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地理 第1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下 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地区(第1课时)复习课件 (新版)湘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61681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中考地理 第1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下 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地区(第1课时)复习课件 (新版)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8届中考地理 第1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下 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地区(第1课时)复习课件 (新版)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8届中考地理 第1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下 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地区(第1课时)复习课件 (新版)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8届中考地理 第1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下 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地区(第1课时)复习课件 (新版)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8届中考地理 第1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下 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地区(第1课时)复习课件 (新版)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中考地理 第1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下 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地区(第1课时)复习课件 (新版)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中考地理 第1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七下 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地区(第1课时)复习课件 (新版)湘教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国家,课时1 日本 埃及,课标要求,考点一 日本 考点二 埃及,考点全梳理,考点一 日本,日本轮廓略图,太平洋,北温带,一、东亚岛国,本州,东京,二、多山的地形 1.地形特征: 多山的岛国,_约占全国面积的3/4以上。平原大多分布在沿海或较大河流的下游地区。 2.主要地形区: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最高的山峰,也是著名的活火山。_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3.自然灾害:日本群岛地处_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地震活动频繁,还有洪涝和台风。,山地丘陵,关东平原,环太平洋,日本属亚热带和 _ 气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 显。夏季太平洋沿岸多雨,冬季日本海

2、沿岸多雪。,三、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温带季风,四、高度发达的经济 日本工业分布图,经济,地位: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日本一直是仅次于 美国的世界第二_大国。2010年,日本的经济总 量被中国超过,居世界第三位。 2. 日本经济的发展 (1)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效率的管理; 高素质的劳动力。,(2)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 日本的铁矿、石油、煤炭等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国内市场狭小,对外贸易主要面向美国、中国及欧洲各国。,3. 工业发展方向、工业部门 (1)工业高度发达, 工业结构向 _和节能节材方向发展。 (2)主要部门: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精密机械、

3、造船、钢铁、化工和医药等。,技术密集型,4. 工业分布及工业城市 (1)分布:_沿岸。 (2)原因:方便工业原料、燃料的进口与制成品的出口。 (3)工业城市:东京、横滨、大阪、_、名古屋、_。,太平洋,北九州,神户,濑户内海,京滨,(4)五大工业区:_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和_工业区。 (5)工业迁移:日本本土的传统加工贸易型工业逐步向海外迁移,或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廉价劳动力地区,或接近消费市场,如向东南亚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日本本国的高科技工业,则向环境相对较好的本州北部和九州南部扩散。,5. 农业 (1)特点: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 _ _重视生物技

4、术和水利发展,以使用小型农机具为主,精耕细作,科技含量高,农业生产水平高。 (2)重要农产品:稻米、水果、蔬菜和茶叶等。 (3)海洋渔业发达,渔获量居世界前列。日本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加之寒、暖流在北海道附近海域交汇,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形成了日本最大的渔场_渔场。,农业现,北海道,代化,6. 交通 (1)交通运输业发达,已形成以_为主,海、陆、空密切结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2)国际航运中,货运以海运为主;客运以航空为主。 (3)国内客运以_和公路为主;货运以公路和海运为主。 (4)著名海港有:东京、 _ 、名古屋、大阪、神户等。,横滨,海运,铁路,五、东西方融合的文化 日本是中国的

5、近邻,古代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很大。在近现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社会,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等方面。当代日本文化既保留有东方民族的传统内容,又兼有西方文化特色。,六、人口与主要城市 1. 日本人口、民族、语言及宗教,神道教,2. 主要城市 (1)东京:地处 _南端、东京湾西北岸,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 (2) _位于东京东北,日本新兴的科学城,京都和奈良是日本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日本较大的城市还有大阪、名古屋、横滨、神户等。,关东平原,筑波,(1)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其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 ) 【解析】日本位

6、于太平洋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频发,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地震平均每天约4次。,(2)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大多数资源需要进口,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 ) 【解析】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太平洋西北的一个岛国,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但是它利用科学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加工进口原料,大量出口加工制成品,发展进出口贸易的外向型经济,经济发达,属于发达国家。,一、地跨两洲 1. 位置 (1)半球位置:埃及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的简称。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范围:非洲东北部地区以及 _以东、亚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岛,面积约100万千米。 (3)重要性:既是亚、非之间的陆路交通要

7、冲,也是大西洋与 _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考点二 埃及,苏伊士运河,印度洋,2. 人口与城市 (1)人口及民族:人口8 300万(2009年),90%以上是 _人,多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为国语。 (2)主要城市:首都开罗,位于 _,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3)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河谷平原和入海处的三角洲地区。,尼罗河三角洲,阿拉伯,二、沙漠广布 1. 地形:埃及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700米之间,以低矮高原为主,沙漠面积占90%以上。 2. 主要运河、河流 (1)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与地中海、联结大西洋与印度洋的世界著名运河,是扼守欧、亚、非三洲

8、的主要国际航道,也是_两洲的分界线。 (2)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在埃及境内长1 530千米),世界_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流,注入_。,亚、非,第一,地中海,3. 气候 (1)气候特征:炎热干燥,北部地中海沿岸降水量稍多。 (2)主要气候类型,三、发展中的工农业 1. 工业 (1)规模:目前,埃及的工业规模在非洲仅次于南非。 (2)主要部门:石油、电力、钢铁、机械、纺织、食品等, _地位突出。 (3)工业分布:大部分位于北部地区。,石油工业,2. 农业 (1)农业地位:在国民经济中占份额较大。 (2)分布:集中在灌溉条件便利的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 (3)主要农产品:棉花、小麦

9、、玉米、甘蔗和水果等,尤以盛产优质 _而著称。,长绒棉,四、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埃及主要名胜古迹分布图,1.地位: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埃及旅游业发达,国际旅游收入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2.旅游资源:举世闻名的金字塔、雄伟的狮身人面像、神奇的卢克索古城等名胜古迹以及阿斯旺水坝等旅游胜地。 (1)旅游资源分布:主要分布于尼罗河沿岸。 (2)分布原因:该区域较发达,交通便利,靠近水源,文明遗迹多。,(1)埃及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河口三角洲平原地区。 ( ) 【解析】埃及的旅游资源沿尼罗河沿岸河谷地区分布。,(2)埃及是非洲大陆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 【解析】目前,埃及的工业规模在非洲仅

10、次于南非,南非是非洲工业最发达的国家。,重难点突破,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原因 (重点) (1)日本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进口原料,出口产品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将工业布局在沿海港口附近,便于原料的输入与产品的输出,从而节省运费。 (2)沿海地区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3)工厂靠近码头,陆上交通便利。 (4)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工业经济效益高。,典例 (14东营) 日本是亚洲的发达国家,日本工业集中 分布在如图所示的阴影地区,主要原因是( ),D,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环境无污染多优良港湾原料、燃料主要依靠进口,产品主要出口 A. B.

11、 C. D. ,【考查点】日本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地理意义。 【解题思路】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其原因是:该地区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多优良港湾,便于原料、燃料进口,工业产品的出口。 【解题技巧】日本的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交通运输便利,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日本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形成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变式 (15福州)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形成和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 A. 资源丰富 B. 海运便利 C. 地广人稀 D. 环境优美,B,【解析】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海运便利,工业 多分布在便于原料进口和工业产品出口的太平洋沿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