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360093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2018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1.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土地、 水源 、原料、 动力 等。 (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政策、 运输 、工人(劳动力)、科技等。 2.选址原则(经济利益方面) 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 优势条件 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 生产成本 获得 最高利润 。 3.主导因素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类型,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经济因素变化:交通和科技进步使得原料、 劳动力 数量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减弱, 市场 、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增强。 (2)社会因素变化:政策的变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 心理因素 成为重要工业区位因素之一。 (3)环境因素变化

2、:环境质量日益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三、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改变人类的 生产 和生活方式。 (2)不利影响: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 能源 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造成严重的 工业污染 ,直接破坏环境。,考点一,考点二,2.主导工业区位因素的判断 (1)导向型特别明显的,如甘蔗制糖工业、甜菜制糖工业等。 (2)非唯一导向型的,如云南省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既有水电的区位优势,又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3)具体条件下的区位条件:,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A.美国 B.日本 C.澳大利亚 D

3、.法国 【解题思路】 1.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资企业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主要满足M国需求和远销其他国家,有助于开拓国际市场。该做法不能满足我国需求;该做法与提高技术水平无关;该国位于欧洲西部,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不需要中国企业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2.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经纬网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M国位于非洲西北部沿海。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距离该国的距离比法国距离该国远,运输成本高。 【参考答案】1.B 2.D,考点二,考点一,A.原料充足 B.劳动力廉价 C.市场需求大 D.加工水平高,考点二,考点一,A.信息网络 B.环境舒适度

4、C.交通通达度 D.生产地距离 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我国相比,越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家具厂布局在越南,主要是为了利用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该家具加工厂的原料来自芬兰;越南经济发展水平低,加工水平低于中国,市场需求不大。 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该企业在城市布局体验馆主要是城市人口密集且交通便利,方便货物运送和人们来体验;信息网络与城市体验馆布局关系不大;城市的环境质量并不好,环境舒适度不好;城市距生产地距离较远。,考点二,考点一,2.工业区位分析的四项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综合思维、全面分析。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形成思维

5、模式。自然区位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经济区位因素:资源、市场(腹地)、交通、劳动力、技术等;社会区位因素:开发历史、工农业基础、国家政策等。注意从有利区位因素和不利区位因素两个方面分析。 (2)主导性原则:结合产业,寻求主体需求。从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出发,理清各区位因素间的主次关系,找出决定性因素。 (3)因地制宜原则: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以区域为背景对区位因素进行描述与阐释,使区位分析与评价“区域化”,避免套用、空泛。 (4)因时制宜原则:把握区位联系的变化和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某地区位因素的变化。,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考点二,判断工业布局是否合理的方法 一方面要根据题

6、中的示意图,分析生产过程及主导因素,综合考虑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另一方面要从自然、经济、社会及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考虑。 1.要遵循工业布局的原则: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有组织地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严重污染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并用绿化带与城区隔开。 2.考虑各个工厂的特点,如大型工厂因占地面积广,应布局在城市边缘。 3.工业区位选择还要考虑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燃料来源、产品销售市场、交通便利程度以及劳动力的供应状况等因素。,考点一,考点二,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 【解题思路】 本

7、题考查工业企业的地域分布及其区位因素方面的知识。举例可从图中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或图内某城市任选一例即可,分析时要注意从位置、资源、交通、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工业基础等多方面对吸引企业总部的有利条件进行分析。解题的关键一是要明确影响产业活动的区位因素,二是要善于对图中要素进行分析和归纳。易错之处在于说明空间分布时抓不住主要特点,说明优势条件时说得不具体或不够全面。 【参考答案】 举例略。优势条件。(说明: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考点一,考点二,A.推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进程 B.

