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冲刺之诗歌鉴赏(全国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62968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冲刺之诗歌鉴赏(全国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冲刺之诗歌鉴赏(全国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冲刺之诗歌鉴赏(全国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冲刺之诗歌鉴赏(全国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冲刺之诗歌鉴赏(全国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冲刺之诗歌鉴赏(全国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冲刺之诗歌鉴赏(全国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分专题训练 之 诗 歌 鉴 赏1、 选择题常见十个误区:报纸35期A2、A3二、牛刀再试(一)开龙门八节石滩(白居易)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振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施家财。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注】作此诗时,作者73岁。作者在诗前小序中说:“东都龙门潭之南有八节滩、九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夜。予尝有愿,力及则救之。会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适同发心,经营开凿,贫者出力,仁者施财。”振锡:指僧人持锡杖出行。锡,手杖。汉太傅疏广年老告退,宣帝及皇太子赐金丰厚,广既归乡里,日令共具设酒食,

2、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后因以“退傅挥金”作致仕归乡、纵情宴游之典。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的第一句“若雷”的比喻,渲染凿锤之声洪大,展现出开滩场面的宏伟气势。 B“剑棱”二字体现了此地凶险异常,“摧”字表现了往日深受其苦者今日之喜悦。 C颔联运用比喻和比拟的手法,写石滩疏通后,江上舟筏鱼贯往来、篙楫挥舞如箭的繁忙景象。 D第五句表明,此次开滩工程的资金的唯一来源,是持杖僧人从各方化缘的所得。 E第六句作者以疏广自比,委婉透露出诗人施财凿滩造福于民的愉快心情。2、白居易在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有“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的句子,试结合这两句诗分析本诗尾联

3、表达的深刻意蕴。(6分)答:尾联里,作者希望有一天随僧人一道玄游四方,不再担心八节石滩难行。(译诗意)尾联表现出诗人晚年以做善事为民造福为乐的情怀。表现出诗人将百姓疾苦挂念在心的崇高品质。(每点2分)【点拨】通读全篇,联系背景和作者经历进行概括。二、登快哉亭(陈师道)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水,“江”“城”“泉”“石”,动静结合,将蜿蜒曲折的江水与飞沫四溅的泉水的动态刻画了出来。B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间落照图,两句虽然意思略相重复,然而造语工巧,特别是“隐地”、“依山

4、”,形象而具体。C颈联融情于景,包含了很深的寓意,鸟飞云动,耐人寻味。D前六句写登楼所见,由高到低,层次分明,在写景中别具一格。E全诗苍劲有力,虽不用奇字僻典,然而意兴无穷,洋溢浪漫气息,风格近于李白。4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兴不尽”的原因。答:诗人登高望远,有山有水,意味无穷,然而夕阳隐地,暮霭升起,限于环境目力而“兴不尽”。飞鸟匆匆掠过不知要飞向何处,引发诗人好奇;白云奔腾舒卷,引发诗人对自由的向往,由于自身条件和空间所限,因而“兴不尽”。诗人徘徊留恋,然而家中还有稚子候门,心中记挂故不能尽兴。【点拨】每点应包含“兴”和“不尽”之意。三、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刘长卿)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5、。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均是人生艰难,从面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B首联第二句中,诗人借景抒情,用遇风飞转的蓬草形象写出自己飘泊无定的生活,隐含着羁旅中飘泊不定的苦味。C颈联中“归马”点明朋友归襄邓之事,“杳杳”“萧萧”两个叠音词音的和谐,有音乐美,渲染了欢快的气氛。D尾联写两人分别后相距千万里,所以离别的时候有无尽的伤感,照应了题中的“送”,惜别之意尽显。E本诗是送别诗,题目点出了主要事件,语句平易晓畅,但情感真切自然,

6、读后让人有种惆怅的心绪。6、诗的颔联语言浅近但情感深沉,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答:流露出相逢时的喜悦。相同际遇的人终于在“十年”“移家”“白首”“征战”后相逢。抒发对青春岁月流逝的感慨。在战乱流离中,青春不再,青春的锐气也早已消磨。同时也发出了对社会动乱的悲叹。个人身世坎坷,社会战乱动荡,诗人的痛苦之情充溢诗句之中。四、龙阳县歌(刘禹锡)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儿纵观黄犬怒。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鼓。注这首诗是作者在朗州任职期间,微服巡察龙阳县后所作。篱落:篱笆。【这首七律,无疑可看作刘禹锡当时向往改革、期望天下长治久安、百姓安

7、居乐业的心境写照,亦是这位命运多舛诗人的田园追忆。1200多年来,龙阳县歌“武陵吏俚悉歌”,一直为汉寿、常德民众传颂,借此缅怀诗人的为官之道与高尚品格。】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县衙门前的祥和场景,地面洁净,百姓正在整理渔网。B第三四句重在表现主人的热情好客,所以用孩子围观与黄犬怒吠来反衬。C龙阳县河滩一带地势平旷,绿草如茵,环境优美,县衙很少有官吏出入。D最后一句以景结情,写斜阳静静地照在县鼓上,表现了作者的意兴阑珊。E全诗叙写作者微服巡察的所见所闻,写景叙事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8“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照窗户”两句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答:用鹧鸪绕篱与

