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6361670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6.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三年级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三年级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三年级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三年级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C,目 录,ONTENTS,教学目标与设计,C,目 录,ONTENTS,教学目标与设计,新增三个版块,阅读策略 单元,课文,导语,口语交际,精读1篇 识字、写字、思考练习题,交流平台 语句段应用 日积月累,识字加油站 书写提示,习作,语文园地,*资料袋 *阅读链接,三年级处于策略应用的发端期,略读2篇 识字、阅读提示,习作策略 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批注思考练习,习作例文,习作,导语,精读2篇识字、写字、思考练习题,C,目 录,ONTENTS,教学目标与设计,一、马克思个人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将十九大报告精神及时融入到教 科书中,强调选文的经典性和育人

2、价值,同时注重选文的时代性。 二、采用双线按单元组织课程内容,尝试构建语文学科训练体系,呈现 方式丰富多样,让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更加富有成效。 三、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教科书从中年级开始有目的地编排了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引导学生获 得必要的学习阅读的策略,使他们成为积极的阅读者。,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创新及育人价值,四、创新单元编排体例,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改变传 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 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 读轻习作的状况。 五、强化生活意识,学语文与用语文贯穿全套教

3、科书,在设计活动时着 力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 中,学与用结合,提升语文运用能力。 六、通过设置“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语文课程内容 之中,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阅读内容,增强读书意识,养成良 好的阅读习惯。 陈先云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体系构建、编排创新及育人价值,一、单元内容组合方式的多元化,单元组合方式有些是题材组合,有些 是文体组合,也有综合组合; 二、增加语文学科内容的系统化设计,合理安排总体内容,将选文、活 动、知识等有机结合,用少量的课文作示范,让学生学会阅读,对 阅读产生兴趣; 三、科学地安排语文策略与能力序列,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

4、力的同时, 加大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在教科书内容中的比重,达到阅读 理解和语言表达内容上的均衡; 四、系统设计语文活动,学生通过与文活动积累语文经验,提升语文核 心素养。 陈先云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体系构建、编排创新及育人价值,统编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的四个突破,三年级上册各单元语文要素,三年级下册各单元语文要素,教材总体特点,选文富有童趣,练习设计富有童趣,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重方法的学习和运用,重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养护,立德树人 夯实基础,中国的,语文的,儿童的,选文符合认知特点,练习设计促进深度学习,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重策略的学习和运用,重情境中

5、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养护,教材总体特点,中国的,语文的,儿童的,立德树人 夯实基础,C,目 录,ONTENTS,教学目标与设计,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从识字学词为重点逐步过渡到阅读、表达学习为重点,强调在阅读和表达中学习字词,讲求螺旋上升,循环巩固。,识字与写字的编排,1.强化书写习惯培养,提高汉字书写能力。,2.继续加强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假如你是学生,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去理解这两个词语呢?请你说一说,拆字“明”就是亮的意思,“朗”就是晴朗的意思。,近义词明亮,晴朗。,联系上下文形容雨后放晴的天空明亮了。,偏旁表义“忄”的字和心情有关。,前后联系从“期

6、待”猜出“憧憬”的意思。,字理识字“心又上又下”,形容心神不定。,联系生活经验“打碎花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2.继续加强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教学重点在于方法的运用过程,不能只是关注结果,要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运用方法的思维过程。掌握方法才能举一反三,形成能力。,3.凸显语用,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解决生活的问题。,需要才能持续学习的动力。教师要以教材为例,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创设语用情境,架起课堂学习和生活应用的桥梁。,4.品味汉语特点,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1)形象性,4.品味汉语特点,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2)音乐性,4.品味汉语特点,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3)概括性,要遵循汉语

7、的特点,引导学生感悟品味,避免生硬讲解知识点。,小结,04,01,02,03,1.晨读晚诵,强化日积月累。,把课标要求75首古诗按需分配到每组课文。减轻负担,落实诵读。,2.强化单元整合意识,促进知识的前瞻后联。,点明要素 明确目标,落实要素 贯穿方法指导,梳理总结 进一步提炼方法,评价,2.强化单元整合意识,促进知识的前瞻后联。,点明要素 明确目标,贯穿方法指导,自主运用 形成能力,评价,2.强化单元整合意识,促进知识的前瞻后联。,点明要素 明确目标,方法学习 知道实践,自主运用 形成能力,评价,小 组 讨 论,分组议一议,你觉得这几个单元适宜用哪个教学模式?,3.目标导向,细致备课,保障教

8、学评一致。,什么是“新鲜感”? (1)新颖,新出现; (2)稀罕,新奇; (3)崭新,华美的。,文本中哪些语句会给读者“新鲜感”? (1)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学校生活的语句; (2)花的学校用了拟人的写法描写景物的语句; (3)不懂就要问描写私塾上课情景的语句 ,怎样引导学生体会“新鲜感”? (1)读;(2)画;(3)议;(4)抄;(5)仿,4.加强课后习题解读,分解任务,设计学习活动。,鸟儿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来。,通过想象体会鸟儿的心理活动,读懂故事,体会故事的情感和道理。,鸟儿的内心世界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故事写了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编者意图 (终点),梳理变