8、减少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量 C.促进世界经济体之间的联系 D.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1.C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选择及变化。根据材料“从原材料进去,中间的制造过程,检测、包装,最后成品,完全是无人化”可知,该类工业正常情况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完成制作、检测、包装等环节。现由于技术的推广,可以关灯实现无人化生产,所以该类工业最适宜用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2.A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变化的影响。“黑灯工厂”的推广普及可以有效缓解发达国家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面临的工资水平高的问题,能推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进程。,考点一,考点二,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即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9、。如上图中甲为技术指向型工业、乙为原料指向型工业、丙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丁为市场指向型工业。,依据坐标轴含义和坐标值变化趋势,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如上图左图中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多(注意:人才与人员数量不同),为技术指向型工业;工业的能源投入最多,为动力指向型工业;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少,即对技术要求不高,一般需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上图右图中,棉纺织工业布局在A处比较合理。,读准不同坐标的含义和数值的变化趋势,找出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图甲中工业能源投入比重约为70%,为动力指向型工业;工业原料投入比重约为70%,为原料指向型工业;工业劳动力投入比重约为70%,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10、 图乙中对应不同图例,模式一的科技因素比例最大,为技术指向型工业;模式二的市场因素比例最大,为市场指向型工业;模式三的原料因素比例最大,为原料指向型工业;模式四的劳动力因素比例最大,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4.工业发展模式图 这种图大多较为复杂,信息丰富,需图文转换,获取关键信息。从上图中可知,该工厂早期建在原料产地,后来向市场转移。图示过程反映了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减弱,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5.表格 依据表格数据信息进行区位分析,往往要通过计算、比较得出结论。如表中从降低运输成本角度看,该企业区位应该选择在成本最低的丁地。,A.东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向东北地区迁移 B.东部地区是上

11、市企业总部迁移的主要目的地 C.中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的净迁出量最大 D.西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迁往中部,原料 交通 劳动力 信息 政策 A. B. C. D. 【解题思路】 1.本题主要考查图表类信息的解读。图示可以看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主要向东部地区迁移,B项正确;东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的迁入量最大;西部地区上市企业总部迁往东部的最多。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企业的区位因素。上市企业总部是企业的中枢、企业的“大脑”,主要负责企业的规划、管理等,对原料没有要求,错误;企业总部往往由企业的高层管理,对劳动力的质量要求较高,数量要求较少,错误。 【参考答案】1.B 2.C,

12、A.服装加工规模扩大 B.服装产业萎缩,从业人口减少 C.从业人员年龄老化 D.更加注重服装设计和销售 1.B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年,服装和家电工业产值最高,且服装和家电工业劳动力比重最高,故1990年该城镇工业发展依赖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是丰富的劳动力。 2.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服装行业2013年产值比重有较大增加,而劳动力比重下降明显。由此可以推测,该地服装行业更加注重服装设计和销售,从而获得更高的产值。,A.工业品比较优势强 B.工业品所占比重小 C.农产品比较优势弱 D.农产品出口总量大,2.决定Y国鞋子、服装出口优势的生产要素是 (

13、 ) A.科技 B.资金 C.劳动力 D.原材料 1.A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出口特点。关键点是挖掘出中国和Y国R值居第一位的都是工业品,由此并结合题干中的“R值越大表示该商品出口的优势越强”的信息,可以判断出两国商品出口的共同特点是工业品比较优势强。 2.C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指向类型。服装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Y国位于东南亚,属于发展中国家,其发展该类工业的比较优势即产品的出口优势是劳动力数量多且廉价。,A.人口发展基数太大 B.服务业发展到达顶峰 C.外资投入行业失衡 D.高素质人口比重偏低 3.A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的主导类型。IT产业需要技术水平高,技术在生产成本中占比重较大,

14、故以此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应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 4.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图示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有下降趋势,是因H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较低,劳动力的素质较低,而该产业要求的劳动力素质较高。第三产业的产值在上升,表明发展速度没有减缓;金融业所占比重较大;提供的就业岗位多,会使从业人员的比重上升。 5.D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因该国以IT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求的技术水平较高,而该国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所占比重较小,高素质的人口比重偏低,所以难以促进以IT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人口基数大、外资投入多等会促进以IT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15、;IT产业日新月异,其并没有发展到顶峰。,(1)读上图,填出A、B表示的经济发展主导驱动因素。 (2)从人口数量和素质分析外来移民对洛杉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晴天较多,海滩、沙漠等多样的景观为电影拍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图甲是该地区盛行风作用下形成的某一新月形沙丘局部图,图乙是沙丘所在地风频图。,(3)从洋流和大气环流分析该地区晴天较多的原因。 (4)结合图乙,判断图甲中箭头所指方向并说明理由。 6.(1)A:资源;B:知识(技术)。 (2)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供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 (3)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近地面降温,大气稳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4)方向:南(偏南)。理由:盛行风向为西风(偏西风),沙丘缓坡为迎风坡(沙丘两翼顺着风向延伸),缓坡坡向为西(偏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