8、橘柚垂芳,描摹龙阳当地充满生机而又美丽的乡村风貌;(译诗意)动静结合(或:“绕”和“照”两字精炼传神),表现了百姓生活的安宁祥和;(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情感)五、题岳阳楼(刘仙伦)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水声轩帝钧天乐,山色玉皇香案烟。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吟边。东南无此登临地,遣我飘飘意欲仙。【注】本诗写于高岽建炎二年(1128)秋,作者从靖康元年(1126)春避难南奔,至此已经流浪三年。轩帝:华夏始祖黄帝轩辕氏,传说黄帝在洞庭湖演奏咸池之乐。 钧天乐:钩天广乐的简称,是神话中天帝的音乐。 吟边:思绪所到之处,此处指天边。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以岳

9、阳楼为立足点,或仰望俯视,或近观远眺,从多角度描写了洞庭湖的景观,抒发了热爱自然、宠辱皆忘的愉悦心情。B第一句既点出登楼的时间,也描写了高空开阔、雁行书字的景象,与下联湖面水势相互映衬,显得空间辽阔广远。C第二句又对颔联、颈联有统领作用,下两联都是俯视“晴川”所见具体景物。此处“晴川”不同于“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晴川”。D洞庭湖浪涛声声,仿佛轩辕黄帝在湖边演奏着天神的音乐,远处连绵的群山,烟岚笼罩,好像玉皇大帝香案上的迷蒙轻烟。E颈联由近及远,有近处“大舶驾风”的雄壮美,还有远处日落天边的瑰丽美,整个画面丰富多彩,刚柔相济,境界开阔。10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

10、全诗简要分析。答:结尾点题,收束全诗与“东南地”对比,卒章显志。表达了对南宋政局的不满。抒发感情,写诗人登岳阳楼的感受,飘飘欲仙,暂忘烦忧。六、雨过偶书 (王安石)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注释】熙宁七年(1074年),大旱。此时新法功效业已呈现,王安石仍六次上书,自请罢相,以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进京为相。本篇系他回到江宁后得雨而作。常然:雨量充足貌。岁功:一年的收成。簟:竹席。1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甘”“洗”“共”三字生动地写出雨降

11、临及时,雨势酣畅,人们欢欣鼓舞的反应。B颔联写出了这场雨带来的好处:不仅使得农业丰收指日可待,也促进了商业生意的繁荣。C第五句“分”字准确写出雨后云雾散去,星斗渐现,且以“风雷静”突出了雨后的宁静。D第六句写出雨后凉意怡人,而室内枕簟却被闲置一边,诗人借此表现了自己心境的落寞。E这首诗,诗人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摹雨态、雨势及其影响,表达了自己的志向。12诗的尾联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答:尾联诗句字面上是写浮云明白进退之趣,用霖雨解除旱情后就回归深山。“谁似浮云”表面上是疑问谁是浮云,其实是暗指诗人自己。诗人肯定浮云,做官就要有为民为国造福的思想。“谁似浮云”也是反问,表达自己不会像浮云

12、一样,稍有小成就功成身退,而是会继续努力进取,为国为民造福。三、回顾真题,整理思路【考点壹:如何抒情】1、春 日 秦 国 怀 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13、答: 触景生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是当年秦国所在,如今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触发了昔盛今衰的情感。寓情于景。这些景物凄凉败落,寄寓了怀古伤今的悲叹。2、鹧 鸪 天(宋代 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1)结合全词,谈谈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答:这首词表现浪迹天涯的游子,急切盼归却又归期难定的苦闷心情。(概括)上片初闻杜鹃啼叫,触动情怀,感觉鸟儿在殷勤地与行人说话。下片写不断地听杜鹃啼叫后,心情变得十分烦躁,埋怨鹃鸟在作弄人,委婉地反映了生活对人的作弄。最后用反问之笔

14、,强化了游子有家难归、孤独烦闷的心态。(析诗意,点手法)【点拨】杜鹃鸟又名子规、杜宇、子鹃。叫声像“不如归去”。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考点贰:语言赏析】1、内宴奉诏作(曹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注】曹翰(923-992),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1)诗的颈联又作“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答:观点一:作“弱”“昏”好。“臂弱”“眼昏”表

15、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迈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健”“明”好。“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答: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点拨】本诗今昔对比。前四句回忆往昔,意思是,三十年前我就学习了兵书,我的名字也经常在当代俊杰中出现。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金甲:金饰的铠甲。后四句写当下,意思是,而今我臂力尚且强健,还嫌弓弦弹力疲软;我目光依然敏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