或田鼠被捕后变得狡猾不易被重捕都会导致 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大,故A、 B不符合题意;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求统计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 顶点上的个体,若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则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 偏小,故C正确;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会使计算 值偏大,故D错误。,3.某小

11、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 误的是 ( )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答案 B 本题考查的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用样方 法取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随机取样,这样可避免受主观因素的影 响;各个生长期的个体都要统计;要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的方法 (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根据样方法获得的数据可以对该植物种群密 度进行估算。,突破二 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1.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续表,2.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在实践中的应用 (1)为了保护生物资源不受损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

12、获量,根据种群增长 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生物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因为在“S” 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 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方面,如渔业 捕捞,应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开始捕捞,并且应使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 在K/2点。这样做既可获得较大捕捞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不影响 资源的再生。 (2)为保护大熊猫等濒危动物,应提高其生活环境的容纳量,如建立自然保护 区等。,(3)为控制有害动物,应降低其环境的容纳量。如对农林害虫的防治,应在种 群数量小于K/2时就要进行,或者在防治害虫时将害虫数量降低到K

13、/2以 下。 知能拓展 “J”型曲线与“S”型曲线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主要是环境 阻力大小不同,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因而,可以用下图表示二者之间的 关系。,(1)“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一定的;而“S”型曲线所反映的种群 增长率是逐渐减小的。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 线。 (2)上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减少的生物个体数。环境阻力是指在 种群生长的环境中存在着的限制种群增长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是有限 的食物、废物的积累、环境条件的变化或是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种内或 种间)。 (3)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的纵坐标起点不为0,当处在以下条件,如实验室提 供的理想条件、一个种

14、群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中的一定时期内,才会出 现“J”型增长曲线。在“S”型曲线中,在种群数量小于K/2时,种群增长 速率逐渐增加;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到达K值时 其种群增长速率为0。在“S”型曲线中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数量可能在K 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1.辨析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 (1)增长率 概念:单位时间内新增个体数占原有个体数的比率。 计算公式: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增长率曲线,(2)增长速率 概念:单位时间的新增个体数。 计算公式:增长速率= = 。 “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曲线,A、B、C、D对应的种群

15、数量即为K值,A、C、D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2.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由始至终都保持指数式增长,其增长率不变而增长速率持续增加;而“S” 型曲线自始至终具有环境阻力,其增长率持续减小而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 小。所以绝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是“J”型曲线。 (2)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曲线的关系,名师点拨 (1)“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并非“J”型曲线。“J”型曲线,图乙的of段相当于图甲的ac段; 图乙的f点相当于图甲的c点; 图乙的fg段相当于图甲的cd段; 图乙的g点相当于图甲的de段。,考向 以数学模型为依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有关知识 1.(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25,3分)图1为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 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