9、化 比较分析,整体感知,圈画语句 提取信息,联系文本 展开想象,朗读体会 深化情感,遵循认知 分解任务 (任务分解),学习基础 (起点),5.落实课外阅读课程建设,加强过程性管理,课内阅读课程,课外阅读课程,区本,校本,生本,档案袋,专项评价,快乐读书吧,重在阅读兴趣的激发,读书方法的渗透,从伴读到自读,定义,区别,类型,小学生阅读策略发展 周龙兴(1999)对16年级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及教学干预,小学生阅读策略的基本轨迹及特点 外内,阅读策略是通过学习逐渐内化而形成的。(受教师教学影响) 模仿发现 低年级,可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策略,尚未形成自我反馈意识。 中年级,主动模仿,对一些

10、基本的策略可以半独立使用。 高年级,可以独立选择、运用较为熟悉的阅读策略,自我监控意识增强。 单一综合 低年级阶段对阅读策略的应用只有一、两种(如理解词义),到了四年级,26.5%的学生采用“参照标准策略”(查字典或课本的注释),40.8%的学生使用“语境策略”(联系上、下文等),20.4%的学生想到“预测”等策略。 小学生阅读策略的发展(从掌握到应用)既受到知识水平、阅读经验的影响,更受到教师教学的影响。 三四年级处于较不稳定的时期,三年级处于策略应用的发端期,四年级处于发展较快的阶段,五年级处于质变期。这与学生思维发展的轨迹基本吻合。,不同年级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 无年龄差异 二到六年级的学

11、生都能联系上下文(“语境策略”)进行理解,低年级需要适当提示,高年级可自动使用。 有年龄差异 如“自我监控策略”(根据阅读要求调整阅读行为),三、四年级学生很难掌握,五年级中阅读能力高的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应用,六年级学生可以基本掌握。 阅读策略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阅读策略的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其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学段学生问卷情况(部分策略),第一学段,侧重放手阅读,激发阅读兴趣,营造“悦读”氛围; 第二学段,着重引领学生自主习得,建构阅读策略; 第三学段,引领学生自主制定阅读计划,运用阅读策略,逐步学习阅读监控。,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策略,统编本教材致力于培养学

12、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在低年级特别注意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学习运用初步的阅读方法。 在中高年级课文阅读教学中进一步强化习惯和方法的培养和指导,并且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教材中独立设置了阅读策略单元。 统编本教材结合小学阅读教学的实际,引导学生在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阅读活动中习得一些基础、有用的阅读策略。,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的安排,激活原有知识,产生阅读期待。,“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 通过“猜测-证实”建构意义。,引导阅读时关注文章的重要内容 和细节。,促进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和阅读速度。,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丰富学生的认知图式。,使学生爱上阅读,

13、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课外 阅读,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与目标,交流 平台,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导语,通过学习伙伴的提示揭示预测的方法,梳理总结方法,在实践中促进内化,从扶到放,运用预测的方法,策略单元,读图能力也是重要的阅读能力。 从三年级开始每单元的导读页的设计是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要重视引导学生图文互读,捕捉细节,开启新的单元学习。 因为未知,所以期待。 在阅读中经历猜测与推想,也是探究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课外 阅读,预测从导读页开始,交流 平台,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导语,策略单元,怎样运用旁批?,怎样组织预测?,怎样评价学生的预测结果?,怎样运用课后习题?,从故事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开始预

14、测,从书本的插图中的关键信息进行预测,从故事的主要情节中进行预测,从故事的结尾继续预测,已知,已知,?,1.虚拟一个学习小伙伴,和小伙伴一起读故事; 2.先学后教,鼓励学生先行预测; 3.与旁批进行比较,调整策略的运用; 4.重视个性体验,没有标准答案,课外 阅读,预测从导读页开始,交流 平台,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导语,不仅读故事,更要向旁批学习“怎么读”,策略单元,组织预测; 分享预测结果; 讨论预测依据; ,略读课文,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什么?,从插图中发现什么有趣的信息?,以自读和分组交流为主要的学习形式,课外 阅读,预测从导读页开始,交流 平台,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导语,不仅读故事,更要

15、向旁批学习“怎么读”,策略单元,梳理总结方法。 自觉在课外阅读中运用推想与预测的策略。,交流平台,以自读和分组交流为主要的学习形式,课外 阅读,预测从导读页开始,交流 平台,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导语,不仅读故事,更要向旁批学习“怎么读”,小结策略的认识和运用,策略的自觉运用,策略单元,精选习作内容 激发写作动机,明确目标要求 体现发展梯度,加强过程指导 避免畏难情绪,凸显交际功能 培养读者意识,养成修改习惯 培养自主意识,鼓励分享交流 提高习作水平,三年级上册习作内容及目标要求,三年级下册习作内容及目标要求,1.习作任务,2.插图,3.引导语,创设交际情境,激发表达兴趣,重视自读修改,鼓励展示

16、交流,组编习作单元,体现读写并重,游戏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交际情境,林可夫的写作能力结构,摄取,构思,表述,素材的搜集和整理能力,感受与想象能力,表述与修改能力,重视自读修改,鼓励展示交流,1.强化单元整合意识,使得表达成为学习需要。,点明要素,落实要素 贯穿方法指导,梳理总结 进一步提炼方法,实践运用,海珠区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教学教学常规,作前,作中,作后,2.遵循习作过程,根据教学常规设计教学。,三上:观察,定义: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观察,再观察。 巴甫洛夫,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他们进行精细观察道德能力上,我可能是中上之人。 达尔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