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随堂练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359681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8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法学随堂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经济法学随堂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经济法学随堂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经济法学随堂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经济法学随堂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法学随堂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学随堂练习(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法学随堂练习1. 下列关于经济法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法是认可和规范政府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的之法 B.经济法作为一种危机对策之法,发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英国 C.现代经济法从早期克服“市场失灵”的职能,发展为克服 “政府失灵”的职能 D.经济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萌芽,从18世纪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于干预经济的需要,逐渐制定了一些专门规制经济活动的单行法规答题:A.B.C.D.(已提交)2. 关于经济法产生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经济法律规范的产生 B.经济法律体系的形成 C.单行法律法令形式的经济法的产生 D.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经济法的

2、产生答题:A.B.C.D.(已提交)3. 1890年美国国会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反垄断法:( )。 A.保护贸易和商业不受非法限制和垄断侵害法案,简称谢尔曼法 B.反不正当竞争法 C.卡特尔规章法 D.煤炭经济法答题:A.B.C.D.(已提交)4. 我国经济法学界对国外有关经济法概念的学说借鉴的所形成的观点是( )。 A综合说 B、企业经营关系说 C、政府干预论 D、国家和经济关系说答题:A.B.C.D.(已提交)5. 对于经济法的概念,下列表述准确是( )。 A.经济法是调整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以及经济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C.

3、经济法是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D.经济法是调整发生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的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答题:A.B.C.D.(已提交)6. 对于摩莱里提出“经济法”一词,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他于1755年1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匿名出版了自然法典一书中提出的 B.他在书中运用了以唯理论为基础的自然法思想 C.摩莱里给经济法下定了一个确立的定义 D.他在书中设计了一种符合“自然”和“理性”的制度以及保证这种制度得以实现的“合乎自然意图的法制蓝本”答题:A.B.C.D.(已提交)7. 经济法在调整经济规制关系时作用于人们的行为方式

4、不包括( )。 A.消极方式 B.积极的义务方式 C.允许的方式 D.禁止的方式答题:A.B.C.D.(已提交)8. 以下不属于经济法的规范方式体系的是( )。 A.授权性和提倡性规范方式 B.任意性和义务性规范方式 C.权利性和义务性规范方式 D.授权性和禁止性规范方式答题:A.B.C.D.(已提交)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宏观经济关系,又称宏观调控关系,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经济总量的均衡增长,依法调整对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和经济结构进行调控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B.任意性规范,是指经济法对人们的需要和利益的确认,指明行为主体可以拥有何种权利或取得

5、何种资源 C.经济法的法律制裁,是指当人们的行为违反了经济法所规定的义务所应当付出的代价 D.经济法调整的仅仅是特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即政府在干预或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规制关系,简称经济规制关系答题:A.B.C.D.(已提交)10. 经济法的根本特征是( )。 A.主体之间的平等性 B.行政隶属性 C.社会公共性 D.国家强制性答题:A.B.C.D.(已提交)11. 不属于经济法特征的是( )。 A.社会公共性 B.政治性 C.平衡协调性 D.多层次性答题:A.B.C.D.(已提交)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经济法的历史使命在于预防与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6、 B.经济法的社会公共性,是经济法的社会公共利益的本质的派生物 C.经济法的历史使命,在于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而带来的影响经济稳健发展的消极因素 D.经济法不仅是“弥补市场失灵之法”,更是“预防和弥补市场失灵之法”答题:A.B.C.D.(已提交)13. 经济法的体系是指( )。 A.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经济法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B.由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和法规所构成的内容一致、形式统一的有机整体 C.由各个经济法部门所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经济法系统 D.由经济法的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联系的一个统一的部门法体系答题:A.B.C.D.(已提交)1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法

7、的渊源包括实质渊源和形式渊源。我国经济法的形式渊源通常指的是经济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宪法、习惯法和判例法等。 B. 经济法体系是由国家制定的、以宪法为主导的、由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和法规所构成的内容和谐一致、形式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 C.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各现行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D.经济法的实质渊源是指经济法体现谁的意志,也就是经济法所体现的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答题:A.B.C.D.(已提交)1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宏观经济法,是指认可和规范政府直接管理市场、维护市场秩序、干预或协调市场生产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微观

