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世界现代史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86362094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世界现代史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世界现代史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世界现代史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世界现代史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人教版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世界现代史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世界现代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历史复习课件:第六单元 世界现代史(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2课时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 第23课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24课时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和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25课时 战后世界格局与世界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第六单元 世界现代史,第六单元 世界现代史,第22课时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东西方世界,第22课时,两次世界大战间的 东西方世界,第22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1 十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斯莫尔尼宫,人民委员会,第22课时 考点聚焦,土地法令,第一次世界大战,第22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2 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时期的建设和探索,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余粮收集制,第22课时 考点聚焦,

2、苏联,第22课时 考点聚焦,2斯大林时期的建设道路的探索,(1)措施 工业方面:19281937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农业方面: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民主法制方面:苏联在1936 年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种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第22课时 考点聚焦,(2)评价: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对苏联工业化和国防力量的加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此模式的深入实施,出现

3、了许多的弊端:如各行业比例失调;损害农民利益;消耗和浪费了大量资源等。,第22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九国公约,第22课时 考点聚焦,欧洲,第22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4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范围特别广,第22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5 罗斯福新政(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第22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6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第22课时 考点聚焦,希特勒,第22课时 考点聚焦,战争策源地,第22课时 拓展提升,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 (1)1917 年3 月爆发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4、(2)1917年11月爆发的十月革命,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一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22课时 拓展提升,2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的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罗斯福作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尊敬的,在困难面前,大胆改革,勇于进取的高尚品质值得我

5、们每个人学习。,第22课时 拓展提升,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1)德、意、日法西斯在战前的侵略扩张中,获得了战略物资、战略要地等,为其进一步侵略扩张提供了条件。组建的法西斯同盟,使得世界大战日益迫近。 (2)西方大国姑息纵容法西斯的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和平”,不仅损害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削弱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而且也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3)弱小国家反法西斯斗争的失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第22课时 应用示例,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

6、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二 1933年3月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紧急救助署关注在挣扎的人们;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的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大国崛起,第22课时 应用示例,请回答: (1)为了改正材料一中的错误,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主要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文中的“他”是谁?“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的目的和中心措施分别是什么? (3)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成效是什么?,第22课时 应用示例,解析 此材料题意在考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其核心思想是国家经济建设要立足本国国情,要及时进行

7、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问中列宁说的话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了改正这一错误,列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这种政策称为新经济政策。其内容结合教材识记作答即可。第(2)问可通过时间1933 年,内容“全国工业复兴法”确定此改革是罗斯福新政。其目的和中心措施结合教材知识作答。第(3)问解答时注意共同成效,无论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还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22课时 应用示例,答案 (1)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罗斯福。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以消除经济危机。中心措施:对工业进行调整,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 (3)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2

8、3课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23课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23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1 慕尼黑阴谋,苏台德,绥靖,第23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2 战争的爆发和扩大,1全面爆发的标志:_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国宣战。 2. 初级阶段 (1)1940年,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 (2)德军空袭不列颠,英国军民在丘吉尔的领导下进行顽强的抵抗,史称不列颠之战。 (3)意大利加入德国一方参战。,1939,第23课时 考点聚焦,3. 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取得_的胜利。 4. 进一步扩

9、大:1941年12月,日本偷袭_,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第23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3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华盛顿,第23课时 考点聚焦,联合国家宣言,第23课时 考点聚焦,2. 雅尔塔会议,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联合国,第23课时 考点聚焦,3. 最后的胜利,(1)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2)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开辟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 (3)德国投降:1945年4月,苏军对柏林发动总攻,_自杀。5月2日,柏林守

10、军投降。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4)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希特勒,第23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4 二战的性质、影响,1性质:_。 2. 影响: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第23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5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1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情况,第23课时 考点聚焦,第23课时 考点聚焦,第23课时 考点聚焦,2.欧洲的联合,1993,法国,经济体,欧洲共同体,

11、第23课时 拓展提升,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有哪些?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相同,都是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大国之间的争霸斗争,进而引起了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过程中,都存在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一战有同盟国和协约国之分,二战则分为法西斯轴心国同盟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第23课时 拓展提升,在影响方面: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灾难;两次世界大战都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特别是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地位;两次世界大战都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一战中,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苏联的政治影响和军事力量得到了增强,而且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形成了社会

12、主义阵营;两次世界大战后,都出现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第23课时 拓展提升,2比较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异同点,谈谈哪些值得中国借鉴? (1)相同点:都得到美国在经济上的扶植和援助;都大力引进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不同点 西欧有良好的经济技术基础,并且走上经济联合之路。 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占领下推行非军事化政策,战后军费负担小。,第23课时 拓展提升,(3)借鉴: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新科技成果,要不断坚持改革开放,大胆创新,制定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注重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贯彻科教兴国

13、战略。,第23课时 应用示例,例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回顾历史,我们认识到: 当人类面临着共同挑战的时候,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能够联合起来,战胜挑战并实现共同发展的。 请回答: (1)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被打败的两个欧洲法西斯国家是:_和_。 (2)二战期间,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战胜法西斯势力联合起来、协调行动的主要表现有哪些?(请举两例并加以说明),第23课时 应用示例,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综合本课重要知识点,归纳概括、整理。以“联合起来、协调行动”为切入点,从政治、军事等角度进行归纳总结,本题确实有一定难度。

14、在总结中容易落掉知识点。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法西斯国家是德、意、日,欧洲的两个国家是德、意,由此回答第(1)问。回答第(2)问需要清楚并理解世界上不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国家协调行动的事件与表现。列举两例即可。,第23课时 应用示例,答案 (1)德国和意大利。 (2)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各国互相支援,协调行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支援了苏德战场;苏联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支援了中国战场。,第24课时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和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24课时,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和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24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1 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高度集中的政治

15、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暴露,阻碍社会发展。 2内容:精简中央管理机构;扩大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管理权和企业厂长的经营权;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大力推广种植_;批判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等。 3影响: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玉米,第24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2 苏联的解体,1.原因,(1)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直接原因:_改革。 措施:经济改革无功而返,政治上由一党制转变为_。 影响: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八一九事件”加快了苏联的分裂。,戈尔巴乔夫,多党制,第24课时 考点聚焦,2影响:美苏两极格局结束。,拓展延伸 苏联解体进程,第24课时 考点聚焦,考点3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1匈牙利改革,匈牙利事件,卡达尔,第24课时 考点聚焦,第24课时 考点聚焦,2.东欧剧变,(1)原因:经济困难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2)表现:从1989 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_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东欧剧变后,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3)性质:是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