8、经济法,是指认可和规范政府直接管理市场、维护市场秩序、干预或协调市场生产经济主体的微观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C.宏观经济法,又称“宏观调控法”,是指调整在政府运用宏观政策调节社会产品总供给和总需求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D.计划指导法是宏观调控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审批与监督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答题:A.B.C.D.(已提交)1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是指经济管理机关在各种经济法律关系中,都必须责权利效一致,不允许有脱节、错位、不平衡的现象存在,不允许有纯粹的义务主体,

9、也不允许有纯粹的权利主体 B.政府适度干预原则是体现经济法本质特征的一项纲领性原则,经济法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必须把国家干预作为基本原则之一。 C.经济法的平衡协调原则,是由经济法的社会公共性和公私交融性所决定的一项重要原则 D.经济法的经济实质公平的原则,是市场经济内在理念和经济社会化的要求所决定的一项基础性原则答题:A.B.C.D.(已提交)1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我国属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国家,经济法立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迫切需要的是防止行政垄断,建立开放、自由的市场经济机制 B. 经济法实质公平原则在经济法体系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在竞争法律制度中,通过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10、,平衡市场各主体的利益,协调竞争秩序,恢复和发扬经济民主和经济自由,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C.经济法的最根本特征,是指经济法具有根本不同于民法、行政法等其他法律部门的“社会公共性”。 D.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应当包括平衡协调原则、经济实质公平的原则、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和政府适度干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答题:A.B.C.D.(已提交)18.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经济法的经济性特征决定了它必须把平衡协调各方利益、各种权益作为其基本原则,这是它区别于其它法律部门的重要标志之一。 B. 平衡协调原则经济法体系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在竞争法律制度中,通过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平衡市场各主体的利益

11、,协调竞争秩序,恢复和发扬经济民主和经济自由,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C.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充分体现了经济法的本质和价值目标 D.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清晰地反映经济法的最基本属性和根本特征的,成为其效力贯穿经济法的立法、司法、守法始终的根本性规则答题:A.B.C.D.(已提交)19. 下列选项中不够确切体现经济法重要性的是( )。 A.经济法确认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B.经济法促进我国与国际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C.经济法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D.经济法为我国与国际接轨提供了规范答题:A.B.C.D.(已提交)20. 关于经济法与刑法之间的区别不正确的是( )。 A.调

12、整对象不同 B.强制性不同 C.法律任务不同 D.立法目的不同答题:A.B.C.D.(已提交)21.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区别体现在( )。 A.调整对象不同 B.强制性不同 C.法律任务不同 D.立法目的不同答题:A.B.C.D.(已提交)22. 经济法制定的涵义,不正确的是( )。 A.经济法的制定是国家的特有活动 B.经济法的制定必须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 C.经济法的制定包括新法律的制定和对现行法律的修订活动 D.经济法的制定应遵循法定的程序答题:A.B.C.D.(已提交)23. 关于经济法的制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济法的制定是国家的特有活动 B.制定的行为主体具有广泛性 C.

13、包括对法律制度的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以及对现实社会规范的法律确认活动 D.应遵循法定的程序答题:A.B.C.D.(已提交)24. 关于经济法的实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指经济法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在社会生活中的施行 B.包括经济法的守法、执法和司法三个方面 C.是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实现的过程 D.经济法的实施就是经济法的实现过程答题:A.B.C.D.(已提交)25. 经济法责任产生的前提则是作为私人的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或各级政府及其经济规制职能部门在追究相关企业和个人经济法责任时发生违反了法律规定或侵害了( )。 A.企业和个人的利益 B.政府利益 C.公权力 D.社会公共利益答题:A.B.C.D.(已提交)26. 而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在于行政机关或行政相对人有违反( )的行为的发生,可见,经济法责任与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明显不同,而正是这种不同的产生前提构成了两者之间其它区别的基础。 A法律 B.行政法 C.经济法 D.公共利益答题:A.B.C.D.(已提交)27. 经济法责任主体的一方是政府及其( ),另一方是企业和个人。政府是依法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加以规制的市场规制主体,是经济法的执法者。 A.行政职能部门 B.经济规制职能部门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机关答题:A.B.C.D.(已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